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伤害另一方并构成犯罪,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院应当予以受理并依法作出判决。被告人未按照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内容履行赔偿义务,被害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法院可以将被告人名下的财产执行给被害人。夫妻双方离婚分割财产时,此前法院生效判决所确定的赔偿款应作为被害人的个人财产,不纳入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法院开始尝试在处理刑事重罪案件时适用"赔钱减刑"。即法院在审判刑事重案的过程中对附带民事部分先行进行调解,如果刑事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并获得被害人的原谅,则法院将在量刑时考虑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虽然这一做法遭到了部分社会舆论的反对,但从刑事被害人保护的角度看,这一做法存在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金玉 《人民司法》2023,(20):29-31
<正>【裁判要旨】被告人在一审期间为取得被害人谅解而签订分期赔偿协议,一审法院应当严格审查被告人的持续履约能力。对被告人在一审宣判后拒不履行分期付款协议的抗诉案件,二审法院经审查确属无正当理由的,因被告人缺乏悔罪表现,被害人损失未有效弥补,原判依据的被害人谅解事实发生变化,二审法院可以支持抗诉,予以改判。  相似文献   

4.
<正> 在公诉案件中,应当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以申请回避权。这是由被害人有要求补偿(包括财物上的和心理上)的特征决定的。被害人行使申请回避权,可使那些有利于罪犯的办案人员更换下来,消除被害人的思想顾虑;可以有效地防止对罪犯的故意偏袒;有利于维护群众对法院判决的信任感和法院的尊严。公诉案件中,尽管公诉机关已代表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公诉机关和被害人毕竟不能等同。赋予被害人申请回避权,有利于调动被害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被告人王某因故意伤害他人,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同时附带民事判决其赔偿被害人医药费1.5万元。法院判决后被告人家属认为被告人已判刑,不能又打又罚,再说家属也没有赔偿的义务,赔偿应通过法院向被告人索要。因此,被害人的损害赔偿一直没有兑现。现在被告人已刑满释放。请问:被害人是否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原判应由被告人支付的损害赔偿金? 江西省安福县人民检察院 刘联湘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员法院特别法庭在审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庭审调查中,通知了部分被害人出庭陈述作证,引起了一些议论,有的同志对被害人出庭作证表示异议。被害人可不可以出庭作证呢?这涉及到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问题,我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服刑事判决的被害人越来越多,由被害人提起的上访案在涉刑案件中占大多数。原因之一在于从侦查立案到法院判决的整个诉讼过程中被害人没有获得充分参与、平等对话的机会,被害人实际上成为了被遗忘的当事人。因此,要采取措施落实被害人当事人地位,保障被害人诉讼参与权。  相似文献   

8.
刑事犯罪同时侵犯公民的财产和人身权益的情况在现实中是常见的、大量的,犯罪分子承担刑事责任后,并不能当然地使被害人被侵犯的民事权益得到保护和恢复,因此,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但是,被害人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或不能在法院对刑事被告人作出判决前提出附带民事诉讼,法院也没有在对被告作出刑事判决时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被害人可否就其遭受的侵害,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院是不受  相似文献   

9.
李以游 《河北法学》2014,(11):196-200
被害人在刑事程序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法院能否适用责令退赔?或被害人未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而是在责令退赔后,提起民事诉讼,法院能否受理?面对责令退赔与民事诉讼的撞车现象,如何将责令退赔与民事诉讼有效衔接呢?从责令退赔的内涵及更好地保护被害人利益的角度出发,阐述在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不应直接适用责令退赔。如果被害人在责令退赔后,又提起民事诉讼的,从保护被害人利益角度,原则上应予受理,只有对个别情形,基于效率原则,才予以禁止。  相似文献   

10.
海啸 《法治与社会》2002,(11):49-51
2002年4月,江苏省铜山县警方破获一起荒唐的强奸案.说其荒唐,是因为据犯罪嫌疑人陈昕冉交代,他之所以强奸被害人,是受了被害人王玉芹的丈夫--铜山县某商业银行行长李忠坚的指使.于是,李忠坚被停职审查.5月10日,李忠坚又因涉嫌挪用公款,收受贿赂被铜山县检察机关批准逮捕.8月13日,经法院判决,同意王玉芹提出的与李忠坚解除婚姻关系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1.
缪爱丽 《法律适用》2012,(4):107-112
被害人影响性陈述(Victim impact statement——VIS),是由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家庭在量刑阶段向法院提供的关于被害人所遭受的身体上,精神上及经济上的损伤。被害人影响性陈述对定罪过程不产生影响,被害人在其影响性陈述中也可以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第一个被害人影响性陈述于1976年出现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随后美国所有的州都赋予了被害人提供影响性陈述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论刑事诉讼中的"强制起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耀军 《法学论坛》2007,22(5):105-111
根据控审分离原则,对公诉案件是否提起公诉属于检察机关自由裁量的范畴,法院的主要职责是审判.但是,为了制约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保障被害人人权,德国、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又规定了强制起诉制度,对于检察机关已经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赋予被害人申请法院强制起诉的权利.对该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合理性及限度,对于改革我国不起诉制约机制,加强被害人人权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最近,新闻媒体连续报道了湖北省京山县发生的一起冤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京山县雁门口镇人佘祥林11年前以犯故意杀人罪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公、检、法三机关在办案中均认定被害人是他的妻子张在玉。当地法院曾判处佘祥林死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时,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疑点很多,遂发回一审法院重审,当地法院最终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佘祥林在狱中度过了漫长的11年。今年3月,他的妻子张在玉却从外地回到家中,由此证明所谓佘祥林杀妻案完全是一起冤案。这起离奇的冤案虽然有主客观等多方面原因,但只要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保护是刑事审判的重点之一,既要确保刑事被害人的程序权利得以实现,也要确保被害人的实体权益得到维护,还要保证刑事裁判结果所体现的正义在被害人身上真正实现,这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2004年推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以来,青岛市法院已对429起案件763名受害人发放了救助金721万余元,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应切实保障被害人抗诉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该条仅原则性地规定了被害人享有抗诉请求权。司法实践中,由于有些被害人不知晓此项权利,或者由于法院给检察机关及被害人送达判决书的时间不一致,或者原办案人员先入  相似文献   

16.
背景:"我儿子已经没了,他还年轻,希望法院从轻发落,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被害人母亲梁建红一番话让法庭内所有人震撼,也让被告人宋晓明因此被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12年。梁建红的宽容一时被传为美谈,人们尊称她为"中国母亲"。  相似文献   

17.
郭兵 《人民司法》2012,(5):61-65
一、诉讼诈骗行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争论虚假诉讼包括诉讼诈骗和诉讼欺诈等,本文着重讨论诉讼诈骗问题。诉讼诈骗,系指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通过虚构法律关系、伪造证据等方式欺骗法院,导致法院作出错误裁判从而获取非法利益,妨害司法机关正常司法秩序的行为。诉讼诈骗行为能否构成刑事犯罪?构成何种犯罪?观点不一。第一种观点认为,诉讼诈骗行为不构成犯罪,主要理由是诉讼诈骗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与侵害的客体都不符合传统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诈骗罪的被害人与受骗人具有同一性,且被害人系自愿地交付财物,而诉讼诈骗的对方是法院而不是被害人,被害人系慑于法  相似文献   

18.
去年,牡丹江市铁路运输法院采用辩诉交易方式审结了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王玉杰被打伤15个月后,公安机关只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中的一人,对于能否起诉及责任认定等问题,控辩双方存在严重分歧。为尽快使被害人得到赔偿,以便解决生计及治疗等问题,法院以辨诉交易方式审结了此案。该案从起诉到审结不到一个月时间,而开庭只用了  相似文献   

19.
涉众型经济犯罪动辄牵涉成千上万名被害人,案件办理存在诸多程序疑难,如涉案人员复杂而难以认定被害人身份、被害人过多而难以充分参诉、被害人内耗而难以合力对外、被害人分散而难以公平受偿等。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确立了被害人代表人诉讼制度,旨在强化被害人程序参与、深化多方意见交锋、弥合被害人内部冲突、节约组织沟通成本。因刑事被害人缺乏另案起诉的充分自由,代表人的产生有必要遵循“完全代表,立场兼顾”原则,可通过检方推荐、被害人推选、法院指定的三级递进途径实现。为使代表人能有效影响定罪量刑、参与返还退赔方案博弈、监督财物返退过程,应由其集中统一行使被害人程序处分权。但是对于代表人的实体处分行为,应给予其他被害人限期异议权,涉及谅解被告人悔罪退赔、认可提前返还和处置财物、支付和分担维权成本等三类行为。为有效监督代表人,既要激励其积极履职,也要弹劾其失职表现,并在必要时否定其行为效力。此外,迟到被害人经法院核准可接受代表人行为并参与退赔,但若其拒绝参加诉讼并试图否定代表人行为效力,则仅应被视同案外人而给予其有限异议机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端行为人通过诉讼,欺骗法院,占有被害人财产或损害被害人权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本文认为对达到数额的侵犯财产型诉讼欺诈可以认定为诈骗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