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民间法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在乡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以两个层面,即学理上和实践的生活经验层面上,多维度探析民间法在乡土社会中存在的合理性,进而为将民间法"名正言顺"地引入法治建设的轨道上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高涨,政治领域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卷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无视本国的历史与现实,或过快过激地推进民主化进程,或全盘照搬西方国家的民主模式,其结果既引发了政治的不稳定和社会的动荡,也未能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有鉴于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应结合本国的国情,制定适当的策略,积极、稳妥地推进,使民主化既能推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社会的进步,又有助于保持政治与社会的稳定,真正走出一条代价最小的民主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道德教育观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对现代道德教育观的超越。它具有三大特征:强调生态伦理、提倡多元价值观及关注非理性因素。后现代道德教育观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关爱自然,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2)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不同的价值观;(3)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式的道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女权主义因其种种理论与实践局限而陷入困境,代之而起的解构性后现代女权主义解构有余、建构不足,过程女性主义则弥补了这一缺憾.过程女性主义将过程哲学与女性主义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开放性"和"互依性",反对男女两性对抗和女性中心主义,主张用一种"共同创造"的思维来实现男女两性"普遍而健康发展",它具有多元化、和谐性、创造性的特征,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法学与批判法学关于“权利话语”论争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比较后现代法学与批判法学的异同入手,着重介绍这两种思潮针对西方主流法学关于"权利话语"的利弊、政治性意识形态特征、存与废等问题所展开的激烈论争.这场争鸣昭示,后现代法学并非必然属于某种虚无主义的思潮;后现代法学只是西方权利话语中的"另类"形态;中国的现时国情同样存在着"权利话语"的多元化与制度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6.
"特殊产品"是WTO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的具体化。对"特殊产品"条款谈判进程的梳理、"特殊产品"界定指标及性质的分析,特别是在谈判中考量其与农业"敏感产品"、"特殊保障机制",相互独立又有机联动的特性,能使发展中国家成员立足国内农业发展现状,在谈判中加强与发展中成员形成谈判联盟,充分运用"特殊产品"条款谈判,为本国农业发展争取政策空间,对内则能尽快建立国内农产品安全保护的特殊产品和特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资本全球化的进程,消费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也随着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向发展中国家侵袭,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消费主义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消费观念,片面夸大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把人们消费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实现,把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消费主义的代价,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消费主义不可避免也影响到我国,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并不适合在我国发展,影响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积极提倡"合理消费"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一直在是否应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问题上争辩不休.国际劳工运动给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给发达国家借"劳工人权"之名构筑贸易蓝色壁垒以实行贸易保护提供了藉口.发达国家要求制定WT0"蓝色条款",从而在全球推行其劳工标准.WTO成员国理应遵守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有关劳工标准的一般法律原则,但应坚决反对在WTO体系内纳入任何形式的"蓝色条款".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23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博鳌亚洲年会上作了"为中国和平崛起而实现的共赢方针"的主旨演讲①,这暗示着我们的一些邻国开始正视并参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中国及其所带动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崛起将必然给现有的国际体系带来深刻变革.②在主流国际体系变迁理论中,无论是肯尼思·华尔兹的"权力分配论",还是吉尔平的"权力转换理论",抑或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都是聚焦在如何通过霸权战争等非和平方式完成国际体系的变迁.如果只把这些理论作为"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而加以否认,不跳出其分析框架来重塑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的途径,那么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构建中就存在着不足与缺陷.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理论更适于为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导致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业院校法学专业要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实现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在法学教育中占一席之地,必须跳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一种全新的特色教育观.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强化法学教学实践的创新.在农业院校的法学教育和实践中,应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建立以"农"为特色的法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有农业院校法学特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