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缅甸人有一句谚语说:“多得象蒲甘的佛塔。” 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的缅甸历史名城蒲甘,是一座塔城。蒲甘曾被称为“四百万宝塔城”,这当然是夸张之词。据七十年代初统计,蒲甘有大大小小的古佛塔五千多座,而当地居民不过三千多,塔竟比人还多,难怪蒲甘以“塔城”而闻名于世了。 塔城的形成 公元十世纪,缅族势力崛起于缅甸中部。1044年,缅王阿奴律陀建立起缅甸历史  相似文献   

2.
蒲甘王朝是缅甸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全国的王朝。缅甸史学家称它是缅甸历史上的“盛世”。 蒲甘王朝初期,尤其是阿奴律陀和江喜陀两位君王执政阶段,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文学艺术和建筑成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上座部佛教广泛传播,佛教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蒲甘王朝的建立和发展,为后来缅甸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缅甸人民把蒲甘看成是自己祖国的发祥地。本文试图就其兴起和衰亡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友好邻邦缅甸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国家之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居民都是信奉小乘佛教的佛教徒。缅甸独立后的宪法曾把佛教定为国教。 据历史记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但佛教在缅甸享有特殊地位并受封建帝王的积极提倡和广泛传播,是在公元1044年缅甸成为统一国家以后,那时,蒲甘刚刚建成,人口日益增多,城市也随即扩大,成为阿奴律陀王室(公元1044—1077年)的京都。在公元1057年的宗教战争中,缅甸南部文化发达的直通王国被征服,蒲甘王阿奴律陀从小乘佛教在缅甸的发祥地直通获得大量佛教经、300名有才学的高僧,以及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随行宗教的改革,小乘佛教的兴起,蒲甘的佛塔和寺庙建筑达到了极盛时期,因而蒲甘王朝(公元1044—1287年)被称为“庙塔王朝”。蒲甘被称为“万塔之城”。  相似文献   

4.
在缅甸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建立过孟人、骠人、掸人、缅人的国家或政权。从1044年到1885年,是缅甸的封建社会时期,经历了蒲甘王朝、实阶、邦牙、阿瓦王朝、东吁王朝、贡榜王朝等几个封建王朝的更迭,逐渐形成了与其历史发展相适应的独特的行政制度。本文通过对缅甸各封建王朝行政机构的组成、行政建制的变化、行政决策与运作以及官僚体制等的宏观考察,试探求与把握缅甸封建社会行政制度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脉络。一、蒲甘王朝和分裂时期行政制度的形成缅甸封建社会的行政制度,开创于蒲甘王朝时期,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封建时代的缅甸如中世纪的西欧国家一样,政权与教权的关系也有一个消长变化的过程。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①11世纪的缅甸,正处于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当时刚建立的蒲甘王朝是缅甸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他们的统治者急需一种强大的、统一的宗教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种需要与缅甸上座部佛教发展、壮大的需要正好一拍即合。于是蒲甘王朝前期形成了相互依恃、互相合作的政教关系。到了蒲甘王朝后期,由于寺院经济的膨胀,政教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缅甸学习期间,我们有幸游览、考察了千塔之城——蒲甘。所到之处,佛塔、佛寺栉比鳞次,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蒲甘究竟有多少佛塔?这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关于蒲甘佛塔数目,到目前为止众说纷纭。不少人认为蒲甘有上万座佛塔,甚至有人认为有上百万座。这种看法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蒲甘时期的缅甸宗教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蒲甘王朝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蒲甘时期宗教的发展,不仅确定了缅甸封建社会宗教发展的基本面目,而且也很大程度上确定了缅甸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不了解蒲甘时期缅甸宗教的发展及其特点,就难以认识缅甸封建社会的宗教和文化,甚至难以认识缅甸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蒲甘时期的缅甸宗教研究,是个很大的课题。本文仅从三个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缅甸的佛教已流传一千多年的时间,在缅甸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曾被尊崇为国教。它对缅甸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缅甸曾经是世界南传上座部复兴佛教的三大主力之一。本文拟对缅甸佛教的发展和传播情况作一综述。一、蒲甘王朝以前 (公元1044年前 )的佛教佛教传入缅甸 ,是在印度阿育王时代。据《善见律毗婆沙》等经籍记载 ,公元前三世纪 ,阿育王在华氏城结集后派出使团到各地弘法。在这些弘法使团中 ,高僧苏那迦和郁陀罗二位长老被派至金地传教。缅甸和欧美一些学者根据卡里亚尼等碑文记载 ,认为金地就是缅甸南部萨尔温江…  相似文献   

9.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部拍摄于30年前的苏联电影,曾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和感喟,以致电影片名如今还是许多人的口头禅.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迷恋它都有自己的理由,而我百看不厌,却是因为主人公卡捷琳娜对爱情的执著与坚毅.  相似文献   

10.
今年2月,我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罗豪才率领的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泰国并参加了“中泰文化和经济繁荣研讨会”,之后又访问了缅甸。此行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我有幸作为学者出访缅甸。这是我阔别30年后的一次旧地重游。对比过去,缅甸的新变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阶段性的成功"近年来,人们对缅甸的评价褒贬不一。据我观察,当前缅甸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外国商人对在缅甸经商的兴趣日趋浓厚,据统计,1993年4月至12月,来仰光的外国人共37299人次,其  相似文献   

12.
缅甸,是古代我国与印度等西部国家之间海、陆交通的必经之地。印度文化在到达东南亚其他地区前,就由海陆两路进入缅甸,给予缅甸最大的影响。但是,它到十一世纪,即缅族建立的蒲甘王朝(1044—1287)阿奴律陀(Anawratha)在位时(1044—1077),才创建成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这在缅甸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缅甸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缅族创建蒲甘王朝,统一缅甸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3.
吴哥、蒲甘和别的印度教——佛教王室首都的巨大的石建筑遗迹,使我们对殖民化之前的东南亚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城市中的庙宇遗迹和直到较近时代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东南亚经济极不相称,因此,许多身临其境的人对于这些巨大的古建筑感到不可思议,他们认为这些奇迹的出现可能是外来干预(如印度征服)的结果。然而,直到十七世纪中叶荷兰人控制最获利的贸易航线之前,东南亚在它有文字记载的大部分时  相似文献   

14.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公元 1 0 44至 1 885年是缅甸的封建社会时期 ,经历了蒲甘王朝、实阶王朝、邦牙王朝、阿瓦王朝、东吁王朝、贡榜王朝等几个封建王朝的更迭 ,逐渐形成了与其历史发展相适应的独特的行政结构。一、缅甸行政的“蔓荼罗”结构在对早期东南亚政治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模式进行考察和研究后 ,美国学者O·W·沃尔特斯提出了一种“王圈”理论 ,或称为“Mandalas (蔓荼罗 )理论”。沃尔特斯认为 ,“王圈政治结构的存在是东南亚早期历史的一种普遍现象 ,“东南亚早期的政治版图是从史前时期小殖民人群的网状组织发…  相似文献   

15.
缅甸石狮     
《东南亚》1986,(4)
在缅甸,无论你瞻仰举世闻名的大金塔,还是游览“万塔之城”蒲甘,参观故都曼德勒的皇宫遗址,常常会见到一对对石狮雄踞门前,威风凛凛。缅甸石狮凝结着雕刻艺术家的智慧和心血,象征着缅甸人民的气魄和品格,也是其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体现。 狮子是兽中之王。他体态威武、强健,习性凶猛。缅甸人民自古喜爱狮子,称颂雄狮的气质,并认为狮子是高贵尊严的“灵兽”,有护法避邪的作用,所以在行善积德、普建寺塔的同时,雕琢对对精美的石狮来镇守万千寺塔。就连封建时代的缅王也总爱坐“狮子座”,即雕有狮子的御座,以显  相似文献   

16.
学术活动     
《东南亚》1987,(1)
中国文物考察团访缅 1986年11月5—18日,中国文物考察团一行六人对缅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和考察。这是根据中缅文化交流计划,我国首次派往缅甸访问的文物考察团。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李正荣作为考察团副团长参加了这次访问、考察。 考察团先后访问了缅甸首都仰光、著名的古都蒲甘、古城曼德勒和实阶、勃固等省市。与缅甸考古局派驻当地的官员进行了座谈。缅甸文化部部长昂觉敏会见并宴请了考察团。  相似文献   

17.
乌土考     
(一) 乌土国作为清代南海的一个国家而著录于杨炳南的《海录》一书中,其所记载的是关于缅甸的事。但是关于乌土一名的由来则有两三个问题应该研究清楚,在这里我且把自己一得之见提出来谈谈。 (二)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缅甸被称为乌土,而关于乌土一名的来源我认为应考虑到如下两点;(A)乌土一词的意思;(B)“乌土”这个音的来源。关于(A)点,这使我们想起乌土一名与称伊洛瓦底江(Irrawaddy)为黑水河的关系。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蒲甘国》(卷2)云:“蒲甘国,自大理国五程至其国,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我获得机会赴缅甸留学,耳闻目睹了缅甸国内社会、经济的一些发展变化。给我的印象是:缅甸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回国以后,我仍密切注视着缅甸的发展。进入1994年以后,缅甸政府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加快了开放的步伐,使缅甸经济持续增长。根据缅甸国家计划和经济发展部1994年6月份公布的一份报告,在1994年3  相似文献   

19.
根据缅甸1994—1995财政年度的人口统计,缅甸现有人口4474万,其中男性公民为2222万,女性公民为2252万,女性略多于男性.堪称妇女“半边天”的缅甸妇女,无论在过去争取民族独立的艰苦斗争中,还是在今日缅甸实行改革开放,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维护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缅甸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时,不应忽略对缅甸妇女状况的研究.一笔者1993年曾在缅甸学习、生活一年,对今日缅甸妇女的状况作过一些调查研究.每日耳闻目睹,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是:缅甸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妇女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普遍尊重,在恋爱婚姻方面比较自由,享受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离婚权、继承权和受教育的权利.缅甸妇女吃苦耐劳,处处维护民族传统文化,正在为振兴缅甸经济,发展缅甸教育、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公元1287年,第一次统一缅甸的蒲甘王朝崩溃后,统一的缅甸便处于分裂状态,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十六世纪前半期,才为缅族建立的东吁王朝(Toungoo,1531-1752年)再次统一.该王朝到1600年又经历了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所以,缅甸的历史著作如波巴信著的《缅甸史》,是把它划分为缅甸的第二次和第三次统一,缅甸编年史是分为东吁和良渊两个历史时期;哈威著的《缅甸史》和霍尔著的《东南亚史》则统称为东吁王朝或东吁王朝时期.本文主要探讨1531-1600年缅族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建了东吁王朝,又是在怎样情况下、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以及它的统一为何那样短暂,刚统一不久的缅甸,又陷于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