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具有较强互补性,但两国天然气合作谈判并不顺利。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地缘政治两方面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考察中俄谈判立场与行为的变化,进而得出有关中俄关系模式的初步结论:第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基础,但这一共同利益的构建是个动态过程;第二,地缘政治因素对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第三,国家—市场关系共同塑造了前述两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方式: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要满足经济社会效益追求,也要符合国家地缘政治利益。由此可得出两点启示:一是中国应对当前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有清醒认知,并有必要心理和政策准备;二是在对外能源合作中,中国要重视自身的能力建设,争取更大话语权,并寻求和巩固同合作方的共同利益、加强互信。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遇重创,却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2009年4月21日,两国共同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实现重大突破。然而,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取得的进展不能掩盖其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合作运作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问题,这也使人们认识到中俄能源合作的艰巨性。在肯定机遇、认识困难的同时,仍要坚信随着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加强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必然会继续向前发展,不断获得互利双赢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方亮 《南风窗》2012,(13):74-75
俄困窘的经济局面下,普京命令政府在2016年之后退出大部分非资源性行业。而要完成经济转型,普京急需外部投资,这意外促成了中俄两国商业上的接近。继造访德法和独联体多国之后,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中的首次访华也终于到来。多家西方媒体盯着最为引人注目的天然气合作,并以其再次未能签署而将普京此访视为失败。但实际上,中俄关系并非一纸能源协议所能概括。从去年普京访华到这次访问,得到持续实践的一个进程便是俄罗斯借助中国资本对本国工业进行激活。就像普京所说的"要将与东方伙伴的合作提上日程",中俄此次签署的几个商业项目,彰显出俄在经济上更加借重中国。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以来,俄罗斯最大的私人石油公司“尤科斯”股东列别杰夫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分别遭到逮捕和问讯,公司总部遭到俄检察机关的搜查。由于“尤科斯”公司系中俄能源台作的积极推动者和具体实施者,可能使两国能源合作变复杂。  相似文献   

5.
能源合作既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与投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实与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领域.中俄能源合作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尽管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有良好的合作前景,但中俄能源博弈并没有结束,而是开启了新的棋局,依旧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孙永祥 《国际展望》2012,(2):48-66,135
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后果使众多国家越来越认识到能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和俄罗斯均属经济转型国家,国内经济发展需外力拉动。能源合作是加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一些进展,但能源实力及其战略上的差异使两国能源合作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双方在各自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按市场经济规律加以协调和解决,方可取得有效成果。  相似文献   

7.
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以下简称统俄党)建立关系20周年.经过20年发展,两党全方位交往格局日臻成熟,多层次交往机制不断完善,战略性合作关系更加稳固,成为世界上最具战略价值的一组政党关系.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当下,回顾和展望中俄执政党机制化交往,对深化两党战略交流合作、促进新时代中俄关系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和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俄政党论坛和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第五次会议分别在北京举行。两党两国领导人分别致贺,两党高层领导人出席,凸显中俄执政党交往对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会议和中俄政党论坛是中国共产党与统俄党机制化交往的重要内容。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会议是两国执政党就两党两国关  相似文献   

9.
意见与媒体     
俄罗斯《国际生活》杂志2005年第11 期文章:《俄中地区和边境合作》俄罗斯联邦有 89个主体,67个主体与中国地区有直接联系,其中远东和外贝加尔13个地区中有5个地区与中国接壤。1997年在北京签署两国地区合作原则协议后至今,两国贸易总额的一半边境贸易,建立了523家俄中合资企业。远东各区与中国东北省份的边境贸易合作在两国贸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发展与中国和其他亚洲邻国的多边关系是俄罗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期间,印度政府和军方先后向俄方施压,要求俄罗斯停止出售RD-93发动机给中国。这是印度首次借助市场力量干涉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和武器交易。这使得"俄、中、印三角军事合作关系"开始呈现出零和博弈的特征。它开启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相似文献   

11.
方亮 《南风窗》2013,(15):82-83
就像能源合作所显示的,北京针对俄罗斯高层政治的脉络精选合作对象被证明是有效的,这也成为中俄关系走向"定型"的另一重保障。2013年,随着中美、美俄关系趋于缓和,中俄关系也开始走向"定型"。中俄联合军演规模的扩大及2700亿美元石油"巨单"的达成,都在揭示双边关系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的诸种特征。尽管这一时期长短尚无法断言,而  相似文献   

12.
论点摘编     
中俄关系不应趑趄不前美国的全球和地区政策对中、俄两国都构成了威胁, 两个国家应该相互依靠以反制美国的压力和围堵。但是, 现状是中俄两国都将它们各自与美国的关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双方甚至有时故意与对方保持距离, 以加强在与美国发展关系时讨价还价的能力。而美国的压力有时也使双方的距离拉大。相比较而言, 俄罗斯和法国、德国的关系比和中国的关系亲密。它们之间有定期的高峰会议, 也共同反对美国针对伊拉克的战争。中俄之间的紧密关系现在只在口头上, 两国之间需要为真正的密切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扩大合作加强互信。中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不断发展,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双方地方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程度日益深化.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积极拓展俄市场,与俄莫斯科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等联邦主体建立了密切的经贸往来,继续加强对俄经贸合作正成为广东对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的崛起,在俄罗斯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特别是认为中国在远东地区进行了"人口扩张主义政策"。这些看法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俄媒体的负面报道、俄部分"政治家、经济学家"的煽动,以及俄政府用以转移本国人民对政府的失望。近几年,中俄两国经济贸易量急剧下降,两国民调都表明俄中两国人民需要不断加强联系并积极互动。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而两国的强大及友好关系必将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0,(21)
<正>中日关系紧张之际,9月26~28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给某些人以中俄联手对付日本的联想。其实,梅德韦杰夫在上海说了,他这次走访的3个城市中,大连代表俄中关系的历史,北京代表现在,上海才代表未来。在其访问期间,无论是西伯利亚拟供华百万吨煤炭,还是俄卢克石油与中石油考虑资产互换,都与政治勾兑无关,而是赤裸裸的商业交易,对应的是中国工行将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从1989年中苏边界谈判开始的上海五国为什么会转变为一个全面安全合作组织?本文把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信任、主导国和共同安全利益三个动因以解释这种合作发展进程。在边界谈判时期,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哈、吉、塔形成重要互信。这两种信任关系成为以后产生中俄合作以及使中亚国家加入中俄主导的安全合作组织的基础。中俄逐渐建立的信任关系催生了合作产生的第二个动因,即中俄主导。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变得明显,上海五国提出多边合作并发展成安全会议机制。从1998年至2001年,共同和互补的安全利益更加深化,从而推动上海五国提升为上海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7.
涂志明 《当代世界》2016,(12):56-59
冷战结束后,为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维护中亚地区和平稳定,中俄印三边关系得到稳步发展和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正在对欧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俄印两国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经济体,中俄印三方可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为契机,加强彼此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加强战略引导和合作,着力推动全球和区域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8.
欧盟对俄能源战略的目标是保障能源供应,推动俄罗斯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并使其最终融入欧洲统一的能源市场体系;欧盟对俄能源战略的实现途径是通过经济援助及构建欧俄能源相互依赖关系,推动俄向符合欧盟价值规范的方向发展。市场的稳定性是与其规模及容量成正比的。因此,中国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在加强与俄罗斯等能源生产国合作的同时,注重与欧盟等能源消费大户的协调,积极推动建立欧亚大陆核心区域的能源自由贸易区,惟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的不同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主席3月下旬对俄罗斯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国事访问,双方领导人就广泛领域内的合作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就能源、安全、军事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不仅符合各自利益,也有利于国际形势的安全与稳定。因此两国都高度重视相互间的友好合作。新近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俄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从20世纪初起,在两国的交往中便出现了民间组织的身影,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中俄两国民间组织的交往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锤炼,在21世纪新型国际形势的要求下展开了宽领域、多层次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