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门神、灶君是最早的年画形式,滥觞于远古,定型于汉。到了宋代,人像开始出现在年画中,中国版画艺术完成了从佛像到人像的一大转折。从此,英雄与美女作为中国民众的“形象代言人”,生动地表达了中国老百姓的愿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降公帑 《政府法制》2013,(32):18-19
降公帑 宋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国家军事力量虽弱小,但民间的财富却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所谓的“盛世”,甚至有过之。官民比例是较为直接衡量国家、民众财政负担和民众收入公平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值得一探。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对民众的思想控制,新闻管制的现象也一直存在。作为宋代的新闻消息来源的朝报与小报,前者为朝廷所办,后者由民间"非法"自办,本文就此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竞争缔约制度作为商品经济发达阶段的产物,宋代时期已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宋代的竞争缔约制度有其特定的适用领域,政府对该制度提供法律保障。然而宋代的竞争缔约因制度的不完善对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其在创新国有资产经营模式和创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却不容忽视,对我国现代社会经济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代经济高度发展,商业繁荣,牙人在宋代经济发展中表现活跃,成为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力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这一时期,居间契约关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翻版有例禁始于宋人,即中国的版权保护盗版是自宋代开始。宋代经济的发展为版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印刷业的繁荣是版权保护的技术前提;宋代版权保护出现的直接诱因;宋代版权保护主体已涉及作者,宋代版权保护所涉客体广泛,宋代政府版权保护力度也很强,规定了出版审查制度对印刷品的管理制定了行业标准:宋代缺乏以私权为核心的对版权进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不注重作者权益的保护、无关王朝政治利益的书籍很难向官府及公众提出版权主张或者直接寻求权力机关的保护;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高度繁荣的经济、发达的科技以及昌盛的文化,却没有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强盛,而一直与"积贫积弱"相联系。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本文试图通过对宋代强化监察制度来探讨对行政效率的影响,由此说明,宋代监察制度的不合理设置给国家力量和行政效率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黄道诚 《政法论坛》2023,(1):156-168
在宋代的侦查中勘验检查方法得到普遍运用,不仅有尸体检验,还有现场勘验、侦查实验、人身检查和物证检验等侦查方法。按照侦查学的分类方法,古代检验属于勘验检查的一部分,是勘验检查活动的核心内容。宋代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严峻复杂的治安形势,促进了勘验检查制度的完备、勘验检查程序的进步、勘验检查技术的成熟。宋代勘验检查制度以其规则的系统化、运行的程序化和技术的先进性在中华法律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汤光明 《检察风云》2012,(19):86-88
伴随着佛教本土化的过程,禅宗在宋代成为佛教主要流派,也为两宋的人文思想注入了新鲜血液。吉州窑,作为宋代陶瓷杰出代表诞生在禅宗文化盛行的江西,深受其影响,无论从器形、釉色、使用方式都和当时的禅宗流行思潮息息相关。我们知道日用陶瓷器是宋代经济的支柱产业。吉州窑就是规模化生产日用陶的一个系列窑厂,分布在赣江两岸数十公里范围内,其中在今天江西吉安市南永和镇的  相似文献   

10.
不立田制、不抑兼并是宋代自由地权法制最显著的特征。为维护土地私有和规范土地流转,宋代创立了请射、理认、典卖、税契等一系列维护自由地权的制度。这些制度不仅对当时的经济与社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宋代的自由地权法制可以为我国当前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明确农地使用权归农,落实承包经营权;改革集体所有权,发挥集体土地融资功能;逐步推进土地私有制,最终实现地权归农。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方法论体系的“逻辑”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律方法论体系属于实用法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是建构法律方法论学科的逻辑基础。从司法的视角看,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法律推理以及支持这些方法的诸多法学原理构成了法律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与过去建构在法律原理分析基础的法律运用有很多的区别,是一种开放性的法律方法体系,更能体现法律方法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The basic function of leg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and create talented legal professionals who will be employed,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judicial practice sectors. Thus, there is, between the leg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judicial profession, a 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the basic economic principle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of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dri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gal education system and qualified legal professionals. However, this 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 in China, between the leg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judicial profession is currently in disequilibrium and in contradiction itself.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observe and apply the principles of a 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 to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legal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in an attempt to find the most efficient balance between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judicial profession.  相似文献   

13.
有效援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浩鹏 《时代法学》2009,7(3):33-40
法律援助制度运行成功与否,以其所提供的法律援助是否有效为衡量依据,而有效援助的实现应以法律援助质量保障体系为后盾。在借鉴各国有效援助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不断完善法律援助的质量保障体系,即确立有效援助的标准,以高素质的法律援助提供者为依托,在法律援助监督机制的保障下,充分利用法律援助的经费。  相似文献   

14.
赵跃  唐艳秋 《政法论丛》2014,(3):136-144
孔子学院法律制度建设落后,存在着主体资格定性不明、基本法律依据缺失等法律障碍,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不同于西方的法律文化传统和制度理念.为保障孔子学院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制定《孔子学院法》,明确孔子学院在汉语言推广中的战略地位,完善孔子学院主体制度,并建立孔子学院危机应对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5.
陈甦 《法学研究》2011,(5):3-19
我国法律体系形成过程的特点,造就了同时期法学研究的“立法中心主义”特征,具体表现为以功能设计与规范建构为路径的立法论研究范式、大规模引进域外立法材料引致的外源型研究范式、基于立法引导型建构的学术导向范式。这种“立法中心主义”的研究为法律体系的建构和充实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体系前研究范式”隐含的学术缺陷也日益明显,难以满足法治不断发展的需求,有必要向“体系后研究范式”转型。在建构体系后研究范式时,宜确立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的学术取向、立足中国场景发现和讨论中国问题、基于平等心态拓展法学知识的域际交流、开展问题导向的新综合研究、赋予解释论研究以应有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魏胜强 《政法论丛》2013,(3):113-121
通过考察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中华法系代表性国家法律解释权的配置状况,可以发现法律解释权配置演变的规律,即法律解释权的基本概念从模糊走向明确,法律解释权的配置目的从集权走向分权,法律解释权的行使主体从多元走向一元,法律解释权的行使方式从神圣走向世俗。深入分析影响法律解释权配置的内在因素可以看到,政治体制是左右法律解释权配置的总体框架,法律状况是制约法律解释权配置的具体条件,解释原理是支配法律解释权配置的内在规律,历史事件是改变法律解释权配置的直接动力。法律解释权配置演变的规律给人们的启示在于,法律解释权的配置应当遵循法律解释原理和规律,法律解释权的配置应当与法制状况相适应,法律解释权的配置应当结合现代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7.
Forensic psychiatrist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many ways that paranoid individuals may present within the legal system. Litigious paranoids often utilize the legal system as a vehicle to act out their fantasies and delusional preoccupations. Imaginary grievances, accusations based on delusional ideation, and irrational vindictiveness toward imagined persecutors may find full expression in any number of legal contexts. They can defeat the rational and legitimate objectives of the legal system, enmesh innocent and unsuspecting victims in nightmarish legal entanglements, and subvert the process of justice. The forensic psychiatrist can assist the court by alerting it to the presence of paranoid illness in parties or witnesses and by clarifying what the effects of such psychopathology are and what the most favorable response should be. Three legal contexts wherein paranoid individuals may present within the legal system are discussed: the "hypercompetent" defendant, the paranoid party in a divorce proceeding, and the paranoid complaining witness. Case illustrations are presented for each legal context. Two issues are discussed: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paranoid idea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legal process) and so-called "normal" thinking (and its objective to use the legal process to obtain certain ends);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psychiatric opinions in this area should influence the way an individual's case is handled by the legal system.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despite the costs involved, it is preferable that even paranoids have their "day in court."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建设,将推进法律文化、法治文化的研究。法治文化是指包含民主、人权、平等、自由、正义、公平等价值在内的人类优秀法律文化类型;法治文化由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组成,前者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等,后者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体系。法治文化就是法律的意识形态和与其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一般来说,观念支配行为,思想决定行动,而良好的制度和规范又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系。法治文化建设就是制度性文化建设与观念性文化建设的结合和互动。法治文化建设既应该高度重视法律制度的建设,也要高度重视对公民观念的塑造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郭琰 《行政与法》2014,(7):15-18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大,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迫在眉睫.自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农村虽建立了一些法律服务所,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仍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建设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的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农村法律服务队伍,建立有经费保障的、公益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法律视野中的时间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间”首先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范畴 ,其运动规律在法律制度设计的技术化特征上也有体现。本文从分析法学与哲学、经济学的学科间影响 ;法律制度中与“时间”相关的概念、规则和原则 ;法律规范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入手 ,阐述了“时间”范畴与法律制度、法律价值、法律程序、法律成本的密切联系 ,意在提醒人们 ,在研究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和伦理评价的基础上 ,法律中的时间问题或是以“时间”为重要范畴来分析法律制度的有关内容 ,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工具意义 ,值得做思考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