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英 《现代国际关系》2023,(8):21-38+153
国际组织外交既是多边外交的核心,也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际组织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国际组织权威性与有效性危机重现,以及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历史经纬与现实需要,提出国际组织外交思想,不仅为应对当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为推动国际组织建设、增强国际组织效能提出了新办法,也为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提出了新主张和新要求。习近平国际组织外交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大创新,开启了中国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互动的新模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国际组织外交的重要论述、探寻其内涵意义,对指引中国多边外交、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全面地对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发展演变做了考察,将英国的国际组织外交分为借助国际组织支撑衰退中的大英帝国、以国际组织外交支撑"三环外交"、以及积极推进国际组织外交促使英国成为全球中心三个阶段,并逐一分析和研讨。在此基础上,对当前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新趋势作研究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后冷战时期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国际动因及其作用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国际组织外交是法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迁折射出法国对外政策的沿革及其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兴衰.国际组织在二十世纪得到迅猛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法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由世界一流强国沦落为二等国家.实力的巨变使法国从国际格局的主导者屈居于从属乃至边缘的地位,对于国际组织的政策和态度也前后大相径庭.但法国没有屈服于命运,以戴高乐为代表的法国领导人独辟蹊径,一方面在美国主导的体制内积极抗争,赢得法国的话语权;一方面致力建立和发展其掌控下的区域国际组织和机制,扩展法国的影响,从而在国际组织外交层面谱写了法国独立自主外交的乐章.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印度国际组织外交的演变过程,概述了印度在联合国维和、裁军、环境和人权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立场,分析了印度与主要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关系,探讨了印度国际组织外交的优势和局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的角色定位和国际责任、中国的国际战略、中国外交的实践分析与理论思考、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2006年度国际青年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刘宏松 《国际观察》2004,36(4):26-32
本文从国际机制理论的角度对声誉和责任两种多边外交需求作出了理论解释。随后又从原则议定、决策程序和议程设置三个方面对国际机制的公正性问题及其影响进行剖析。最后 ,本文结合中国的国家角色和国家利益推导出中国多边外交的三种需求 ,即声誉、责任与公正 ,而追求公正的多边外交则需要从原则议定、决策程序和议程设置三个方面维护国际机制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7.
承担国际责任既是一国获得国际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该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作为外交的重要内容,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国际责任观,由此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先后经历了国际主义责任观下的斗争外交、新国际主义责任观下的合作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观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三个阶段。70年来的外交呈现出:和平是中国外交的最鲜明特征,社会主义是中国外交的本质属性,胸怀天下是中国外交的情怀。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也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8.
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构成中国的总体外交格局。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而新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为公共外交提供了更广阔的运作空间。2009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国际战略新任务为中国公共外交指明了方向。公共外交工作者的当前努力目标,应当是加紧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提高公共外交战略谋划和战术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维稳”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显著特征,它有力促进了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周边安全.然而,随着国际体系的加速转型,以南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再度升温为标志,维稳外交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逻辑困境和实践挫折,中国周边外交从维稳转向维权变得日益迫切.中国对菲律宾、越南以及日本实施的强力反制,则是这一转向的生动体现,显示维权模式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未来维权效能的强化取决于中国“硬的更硬,软的更软”、软硬兼施,以扎实的行动和坚定的意志在周边塑造对华新认知.  相似文献   

10.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退出多边条约和国际组织的现象频繁发生。特朗普的退出举动并非孤立现象,与美国历史上一贯的单边主义倾向和"美国例外论"传统密切相关,但也体现出抨击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反对美国过度战略扩张、排斥多边贸易协定以及推卸全球治理责任等有别于二战后美国历届总统的发展变化。特朗普政府之所以频频退出多边条约和国际组织,深层次源于美国对既有国际制度认知的重大转变,根本上是为了迎合美国内选举政治和民意变化的需要,还与其本人的外交理念和执政风格密不可分。针对特朗普的退出举动,美国内不光忧虑,担心损害美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冲击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国际社会普遍持批判态度,认为这不利于既有国际秩序的稳定,也损害了国际组织的合法性和全球治理的有效性等。中国应客观理性看待特朗普的退出举动,并有针对性的做好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