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两种美的概念,其一是本体论上的美,即本体之美;其二是主体论上的美,即审美之美。本体之美是客观的、第一性的,审美之美是主观的、是第二性的。审美之美是生命主体对本体之美建构的结果。从整个生命进化的历程来看,审美之美先后经历了生理的、本能行为的和意识的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吴国豪 《法制与社会》2012,(27):36-37,45
在和谐司法的大环境和和谐诉讼理念的指导下,本文针对法院调解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提出取消在调解制度中“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原则,建立调、审分离的审判机制,加强调解结果执行力的建议,使法院调解制度能更好地为现今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的社会,是一个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是让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人民法院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再审程序则是这道防线的最后一个关口。如何在最后一个关口贯彻落实司法和谐理念,运用诉讼调解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是落实司法和谐理念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再审诉讼调解的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入手,针对再审调解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处理调解的公平性与实用性的关系;诉讼调解与司法裁判的关系;诉讼调解和规范司法行为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审判实践,对如何构建再审调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职能等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常怡 《法治研究》2013,74(2):3-10
中国调解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不同历史时期的调解遵循着不同的理念。在传统中国,调解所遵循的理念就是追求社会和谐,但是。这种和谐是建立在回避矛盾、压制纠纷的基础上实现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计划经济时期。调解的理念在于正视矛盾、强调斗争,并在解决纠纷的基础上达到团结。当代中国的调解是对传统制度的继承和发扬.以实现社会管理与追求社会和谐为理念,同时也需树立规则意识、实施权利保护、秉持风险负担观念、实现意思自治原则。在认清调解理念之后。我们需要对当前一些偏离调解理念的行为保持充分的警惕,还需要进一步思考调解与审判的关系.这关系到中国司法改革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院调解制度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几年来该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指出为了使该制度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应当先分析其社会基础、价值取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弊端,并结合我国基层法院的运作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方略。  相似文献   

6.
刑事调解制度弥补了常规的刑事案件解决方式忽视痈电害人意愿的缺陷,以加害人和被害人的直接商谈为特征来解决刑事纠纷,充分体现了恢复性司法理念的精髓,在法制发达的西方国家这一制度已被纳入法律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刑事调解制度作为解决轻微刑事案件的方式之一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诉讼调解作为当事人自愿协商解决纠纷的方式,最接近当事人各方诉讼预期及结果公正,最有利于实现当事人各方利益的最大化。诉讼调解与我国特有的和为贵的传统文化背景相吻合,以其独特的人性化优势,长期根植于我国的司法实践,对有效化  相似文献   

8.
潘嘉芳 《法律适用》2012,(12):80-83
民事调解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为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人在基层法院、中级法院民事审判庭工作多年,进行了大量的民事调解工作,其中不乏一些久调未果  相似文献   

9.
源自于革命时期“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调解在国际上被奉为“东方经验”,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方面。有着判决无法达到的优势。但是在人们权利意识不断加强的今天,调解制度开始显露自身的某些弊端.以至学者诟厉之声不绝于耳。本文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出发。论证调解对基层法院工作的必要性。并且根据调解存在的缺憾,为中国调解制度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让调解的操作更具程序正义和实体合理性,更加能够体现司法的和谐化。  相似文献   

10.
姚佳 《法制与社会》2011,(36):285-285
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向来是中国哲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孟苟“盖恶”之道基础上提出了“中性之美”的观点,对于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调解制度是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把调节、控制、排解矛盾或纠纷的社会活动,作为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一种规程。目前,在我国普遍施行的调解制度中,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必须肯定,这三种调解制度的实施,对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调解指纠纷发生后,由第三者主持,依据社会共识和一定的规范,进行劝解,促使发生纠纷的人协商解决争端。①调解是中国自古以来化解民事纠纷的基础性措施,具有传统性与制度性两大特点。称其传统是因为:调解不但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适用,而且其并未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终止而消亡,直到当今,调解依然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并被广泛用于解决民事纠纷。所以,其符合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已进入战略转型期。从其他国家经验看,社会矛盾凸显、纠纷冲突频发将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社会安全稳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此趋势下,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随着我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步伐的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4.
石宣 《法庭内外》2008,(1):4-10
沏上一杯茉莉花茶,坐在摆满鲜花的阳台藤椅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看报纸,这是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李大爷退休以来每天下午的休闲生活方式。可在7年前,李大爷的客厅大白天也是光线昏暗,没有一缕阳光,只有开灯才能看清东西。李大爷寻找原因时发现,原来是邻居王某在改建自家阳台时,将李大爷家客厅的窗户挡了个严严实实。为此,7年来李大爷没少去找王某理论,但双方各不相让,矛盾在7年中日益激化,纠纷始终得不到解决。无奈,在等待了漫长的7年之后,李大爷只得将老邻居起诉到了石景山区法院,要求王某拆除改建的阳台。  相似文献   

15.
和谐行政法律秩序的构建需要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亦要求在行政救济领域达到理想的效果。行政诉讼作为一种监督行政权、保障公民权的行政救济制度,也必然要求达到这种和谐的状态,即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不能简单一判了之,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从而构建起一种和谐的行政法律秩序,而行政诉讼调解机制不失为一个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诉讼调解制度长期以来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具有有效减少当事人讼累,切实实现案结事了的功能,是符合现实国情的一项司法制度。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有效地运用诉讼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能够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  相似文献   

17.
姬军 《中国公证》2010,(6):20-21
公证调解是指在公证员的主持下.以不偏不倚的立场,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公平、公正地引导当事人平等地设置权利义务,消除误解和分歧,最终达成双方合意的活动。公证调解一般分为证前调解和证后调解。证前调解是指当事人之间在公证未介入之前发生的矛盾,出于对公证处的信任,邀请公证员主持调解,达成和解协议后,再办理公证。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在化解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减少当事人的诉累,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去年2月,中共江山市委批转了江山市人民法院和江山市司法局  相似文献   

19.
徐勇 《人民调解》2012,(11):34-35
家住江苏省昆山市某镇的老王,近日有点憋气,因为女儿在婆家受了气,自己去讨说法,却被亲家打得鼻骨骨折,为此两家结了怨。  相似文献   

20.
《人民调解》2007,(8):26-28
我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人民法院,很荣幸能作为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先进集体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汇报的题目是《实现人民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