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迪雄画马是时代的马,群体的马,物我两忘、人马合一的马,抒怀言志的马,中西合璧的马。  相似文献   

2.
关会影  韩山 《乡音》2014,(7):22-23
[人物名片]袁辉,1955生于河北保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蒋兆和研究会理事、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保定画院院长、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政协委员。与马结缘,走进艺术殿堂1955年出生的袁辉属相是马,他本人也喜欢画马,是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的副会长。袁辉之所以能够走上画坛,跟马有关。  相似文献   

3.
韦江凡 《黄埔》2009,(4):62-63
王相文为我最后一位爱徒,我因年迈体弱本不收学生,终因相文那种勤奋、刻苦、热情、执着、笃诚、坦率的精神所感动,破格收为弟子。十多年来,通过言传身教,指导相文研习我的恩师徐悲鸿的画马技巧。相文在画马的艺术之路上磨砺前进,取得可喜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观师鸿画马,如阅天下马,百态千姿,形神各异;或万马奔腾,动地而来;或晴空卷雪,黑白相间;或春光绮丽,交颈偎依;或舔犊情深,世间至爱;或长风嘶鸣,悠忽而至;或奋蹄疾驰,绝尘而去……这是学者诗人对师鸿画马的理解与赞美。师鸿以画马饮誉画坛,他在几十年的笔墨探索中对画马可谓费尽“移山心力”。师鸿在研习前人技法与作品过程中,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顾恺之画马中的“游丝描”,到以唐代曹霸、韩干为代表的“线描法”的延伸;从宋代李公麟的“线描勾勒技法”,到元代赵子昂、赵仲穆、任仁发、任子昭父子的“勾勒渲染法”的推进;从清代郎世宁等人…  相似文献   

5.
正马慧先1995年在广西博物馆现场作画马慧先(1929.2—2014.5),别名佛慧,笔名天澈,号百花室主,祖籍江苏武进,生于上海市,当代著名画家和工艺美术师,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广西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士、广西博物馆荣誉馆员、"1951-2006"优秀文艺家、中国民主同盟成员。自幼随父亲、现代著名书画篆刻家马万里学习绘画,历任广西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南宁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广西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南宁市美术家协会顾  相似文献   

6.
陈忱生于1966年,持续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这场革命的一个内容是摧毁一切封、资、修的东西,传统中国文化被归入封建主义,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绘画连同那些活着和死去的画家都被当作封建残余遭到革命。而这一年出生的陈忱,却成为一个传统文化的记录者和挖掘者。他记录的重点是画家和中国的绘画艺术,包括三部分:一是美术史上具有开宗立派地位的已故名家,比如以画虾著称的齐白石,以画马著称的徐悲鸿等;二是当代久负盛名的书画名家;三是当今最具实力的画坛后起之秀。这好像是一种轮回,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赵辉 《台声》2011,(3):94-97
忘记“人生八十才开始”是谁讲过的名言,以前总想人生怎么80岁才开始,太晚了吧?采访过王农老先生,却觉得这话没错。春节前,台湾85岁高龄的画家王农先生在北京举办《落笔生花情牵两岸王农画马:85岁回顾展》,同友人一同去观赏。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1,(12):86-89
王农,1926年生于沈阳,以画马名世,幼时曾游长城内外、黄河两岸、大江南北,遍历大漠风光、塞上景致,尔后就读沈阳辽东学院及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师事徐悲鸿校长、侵淫画艺多年,因能笔随意至,不仅能画出群马的风骨神韵,且对江南水牛、华北的毛驴、大漠骆驼均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翟勇 《中国人大》2009,(14):53-53
田忌赛马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国公子赛马,双方各有马三匹,分别为上、中、下三等。按马的绝对能力,田忌的上等马不及齐国公子的上等马,但强于对方的中等马;中等马不如齐国公子的中等马,但强于对方的下等马;下等马则不及齐国公子的下等马。赛马之前,孙膑为田忌献计,要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与齐国公子的上等马相比,  相似文献   

10.
赵玉平 《群众》2013,(5):I0067-I0067
分槽合槽 有位老先生,养了两匹千里马,准备合适的时候出手卖个好价钱。养马要每晚起来给马喂草添膘。老先生很勤快,但几个月下来,两匹马反而掉膘了。原因何在呢?请来了“马博士”。“马博士”告诉老先生,马不安心吃食,关键就是因为合槽饲马,每次吃的时候,两匹马你争我抢,根本不能安心吃食。解决方案就是为两匹马准备两个食槽,分开饲养。一试果然有效,很快就变得膘肥体壮。这就叫做“分槽喂马”。  相似文献   

11.
一、布依族天文历法的产生与发展 布依族的天文历法历史十分久远,除了广西花山崖画中含有古越人的历法内容外,在贵州布依地区古代岩画中也有“物候历法图象”,如开阳县的“画马岩”、关岭县的牛角井岩画、长顺县的付家院红洞岩画、六枝花洞岩画、花江的马马岩画、贞丰县的“七马图”岩画等。有关专家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岩画“同布依族的关系最大”(《贵州古代岩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见《贵州文化》1990年第8期),岩画中除了有布依族的服饰装束以外,还有“物候历”图象,这些图象系布依族先民记录季节变化的符号,其中的飞禽走兽面朝许多  相似文献   

12.
懒马效应     
《时事报告》2012,(6):79-79
两匹马一起拉车,后边的马偷懒,出力少。主人看到一匹马也能够拉车,就让后边的马留在家里干零活。前边的马多干了一匹马的工作,吃的还是那些草料;留在家里的马不用再干重活,生活惬意,“待遇”也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13.
晓沙 《台声》2009,(10):71-82
人,象征着礼会力量,马,象征着自然力量,人类骑上了快马,马便成为人类的千年知已。在中国古代,当人类从马的体态、习性中发现了种种美感;当人类赋予马一些被人格化了的精神与品性;  相似文献   

14.
王亮 《两岸关系》2011,(11):23-24
徐庆平教授——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之子,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也是徐悲鸿大师子女中唯一一个继承父业的,并且同父亲一样擅长画马。  相似文献   

15.
198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北京后海边一个拾垃圾的老妇人,看到一个满头白发、隆鼻、深眼窝的外国老头时,立即走上前,“马大夫,马大夫,您看看我的手?”那个被称为马大夫的人,扶着她的手,戴上眼镜仔细地看了会儿,温和地说:“明天这个时候,你还在这里等我。”第二天老妇人如约而至,马大夫已经等在那里,他手里拿着药膏、纱布,还有一双手套,极其耐心地教老妇人如何涂药,如何用纱布包好,并嘱咐她一定要带手套。同年10月6日,马大夫去世的第三天,当他的家人准备去医院向遗体作最后的告别时,发现那位老太太跪在了家门口……为所有人看病,是马大夫坚守了一生的信念。马大夫的中文名是马海德,他的中国病人称他为“马大夫”,熟悉他的人叫他“马老”或是“老马”,  相似文献   

16.
2000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五),镇平县高丘镇徐沟村村民徐晓东、徐晓波兄弟和家人到内乡县马山口镇岳岗村其大姑徐荷花家走亲戚。徐晓东的老表马桂中陪客人吃饭时,同村的马新华到马桂中家捎售儿,马桂中即拉马新华坐下一同喝酒。下午4时许,因劝客人喝酒,马新华与马桂中发生口角,继而在马桂中家门口厮打。  相似文献   

17.
年轻时就被国画大师徐悲鸿誉为“王生多才艺 ,乃天生艺术家”的台湾著名画家王农先生 ,应山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山东省美术馆的邀请 ,于5月11日至14日和5月21日至24日分别在济南、青岛举办了其在山东的个人画展———《王农画马展》。5月11日上午9时30分 ,主办单位为《王农画马展》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山东省有关部门的领导 ,山东省画院、山东省艺术学院、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以及山东省美术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爱好者近千人纷纷赶来祝贺、观赏。王农先生1926年生于东北沈阳 ,幼时曾游历长城内外…  相似文献   

18.
当学造父     
当学造父王守谦《盐铁论利议》中有句名言:“骥举之在伯乐,其功在造父”。造父是古代技高一筹的御马师周穆公时以御八骏之动名扬天下,后被分封赵城,人皆称为赵氏。据传:造父能观马情言察马意,以育马、训马、用马最为擅长,什么慢马、劣马、不拉套的假马经他训育皆可...  相似文献   

19.
胡伟 《淮海论坛》2012,(2):48-48
“白马非马”是一个典故,创造这个典故的是战国时著名的诡辩老祖公孙龙同志。 这个典故是这样的:有一次公孙龙骑着自马入函谷关。在城门口被守城的小兵拦住了。关吏说,“人可入关,马不能”。公孙龙辩道:“自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关吏说:“白马怎么不是马”?  相似文献   

20.
颜料的故事     
黄媛 《今日上海》2010,(8):18-20
上海马利工艺厂于1919年创立,其“马头牌”商标是我国最早的西洋画颜料商标。1933年马头牌颜料就登上了在芝加哥召开的世博会舞台,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马头牌水彩画颜料已销往香港、南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