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流向日趋多元化,这使许多毕业生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此时正是这些流动党员最困惑最迷茫也最需要党组织关怀的时期,我们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党委就是要在这个时候把党的温暖送给他们。”这是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铸对中心建立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格局所做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十五”发展目标对我国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多重性要求,使人才问题异乎寻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一点,对于一方面急需各方面人才投身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窘境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尤为如此。而人才问题的解决抑或人才战略的实施,首先涉及的是一个人才思维和人才观念的创新问题。鉴此,围绕人才思维的创新,相当程度上成为目前认识和探讨人才战略实施问题的突出内容,而这里所讲的创新,既包含了对于“人才”的思维创新,更包含了对于人“才”的思维创新,后者成为人才思维创新中特别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一、新世纪人才战略的本质是围绕人“才”展开的竞争在围绕人才战略展开的种种认识与探讨中,人、才是作为一个统一体整体化地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加大了力度和步伐,总的方向和目标就是改变过去国家“统包统分”的分配制度,实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使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社会人才市场的调节,逐步过渡到“国家政策指导,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诚然,对于当今大学毕业生来说,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平常德智体各方  相似文献   

4.
师范专科学校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层次,长期以来,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本地区培养农村中学的教师。这种专科性、地域性和末来去向及从事职业的明确性,使得师专生在临近毕业时易表现出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悲观心态。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人才劳务市场的形成,特别是今年全国高校全面实行把毕业生直接推向人才市场,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重大改革举措以后,师专毕业生一改过去沉闷、茫然的失落心态,表现出积极与消极并存的躁动和不安。认识和研究当前师专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有效地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引导师专毕业生正确认识和适应当前分配制度改革,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师专毕业生心理特点除了具有普通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抓好这一工作,不仅对搞好毕业生分配,而且对于提高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转析时期,他们的思想和以往的大学毕业生相比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流向日趋多元化,这使许多毕业生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此时正是这些流动党员最困惑最迷茫也最需要党组织关怀的时期,我们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党委就是要在这个时候把党的温暖送给他们。这是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铸对中心建立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格局所做的诠释。目前,全省3981名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正在就业指导中心享受着党组织的温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冲击,社会上和行业间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形成以及职工高校所隶属的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度和饱和度的变化,迫使职工高校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也相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统一分配的体制打破了,实行了不包分配,毕业生回到原单位,可工可干,择优聘用的原则。这一改革,对职工高校的每一个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个严竣的考验,使他们强烈感到了紧迫感,危机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思想问题,其表现往往为: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人才市场给高校毕业生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作为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新机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的理解和赞同,但同时也给当今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提出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一些具体从事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产生了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政府对人才特别是公务员的培训非常重视。对新加坡这样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人才是他们唯一的资源,也是最宝贵的资源。按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是需要开发的,只有通过开发才能体现人才自身的价值,使其产生增值效应,而人才开发的主要手段是培训。所以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对公务员及整个国民的培训,他们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招后的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除个别紧缺专业外,一次就业率不高,就业层次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经过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办学规模和新专业盲目扩展;社会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质量不甚了解,缺少信心和抱有偏见;高师院校办非师范专业力量的发展与专业的高速扩展不相适应等。解决这一问题,应从调整非师范生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重视非师范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良好形象,拓宽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扩招后的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除个别紧缺专业外,一次就业率不高,就业层次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经过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办学规模和新专业盲目扩展;社会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质量不甚了解,缺少信心和抱有偏见;高师院校办非师范专业力量的发展与专业的高速扩展不相适应等.解决这一问题,应从调整非师范生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重视非师范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良好形象,拓宽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主要是由高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来推动的。从劳动力的角度来说 ,也就是体力劳动日益为脑力劳动所取代。体力劳动能力的差别并不很大 ,脑力劳动能力的差别却很大。例如 ,以中学毕业生的脑力劳动力为100 % ,小学毕业生的脑力劳动只有43 % ,而大学毕业生的脑力劳动力则为300 %。显而易见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越来越取决于大量素质高的优秀科技人才。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 ,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首先主要是靠本国培养。由于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 ,于是就有了“教育立国”、…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才市场上毕业生需求情况已发生了不同于往年的变化,能否准确掌握、正确认识和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这是我们搞好今年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关键。 (一) 为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为编制毕业生分配计划和进行毕业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据,从去年十月开始,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主动发函”等多种方式,与用人单位进行广泛地“供需见面”,了解用人单位需要各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以及其主要产品、任务、单位规模、经济效益和对毕业生德智体等方面的要求及如何  相似文献   

14.
村官的故事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乌海市海南区东风乡为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近期选派了9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这9名大中专毕业生均来自原乡科技站,大多是技术员,有着四五年以上的种养殖经验。在机构改革中,乡里积极支持他们竞聘村党支部书记,保留其原事业编制,由乡财政支付其工资。技术员到村里担任专职村党支部书记,此举有力地加强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致富达小康有了带头人。选派农业科技技术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固然是好事,可对于这9名大中专毕业生而言却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是现代人追逐的一种时尚,也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最高境界。可是,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来自家庭的、社会的、个人的——总有这样那样的事困扰着我们,使我们对美好的生活和人生产生了厌倦,感到困惑和失落。其实,这是必然的,任何时候,人生都不是一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2007,(9):32-32
宾川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创业环境。 创新竞争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建立完善了大中专毕业生竞争上岗就业机制,从2001年开始,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包分配”的传统模式,实行“凡进必考”,并不断完善招考录用各环节的工作,共有892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  相似文献   

17.
一、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用人自主权的扩大,对人才的选择性必然会很强,都希望要到的毕业生,业务质量高,全面素质好,能创造价值,有竞争能力。近几年,各高校围绕着“适应需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直进行着多方面的改革。专业方向的调整,知识结构的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实践教学的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等等,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都不同程度取得了成效。但从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来看,还有较大的差距。从招生来看,生源主要还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而中专生和职业高中生…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12,(4):28-31
2012年,多个省份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开始履新,他们将面临不同的挑战。对于先发地区广东来说,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而对上海和北京来说,前者要解决人才困境,后者是如何找到治疗“首都病”的药方。西部正在“弯道超越”,陕西、内蒙又面临各自不同挑战。一切只能在数年后或者更长时间内才有答案,但是对于省委书记们来说,他们最大的挑战,是让民众更有尊严感地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近几年来,我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无不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而深感困惑和忧虑。全国每年1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仅占12.2亿人口的千万分之零点零八,平均到全国440.2万个基本单位,每个基本单位接受大学毕业生仅0.23个,大学毕业生仍属于紧缺的高层次人力资源。但为什么非但不“紧缺”,反而“滞销”呢?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在“供大于求”的背后到底潜伏着哪些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澄清以下几种错误论调。错误论调之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说明人才生产过剩,应当压缩高校办学规模,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对于贵州电信业来说,是充满困惑不安和动荡的一年。中国电信作为国家实施大型企业改革的排头兵,将按不同行业拆分为几大公司。何去何从?身处改革大潮的贵州电信人,在忐忑不安中面临着关乎自己前途命运甚至生计的选择。也难怪,在中国电信大网几大业务中,首推“大哥大”的当然是传统的电信业务。无论从固定资产、业务规模、技术力量以及形成的历史来说,远比近几年才出现的“小老弟”移动通信强大,而这种力量悬殊的对比,不仅仅是百分比的差距。留在电信公司,可以说这在当时,是绝大多数电信人的选择和心愿。然而改革并不是以个人的选择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