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刑事司法中,受害人和犯罪人相伴而生,在过去的司法理念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对犯罪人的究责,却忽视了对受害人的保护.建立刑事受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就是要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对特定的受害人给予救助性的补偿.这不仅是保障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更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要求.所以,无论是从应然的角度,还是实然的角度,刑事受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立都具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从刑事受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设立的必要性,具体构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央政法委制定的政法[2005]9号文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第二条规定,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本文则以法院涉法涉诉信访现状为立足点,对建立完善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提出一些想法,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外在的制度性诱因和内在的观念性诱因促成了当下持续攀升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此类信访不仅打破了司法救济的最终性,人治色彩浓厚,而且因处访机构众多、效率低下、处访程序失范、救济成本高昂等屡遭诟病。但在司法公信力低下、权利救济机制尚不健全的今天,相比终止信访的救济功能而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改善现有信访制度,使其适应我国转型期的特殊需要,似乎来得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开展刑事案件受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刑事受害人救助法制化是当前理论和实务界的共识。对于该制度的构建,应特别重视路径选择,检察环节的刑事救助应着眼于检察官客观义务的履行,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民族文化追求予以创新,从而科学创设该制度的宗旨、原则、救助对象、范围、方式、资金来源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6.
张立群 《内蒙古检察》2005,(3):24-24,22
2004年下半年,作者曾随内蒙古党委政法委处理涉法上访案件督办组赴部分盟市、旗县政法各部门开展工作。从总体上看,各地能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处理涉法上访案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得到了群众的信赖和好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立法建立司法执行救助制度彰显了一国的人权保护。特殊历史时期,建立司法执行救助制度有助于降低涉法涉诉上访量、维护社会安定、防止恶逆变、完成司法职能的回归、树立政府良好的国内国际形象。该制度已具备政治、经济、社会、法理和制度依据。建议以单行法形式确立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配合的司法执行救助资金筹集方式;明确适用案件、对象和条件;规范决定和执行的机构与程序;明确资金返还和监督制度,保障制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渐显露,这些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地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渠道,成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好涉法涉诉案件,对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化进程,理顺社会关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着重就律师参与涉法涉诉案件处理作些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刑事受害人(这里指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救助制度,是对遭受严重犯罪行为侵害,因刑事被告人确无赔偿能力,刑事受害人没有获得任何经济赔偿或补偿,致使其生产生活陷入困境,通过预设的程序给予一定数额经济救助的政策。该制度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补充与完善,特点是具有救急性、抚慰性,目的是扶危济困,矫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体现了国家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是刑事被害人获得救助的重要途径,对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司法实践价值,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同时,就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救助形式、数额和经费来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应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遭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国家提供的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在西方国家运行40年来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我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经验。我国目前的被害人保护立法有严重缺陷,缺乏对犯罪被害人的人文关怀,由此还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在我国建立这一制度是实现正义、保障人权、控制犯罪、完善法制的必要,也是切实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2.
以犯罪人为中心的刑事政策使被害人权利遭到严重忽视,尤其在经济上难以获得充分赔偿,易于导致被害人的"二次伤害".建立刑事被害人社会补偿制度,将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纳入社会保障法体系范畴已被世界多国选择.我国应引入社会补偿制度,重新审视国家与社会、救助与补偿之间内涵与区别,明晰刑事被害人社会补偿制度的性质,构建补偿对象清晰...  相似文献   

13.
现代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源于英国,是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肇始2004年,2009正式建立。随着实践的发展,司法实务部门和理论界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也渐趋统一,但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究竟应当如何定位,也就是说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法律属性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内不可能期望该制度全面解决刑事被害人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因此必须要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与现行的其他制度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刑事被害人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准逮捕或者不起诉决定后,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即告终止,也就在法律上(而不是从事实上)排除了犯罪嫌疑人的存在,致使被害人无法通过诉讼程序获得赔偿。在检察环节,对刑事被害人进行国家补偿,既保障了被害人的人权,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对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开始,我国的司法考试至今已历三届。我们选取了国家司法考试制度中的若干问题,从宪法学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以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制度、原则与精神为基准,对司法考试做一检视,其内容包括考试的性质、名称、主管机关、报考资格、通过条件、经费开支,以及法律职业资格的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救助制度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然而相关立法的滞后,加之各地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均衡,实践中各地法院的做法不一,影响司法救助制度的实施效果.为了完善我国司法救助体系,就有必要考察司法救助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情况,并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提出完善该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张芳芳 《政法学刊》2009,26(3):79-83
目前,我国严重损害消费者公益事件时有发生,但消费者公益得到司法救济的情况极少。其主要原因在于,现行诉讼制度设计不合理,司法救济渠道不通畅。我国消费者公益诉讼救济存在制度障碍和司法不利因素,应完善我国消费者公益司法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比较重视成文法的制定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律典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然而,由于成文法立法的不足及其与司法实践活动的不适应,各朝又创造了例等法律形式作为制定法的补充。研究这些判例制度及其特征,有助于我国今天的判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欧洲是较早进口和消费石棉的地区,石棉的使用不但对劳动者造成损害,也对企业周边居民以及劳动者的家属造成身体损害。自20世纪90年代非职业性石棉受害者问题显现之后,一些国家开始关注非职业性石棉受害者补偿制度的构建。法国是建立这一制度最早的国家,其后,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家也通过立法对非职业性石棉受害者给予补偿,不过,由于社会情势不同,这几个国家的相关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先例判决"与建立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环  白非 《河北法学》2004,22(5):127-130
自“先例判决”制度在我国产生以来 ,引起了法学理论界的争议 ,作为一项司法改革的新举措 ,尽管存在诸多值得商榷和需要完善之处 ,但它对我国司法改革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否定的。但“先例判决”毕竟不是判例法 ,如何借鉴英美法系的判例制度 ,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 ,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 ,是我们法学理论界应当加以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