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国家的重构策略可以从政治制度与精英体制两个角度进行考察。精英体制方面,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精英规模大幅缩减,组织化精英体制也日益崩解。俄罗斯国家逐渐陷入官僚来源匮乏的困境。俄罗斯国家主动塑造了俄式“旋转门”机制,大量从企业、军队、强力部门引进精英填补官僚缺口。这一策略的实质是将管理培训外置,直接用体制外精英业已形成的管理经验来代替政府长时间的培养流程。但俄式“旋转门”策略的大规模采用改变了政府官僚原本的晋升路径和职业轨迹,出现主观因素超过客观标准的现象,形成了精英选任与治理能力相脱节的官僚结构,导致了中层官僚既力不从心、又无人可用的后果。这反映了俄罗斯地方精英体制的基本逻辑:控制、集中,而非治理、放权。从政治制度和精英体制的角度观察,俄罗斯的国家重构与央地关系陷入了一种内耗困境:旨在强化国家能力的诸多策略最终反而导致了国家能力的削弱。国家越加强控制,成本越提高,效果却越不显著。长此以往,可能对俄罗斯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构成重重障碍。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激进式转轨有深刻的"政府诉求"背景.政府是转轨的决策人和制度供给者,政府的行为动机和目标决定转轨的方式、途径.本文从"政府诉求"视角观察俄罗斯转轨,发现其转轨之初采取激进的"休克疗法",有其客观必然性."政府诉求"可以用来分析其他重大社会决策.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对外政策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同中国的关系。这个问题自然主要由国家和政府来决定。但同时不可否认,俄罗斯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对政府的决策也产生了某些重要影响。为了全面了解俄罗斯的对华政策,本文拟将俄罗斯近年来对华政策的几次调整,以及俄主要党派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对华政策意向作扼要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多年讨价还价式的艰难改革,俄罗斯基本完成了以分税制和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重塑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形成了与苏联时期地方预算完全隶属于中央预算明显不同的财政联邦制模式。但是另一方面,目前俄罗斯所形成的这种财政联邦制模式还具有不规范性和过渡性等特点,因而在实践中带来了诸如形成预算软约束、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经济激励来改善投资环境以发展地方经济等深层次问题,从而进一步阻碍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整体进程,降低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绩效。俄罗斯的教训对中国下一步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具有深远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4年7月,俄罗斯私有化的第一阶段——证券私有化宣布结束,成千上万的国有和市辖企业转变为私有制企业。目前,这些私有化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企业之间三角债长期无法理顺,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市场需求萎缩,这种情况下,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吸引外资,特别是吸引外国投资。俄罗斯的有识之士早已达成共识:俄罗斯要实现向私有化过渡,必须要大量吸引外国投资。现在俄罗斯有些企业已经成功地开创了大量吸引外国投资的先例,但这只是极个别的例子,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目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还不稳定,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投资风险太大。  相似文献   

6.
杨雷 《当代韩国》2011,(1):64-74
俄罗斯的韩国学研究经历帝俄、苏联和冷战后时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当前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当前俄罗斯的韩国学研究机构主要有: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远东研究所、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系和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等。俄罗斯韩国学研究与外交政策的关系有如下特点:学术科研与外交战略趋向密切相关;苏联时期的韩国学研究受到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影响较强;俄罗斯独立后,学术界观点对政府外交决策的影响力增强;俄罗斯现有的韩国学科研机构得到韩国的大力支持,这有可能影响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向议会及政府官员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不可否认,普京总统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坛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国内外各界解读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当今俄罗斯的劳动市场行情受到两种对立倾向的影响,一方面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寻求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 越来越深刻的结构倒退性生产下降导致大量失业现象。据俄罗斯国家委员会估计,1994年9月底,实际失业人数为470万人,此外还有大量隐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住房制度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公有化的住房保障模式已无法满足民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在苏联政府内部获得了普遍认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通过了《俄罗斯联邦住房私有化法》,以"自愿、无偿和一次性付款"为原则,逐步开始向市场化住房制度过渡。然而,由于住房私有化和市场化旨在摆脱政府的支出责任,因此改革成效并不显著,反而加重了住房配置的不公。随着居民住房问题的日益尖锐,俄罗斯住房政策的发展方向由最初的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逐步转变为公共财政改革推动下的住房财政保障机制的构建。在此过程中,俄罗斯将政府的职能定位为:通过预算拨款、贷款和预算投资,履行财政对住房及公用事业的保障职能;通过住房配置、税收优惠和财政监督,实现其调节与管理职能。虽然西方制裁、油价下跌、卢布贬值等不利因素致使俄罗斯财政面临重重困难,但住房保障依然是国家预算支出的优先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当代俄罗斯移民政策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解体导致大量的难民、被遣返的俄罗斯族人涌入刚刚独立的俄罗斯,同时,90年代中期和进入新世纪以来,由波罗的海国家、中亚地区、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中国等人口稠密地区移入俄罗斯的劳动移民逐渐增多。移民随之也成为俄罗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之一。而在移民过程中,制度和政策是影响移民的一个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1.
德国法学家施米特著作的大量出版和被广泛引用,是近年来俄罗斯思想界的流行现象之一。此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西方的学术影响、当代国际政治和俄罗斯国内政治现实等因素造成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对施米特及其学说在俄罗斯流行既有赞成也有反对。在这一学术争鸣中,俄罗斯学者既对施米特关于"例外状态"、敌友划分、"大空间"、"欧亚联盟"等主要思想及其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同时也运用施米特关于"委员专政"、"国家"与"政治"的基本划分等概念工具,对当代俄罗斯政治现实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袁新华 《俄罗斯研究》2004,(3):41-44,93
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发生后,各石油进口国政府及其石油公司的兴趣重新集中到了油气储量丰富且购买价格便宜的俄罗斯,将俄罗斯视作替代麻烦不断的中东地区石油的来源地,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投资途径进入俄罗斯油气部门。在这种背景下,英国石油公司(BP)成功并购了俄罗斯第四大石油公司秋明石油公司(TNK),从而成为通过并购进入俄罗斯油气业上游领域的第一家外国石油公司,对BP公司自身和俄罗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铁军 《当代亚太》2015,(2):111-129,159,160
文章借助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从体系认知和政府权力两个中介变量入手理解俄罗斯对华能源合作。通过梳理1991年至今,尤其是2008年以来中俄合作的历程,认为当俄罗斯对其国际地位满意时,不论政府权力是否充沛,其对华能源合作意愿都不强烈,而当其对国际地位不满且政府权力不足时,即使有着强烈的对华能源合作意愿实际结果也会非常有限,而如果此时政府权力充沛则会大大提升对华油气合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经济国际化与苏东经济体系的瓦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初期,俄罗斯把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确立为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于是,支撑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便自然而然地充当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指导思想。然而,在新自由主义理论(特别是现代货币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休克疗法”改革方案并没有使俄罗斯人看到文明的现代市场经济,继盖达尔之后的几届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对休克疗法进行了反思,但政府危机使经济转轨模式无法根本调整。普京上台以后,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的“富民强国”的经济思想,并通过将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的“第三条路”来推行他的政策主张,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中期,匈牙利和俄罗斯之间的对外贸易达到了最高发展水平。年交易额近90亿转帐卢布,占匈牙利对外贸易总额的25—30%。 考虑到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独立性不断增长,匈牙利政府在八十年代末尤其注意同俄罗斯建立直接的外贸联系。为此,于1990年12月匈牙利共和国政府同俄罗斯联  相似文献   

16.
1990年2月原苏联实行多党制后,各种政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俄罗斯政治舞台上。据俄罗斯统计材料,截止1996年10月俄罗斯总计注册的各种政治组织有1924个,属于全俄政党的有85个。此外,还有大量的政党组织没有登记,其准确数字无法统计。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至今的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的演变表明,将乌克兰纳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俄罗斯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依托,一直是俄罗斯的核心目标,这也是俄罗斯强硬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动因。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不能为乌克兰转型提供一种有成效、有吸引力的发展模式;俄罗斯发展模式及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在与欧盟和北约的竞争中日益失去吸引力。普京政府对乌克兰危机实行"以压促变"的政策,主要目标在于使乌克兰实行联邦制,或者至少中立化。目前看来,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将向"德左模式"发展。但是摆脱乌克兰危机的可靠出路,只有政治解决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团结俄罗斯哥萨克,莫斯科和全俄东正教牧首基里尔宣布,新历9月1日(教历8月19日)的顿河圣母像日为俄罗斯东正教哥萨克节。俄罗斯东正教会设立东正教哥萨克节,既有特定的社会背景,也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首先,俄罗斯社会重视历史、回归历史的大环境,为哥萨克在当代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哥萨克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社会所需,则是哥萨克在当代俄罗斯受重视的重要文化原因。第三,历史上俄罗斯东正教会和哥萨克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当代俄罗斯合作的现实需要,是该节日产生的直接原因。目前,俄罗斯大力支持哥萨克发展,并且高度重视历史回归和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在可预见的未来,东正教哥萨克节将成为东正教会和政府重视和支持的重要节日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俄罗斯政府也给予该问题高度重视。普京总统曾多次强调数据保护在推进俄罗斯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治理制度体现在四个重要方面:信息安全贯穿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治理始终,个人数据安全突出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治理特点,网络数据安全凸显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密切关系,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则是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治理发展新方向。俄罗斯数据安全治理机构的权责分为三个层次:俄联邦总统(总统办公厅和国务委员会)、联邦会议、宪法法院为第一层,俄罗斯联邦中央政府及其分支部门为第二层,俄罗斯联邦地方政府及其分支部门为第三层。在相关制度的保障下,俄罗斯为保障数据安全治理从提升数据安全防御策略、打造数据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该领域国际合作等层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未来一段时间,俄罗斯国家数据安全将重点聚焦于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2年俄罗斯经济形势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京政府在深化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结合在一起,使得2002年俄罗斯经济运行出现重大转机;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俄国家杜马还通过了46项新法案。虽然目前俄罗斯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远不能说俄经济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