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无罪推定的立法思想是针对有罪推定、刑讯逼供等法律制度提出的,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吸收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些因素,虽然不是完全照搬,却是我国的刑事司法向无罪推定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在刑事司法立法与实践中尚有差距,还不能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2.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保障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刑事诉讼法在96年修订时确定了有中国特色的无罪推定原则,反映出中国刑事法治建设过程思想的冲突与磨合。无罪推定原则作为刑事诉讼的基础性原则是确信无疑,然而无罪推定原则配套机制建设才是其原则待以实现的关键,宪法性无罪推定保障人权、拒绝自我归罪权的确立乃无罪推定原则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是指不具有合法性的证据,目前世界各国对非法证据的可采性问题众说纷纭。从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及保障人权的双重使命看,对待非法证据原则上应予排除,但应设立例外原则。  相似文献   

4.
无罪推定原则即任何人在未经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宣告有罪以前推定或认为其无罪。该原则作为一项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基本法律准则,已超越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法律传统的界限,成为  相似文献   

5.
无罪推定思想最早由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于1764年提出,法国的<人权宣言>首先予以采纳.严格地说,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并未完全给予肯定.为体现诉讼民主和文明,最终实现诉讼公正,我国应将无罪推定确认为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从法理上明确否认过去长期实行的有罪推定做法。但是,我国目前实行的无罪推定原则还具有不完整性,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应用还要结合中国实际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我国应首先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宪法地位,并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从明确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化辩护权,完善审前羁押制度等方面全面确立该制度。  相似文献   

7.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第二条中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然而,司法实践表明,公安司法机关并没有树立无罪推定的理念并将之坚决贯彻执行。作为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刑事诉讼法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理应得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探讨无罪推定原则的概念、内容以及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8.
无罪推定确立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并逐渐成为普适性价值。无罪推定的含义即凡受刑事控告的人在未依法证实有罪之前应有权被视为无罪。其内容包括控方承担证明责任、被告人享有沉默权、法院享有最终的定罪权以及疑罪从无、罪疑从轻四项要求。其权利主体应当是被追诉者。其要求的控方承担证明责任并不是绝对的,与实事求是亦不冲突。我国立法未能确立无罪推定原则,需要进行立法构建。其构建应当参酌国际经验,通过修正立法表述、明确沉默权、规定讯问时律师在场权等予以充实。  相似文献   

9.
以新刑诉法证据方面的变化为视角,对办案人员应如何理解与把握刑事证据的新变化,如何依法履行自己的职权,如何承担起法定的责任与义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保障刑事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严格贯彻无罪推定的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法律的最高权威,是司法人员今后在诉讼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无罪推定原则及其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张树军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规定在197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二条(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未经人民...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无罪判决率明显较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全国无罪判决基本上维持在每年2000件左右,占全部刑事案件的千分之四左右,到90年代末无罪率有所提高,最近几年无罪判决数量增加明显,每年的无罪判决超过6000件,无罪判决率也只有百分之一左右。我国是否应当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刑诉法第12条只是吸收了无罪推定的某些精神,但尚未确定无罪推定。无罪推定在我国的确定仍是刑诉法修改的一个未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法定证据类型在贩毒案件中的特点以及打击贩毒犯罪形势的严峻性,推定,作为证明责任的特殊配置方式有其适用的必要性,是秩序与效率法价值的一种制度体现。在认真分析贩毒案件中推定的几种类型的同时,深入研究法价值的多元性与动态均衡性的特点以及推定在认定案件事实上的地位,从而得出要认真对待推定、有限度适用推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是指违反了法律准则,在使用价值上有疑问的证据资料。现代国家原则上都禁止非法取证。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在程序法上是否采信,体现着国家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种价值上的取向。我国应确立相对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非法取得的鉴定结论予以排除;对非法搜查、扣押获得的实物证据有选择地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14.
辨析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概念,探讨责任承担的主体、责任的来源、责任的转移及法律后果。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分配折射出了在新刑事审判方式中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的折衷。新确立的以职权主义为背景增强抗辩色彩的庭审方式对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概念与分配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法官应该承担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上仍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建构起了中国式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其中的许多规定堪称中国刑事证据立法的重大突破,被官方寄予厚望。但考虑到规则自身的不完善、配套制度建构的困难以及来自观念、体制等宏观层面的障碍,规则适用的前景不容乐观,很可能出现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不能。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对于完善诉讼立法,规范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剖析我国现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缺陷与不足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完善立法、明确非法证据的效力和配套制度的建立等工作的推进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7.
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的一项基石性原则,控辩对抗是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无罪推定原则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控辩对抗的精神和要求,而刑事普通审判程序中,控辩对抗的形成与对抗性的增强离不开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与贯彻。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当在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基础上,改革与完善有关控辩对抗的制度与程序设置。  相似文献   

1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重人权保障的现代社会,诉讼人权的保障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遏制非法取证行为,规范侦查权力的行使已成为国际刑事司法发展的趋势。当前,考量如何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重要课题。研究此课题,首要的前提就是要研究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关理论,进而确立以基本人权保障理论作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权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正慢慢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保障人权已是大势所趋。我国也在为保护和发展人权做出各种努力:刑事诉讼法把人权保障作为直接目的之一,加强了对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然而,同其他国家的做法及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规定相比,我国对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仍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