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严重弊端,基础教育尤甚。当前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应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德育的内容与形式,切实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特殊作用,还要特别重视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娟  张培强 《学理论》2009,(15):190-191
人文精神,是指向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们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也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实质是对人类生存的关怀和追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理应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精神的群体。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人文精神的重建也已是当今社会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在图书馆的缺失与提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目前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严重缺失,分析了对图书馆人文精神产生冲击和影响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在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实践中,提升人文精神的各种建议。  相似文献   

4.
道德重建是学术界及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重建?本文认为,除了加强伦理道德及审美教育之外,在文化上应超越浅薄的知识论哲学,以人的心灵和永恒的先天道德本性为基础,发展人文科学,寻求新的人文精神;并认为,要建筑道德精神的大厦,归复形而上的大道本体论哲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社会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体现在:人的存在的多层次多侧面性;价值评价的多样性、动态性和相对性;平等自由原则具有优先性;社会的开放性;社会发展的正义性和稳定性;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理念的灵魂和精髓,其基本特征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以人的生存、成长、幸福和发展为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价值和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重点和要求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条件和保证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对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并赋予它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于功利主义的教育观、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教学体制中课程设置的不完善以及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的不足导致当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着传统文化的缺失.针对这样的弊端,高校需要确立当代大学理念,调整过于极端的功利主义教育;实行通识教育,注重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授.  相似文献   

8.
董刚 《学理论》2009,(11):154-156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之际,大学人文精神教育愈显重要。大学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发掘蕴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努力提高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5)
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钢琴教学和钢琴演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音乐系钢琴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注重对西方音乐发展史和西方音乐家传记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增设文学欣赏、艺术欣赏和历史教育等跨学科人文课程,这样从多视野、多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人文精神传统。通过对人文精神传统的灌输和培养,必将极大地提高我们音乐系钢琴专业学生对钢琴演奏的感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个人品位和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人文精神教育与大学生的品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松 《学理论》2009,(31):212-213
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品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应当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调整其知识结构,树立其人文品格将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尚旭东 《学理论》2010,(16):223-224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说明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进行语言训练,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时,不能将语文视为一门纯粹工具性学科,而忽视语文的人文价值。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不理想。面对这一弊端,我们强调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主题,并由此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四项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人文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虽然,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没有放在重要的方面进行研究,但不是说马克思主义不关注人的问题,实际上,人文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今天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13.
论生命美学对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自由本性和人的解放,是对人生意义和人类命运的一种终极关注,体现着自省意识、批判意识和超越意识。生命美学站在人类的生命活动这一特定视角,重新确立了审美活动——自由的境界这一人类最高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中心地位,无疑为人类寻找到了理想的精神家园,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价值高扬,同时对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中实现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学教育整体上亦出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割裂。高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战略高度,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来思考大学生的素质以及这些素质的社会意义,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集成,把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生存方式和思维观念,这些观念的变化解构了以往的人文建构框架。本文首先从技术的视角对当下数字空间中所体现的人文意蕴进行研究,其次对当下中国人文精神缺失现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扬"人文传统""数字人文"和"数字创新"三个方面的要求以促进数字化时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人来实现。现代化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他们不但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而且要具备现代思想观念、道德水平、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因此,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校,要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就必须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现代科学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并举,二者不得偏废。  相似文献   

17.
卓然 《学理论》2013,(6):226-227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高职英语教学不应仅仅着眼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应以教学为契机,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文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了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教师自身,学生,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人文精神培养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与当代人文精神的同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正良 《理论导刊》2007,(10):49-5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蕴涵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要求,明晰地传递出社会发展的人文取向,是社会正确健康发展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扬人文精神旗帜,并在贯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提升公民人文素质、建设当代中国新的人文精神等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施业琼 《学理论》2009,(7):183-184
重振大学人文教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概率统计课教学实践出发,对人文精神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三点有益看法:第一,用“理论之真”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诚实笃信;第二,用“知识之善”教育引导学生要善心常驻:第三,用“精神之美”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刻苦钻研。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时代赋予了"人文精神"新的内涵和意义。然而,正是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的人文精神失落到即将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步,具体表现为:人类自身的异化、理性思维能力和反思批判能力的下降、伦理道德失范、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重塑人类人文精神必须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视界、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加强信息素养的培育和信息伦理的建设、增强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