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北京作为首都,贯彻实施创新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首都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赋予北京的重大历史使命。20  相似文献   

2.
努力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本刊召开首都部分专家学者学习《纲要》座谈会发言摘要6月29日,本刊编辑部在京召开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研讨会”。首都理论界部分专家学者龚育之、杨春贵、石仲泉、何祚庥、郑杭生、...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北京日报社、《前线》杂志社、北京市社科院、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等单位联合举办首都理论界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等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蔡赴朝讲话,首都理论界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薄茹 《北京观察》2006,(12):4-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北京作为首都,贯彻实施创新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首都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赋予北京的重大历史使命.2006年10月31日,在北京市政协的议政会上,北京市政府秘书长刘晓晨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了关于创新型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情况,与会人员围绕首都如何实施创新战略,实现创新型城市规划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5.
黄筱娜 《桂海论丛》2007,23(1):F0002-F0002
2006年10月27至28日,中共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深圳市委在深圳联合召开“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社会科学理论界和党校系统的15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公布了一批全国社科理论界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6.
首都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都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是以首都公安机关社会治安规律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构建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四张防控网络,建立科学的指挥调度机制和多元化的打击模式,对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实行全方位防范控制的现代警务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整体防控的战略部署,四张网络的立体架构,警力配置的精确指导,专业力量的精确打击,队伍建设的全面推进。首都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的科学价值在于,它建立了一套特定的概念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判断,解答了新时期社会治安工作面临的系列难题。该理论对治安情况复杂地区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范丽霞 《前进》2008,(11):54-54
《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实践系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是我省社科理论界近年来一件令人鼓舞的大事,沉甸甸的五本书,不仅仅汇集了全体编写者的心血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彰显了我省社科理论研究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8.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努力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又是保障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对当代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社会成员权利的保障和社会利益的分配等,解答了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的统一问题,这与建立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存在着契合之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强调以人为本和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这要求当代中国要…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全党和全国理论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探讨党的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来源问题,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的发展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一、科学发展观对毛泽东发展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的发展思想主要是出于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巩固国防的考虑,核心是强调“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年中国人简直被侵略者打怕了。所以,1958年毛泽东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运动来赶英超美。毛泽东发展思想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强调要抓紧时间建成工业化的高度现代文化的国家。这是1954年毛泽东在全国人大一届  相似文献   

10.
伟人思想,永垂后世──首都理论界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2月27日,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会议室,20多位来自首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怀着沉痛的心情,重温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缅怀这位世纪伟人的丰功伟绩。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载如下。高举邓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坚持教育优先、均衡、和谐发展理念,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首都交警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首都交警队伍建设,要妥善处理好树立良好形象和维护正当权益、完成工作任务和保障民警休息、严格管理队伍和关怀体贴民警、果敢善断与发扬民主的关系。领导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提高队伍学习创新能力,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大力加强民主建设,调整队伍精神状态,严格规范管理队伍,逐步将首都交警队伍建设推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国干 《新东方》2004,(3):8-11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就全面、完整地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5年12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工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发展观决定着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本文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社会,落实到交通行业,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体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努力构建和谐交通。  相似文献   

17.
试论陈云经济理论中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福  孟轲 《桂海论丛》2005,21(4):18-20
限于社会历史条件,陈云虽然没有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但他的诸多经济思想包含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如国力论、可持续发展观、综合平衡理论、规律论等,并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理论特征.深刻认识和把握陈云经济理论中的"科学发展观",对当前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前沿关注     
开栏的话“前沿关注”栏目定位为阐述理论前沿,关注时事动向,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观点资讯。2006年,思想理论界与时俱进,围绕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我们从中摘编了10个观点,以管窥豹,与广大读者一起回顾2006年思想理论界的热点问题。理论前沿2006年理论热点回顾党的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冷溶在《前线》2006年第八期撰文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发展思想的全面继承与发展这一观点。我们党的发展思想,是…  相似文献   

19.
1月2日下午,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休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举办“首都理论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从学科视野研究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一个重要维度。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蕴涵着丰富的理论智慧和科学精神。本栏编发五篇笔谈文章,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的学科思想、学术指向和学科精神,阐发了当代中国发展哲学等学科的理论旨要、范式转换、学术任务和发展思路问题。旨在深化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推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