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洁 《人民论坛》2013,(11):131-133
需要理论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忽视大学生需要影响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学生个体需要是现实的、具体的,尊重与满足大学生需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从大学生需要出发,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1)
目前,我们应该依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体验式教育策略来构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利用"首因效应",发挥体验式教育贴近生活的优势;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利用"强化效应",发挥体验式教育的主体性优势;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利用"认同效应",发挥体验式教育的情感性优势。  相似文献   

3.
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新生 《前沿》2009,(7):157-160
多元化背景下迫切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从而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具有相通性,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其精髓同时淘汰劣质文化;文化具有发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彰显时代特征。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植根于传统文化同时超越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凝练、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张志杰 《前沿》2014,(23):49-51
人人涵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存在知、情、行三方面价值不协调的困境。从哲学践行视阈下,恪守价值中立的原则,采用"追问式对话"的方法,通过以人为本提升价值认同度、党员引领增强文化感染力、知行合一培育道德责任感三重维度的路径追问与分析,使咨询者作出正确决策,以便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希冀,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蓄力远航。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环境、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相似文献   

7.
法治价值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审视现阶段普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普法需要在普法理念、普法内容和普法方式等方面进行转型改进,这既涉及到现有普法内容的深刻变革,也涉及到现有普法形式的科学化制度化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思想文化底蕴能够为普法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启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法治理念普及提供了必要契机,为党内法规普及观念更新提供了必要切入点,并从宏观、微观、中观角度丰富普法方式整合发展的思路,从而为普法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助力。归根结底,致力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传播的普法,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传播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导价值观念,必然能够为科学的普法转型提供丰富理论和实践给养。  相似文献   

8.
青年对新媒体使用的时间长、频率高、类型多,新媒体使用已经成为了青年重要的生活习惯之一。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善于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当前青年群体的整体价值观念健康向上,但依然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知程度不够,诚实守信价值观知行脱节,对爱国主义理解出现偏差等问题。对于新媒体的使用,青年使用目的的娱乐性较强,对视听兼备的新媒体内容更偏爱。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从新媒体平台建设、新媒体平台活动设计、传播契机的把握等方面着手,使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得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现代传播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应运而生,其由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互动性而被大众广泛接受,通过新媒体  相似文献   

10.
常宝红  安巧珍 《前沿》2011,(4):195-197
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体现高职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最本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价值观,按照核心性、普遍性、统一性、导向性的基本原则,从"做人"和"做事"两个层面对大学生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规范标准进行研究,构建以"爱国敬业、开拓创新、理性务实、勇担责任、诚信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当代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认同是执政党获取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结构的复杂化造成了对主导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冲击和统帅功能的消解,侵蚀了意识形态合法化的基本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体现了执政党创新主导意识形态、推动意识形态现代性转型、构建合法性认同基础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是人们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形成中华民族奋斗合力的重要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切实有效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价值观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生成的基础场域在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而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必须关注人们的利益诉求。这不仅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更有助于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作为自己的行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涵盖面,为全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要求,也与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吻合。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背景下,面对多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部分政法干警出现了价值选择矛盾化、价值追求实用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政法干警的思想呈现出多变、多元、多样。在全国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政法系统提出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彰显了巨大的当代价值。监狱人民警察身在大墙内,承担着惩罚和改造罪犯的重任,更应该模范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捍卫者。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积极培育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国家希望与民族未来。文章以齐鲁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高校制度环境建设、高校课程体系设置、教师行动示范、高校实践活动四个方面阐述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调查就1711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及践行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及践行存在性别、专业、政治面貌差异.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确立有针对性地开展价值教育、创新价值教育途径、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以及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冲突的引导和调控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从重视程度不够高、工作机制不顺畅、工作队伍不稳定、模范作用不显著和党员发展欠规范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工作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物质保障、规范发展程序和加强工作考核等五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为视角,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涵义、基本特征、必要性、功能、可行性、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新时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显示的问题域涉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各自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与缘出的体系,都有价值原则、价值理想、价值规范三大层次并融入法治建设.二者都可再加凝练.关于二者关系的深思,可以整合运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和恩格斯社会历史合力理论来作辩证阐明,二者虽有区别,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各自的法治化制度化并和平共处地良性相接互动,中国人民与世界民众一定会从价值观层面直到行为规则,去推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中国社会有机合力体系和全人类社会有机合力体系的稳健运行,为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美美与共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