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政》2010,(2):62-62
广东省广州市开展寒冷天气的应急救助工作,并通知全市各街道开放临时御寒庇护站,给前来避寒的群众提供食物、御寒衣物和取暖设备;各救助管理站也做好应急救助床位和物资的准备工作,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开通了3条24小时求助热线。  相似文献   

2.
短讯     
《中国民政》2011,(8):62-64
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 河北省沙河市救助站启动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把民政部、地方民政部门乃至每个救助管理站联结起来,为开展救助工作搭建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袁昌晟 《广东民政》2010,(10):55-55
9月26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工作区)民政局分理站站长参加,汕尾市民政局在召开亚运汕尾赛区会议,各县(市、管副局长、救助管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台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救助管理工作,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真抓实干, 开拓创新,使此项工作有了突破性地进展,实现了新跨越。主要做法: 一、建成了市临时救助管理站去年初,市民政局会同椒江区民政局组成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投入120万元, 经过近两个月的全方位的改造装修,终于将3间5层1500平方米的民房改建成设置合理、设施完备、面貌一新,比较规范的台州市临时救助管理站,并于5月启动运行。三门、临海救助管理站和温岭市救助管理点也相继建立。  相似文献   

5.
地方传真     
<正>集安市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吉林省集安市民政局在市救助管理站、各乡镇社会福利福利服务中心设立临时救助点,在各村(社区)设立救助咨询点和信息员,由救助管理站站长带队,每天早、中、晚三次上路巡逻,以车站码头、繁华区域、地下通道、闲置房屋、桥梁涵洞等场所的生活无着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为重点,加大巡查和救助保护力度。对流浪未成年人及时安排人员护送返乡,对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按"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给予无偿救  相似文献   

6.
工作动态     
《中国民政》2012,(3):61-64
石嘴山市四级联动推进救助管理工作宁夏石嘴山市救助管理站四级联动开展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将救助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在中心商业区、惠农区火车站等重点区域分别设立固定和流动的救  相似文献   

7.
李平 《中国民政》2009,(7):54-54
江苏省徐州市救助管理站是全国14个较大的中转站之一,担负着该省盐城、连云港、宿迁、徐州四市跨省救助任务。“五省通衢”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徐州市救助管理站每年都承担着繁重的救助管理任务。该站积极探索,锐意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多种措施,积极为特殊困难群体排忧解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救助管理工作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实施以来,惠州市救助管理站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食宿、医疗、通讯、返家及接送等方面的救助服务。近年来,面对时有发生的恶意窜站、持利器进站、团伙进站打架斗殴骗取补偿等现象及救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全站积极采取措施应对。2008年共救助求助人员2208人,没有出现一起不良事件,充分发挥了救助管理的社会功能,树立了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9.
万能 《人大论坛》2010,(3):57-58,F0003
自3月11日省减灾委、民政厅启动应对旱灾Ⅱ级救灾应急响应以来,我省旱灾持续加重。截至3月17日,全省9个市(州、地)有84个县(市、区)先后不同程度受旱,其中54个县(市、区)受灾较为严重,农作物绝收面积已超过15万公顷,饮水困难人口超过500万人。根据《贵州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55及《贵州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工作规程》相关规定,省减灾委决定从3月18日起启动应对旱灾应急救助Ⅰ级响应。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泾川县民政局结合全县精神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不断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式,逐步建立了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长效机制。一是县救助管理站成立了城市社区劝导组、救护组,固定3名人员长期对过往流浪人员、弃婴、智残人员进行救助和遣返护送。  相似文献   

11.
宁夏石嘴山市救助管理站四级联动开展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将救助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在中心商业区、惠农区火车站等重点区域分别设立固定和流动的救助服务点,确保需救助人员及时得到妥善救助。二是在三个县区民政局设立救助服务点,互相协作,实现市内救助管理工作全覆盖。三是与自治区其他四个地级市建立救助管理工作联动机制,签订《构建宁夏救助管理工作联动机制备忘录》,  相似文献   

12.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2003年8月1日正式施行。为了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依法认真界定救助对象民政部《实施细则》规定,救助管理站实施救助的对象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受助对象必须同时具备4个条件,即: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很难快速鉴别求助人员是否符合《实施细则》规定的条件,各区县(自治县、市)可结合救助工作实际,依据《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精神灵活掌握,但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讯     
上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本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沪府[2003]67号)。《通知》明确了有关部门和各级救助管理站的职能:市区县民政局负责对本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并加强对所属救助管理站的领导和管理.监督救助管理站落实救助措施和规章制度,对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帮助救济解决困难.改善工作条件:市公安局、市建委(城管、市容监察部门)会同市民政局研究制定有关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管理部门求助的告知引导护送的办法.并指导实施。公安机关负责对有违法行为或有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处理。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救助管理站对口的医疗点,指导对受助人员中患病对象  相似文献   

14.
正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始建于1908年,担负着市内五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流浪未成年人的临时救助、救治、管理、教育、护送和安置工作,以及所属区市县救助管理站业务指导,并为本市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和突遇灾祸的居民提供临时紧急避救服务。近年来,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加大了站外托养人员的寻亲力度,不断完善寻亲工作新机制,探索寻亲工作新方法,实现了寻亲工作的"五个一":即全国救助寻亲网第一个寻  相似文献   

15.
工作动态     
《中国民政》2013,(2):59-61
荆门市“四网一体”编织求助网络 湖北省剂门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推进工作创新,深化共救、义救、商救、社救“四网一体”的救助网络,形成具有高度行政化、社会化、人性化特色的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共救”是党委领导,政府牵头,社会各界齐抓共管,整合政府及全社会各有关方面力量,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在救助工作中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据民政部门估计,我国流浪未成年人大致有100万至150万,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及时的救助保护,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结合花都区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工作实际,对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的经验和做法,并谈谈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身建设     
《中国民政》2006,(10):64-64
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论坛组委会成立大会9月6日在四川省成都召开。会议介绍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救助管理工作情况.讨论了组委会运行的各项操作规程.推荐产生了组委会。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论坛有了正式的组织机构.必将促进全国救助管理站之间的相互联系交流和救助管理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广西柳州市救助管理站严格贯彻落实全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站内照料是常态,站外托养是例外"的工作原则,创新举措,真情救助,用心服务,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一、立足站内照料及时寻亲减少滞留柳州市救助管理站采取多种方式合力寻亲,努力减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各地都及时将县收容遣送站改为县救助管理站,并按《办法》的要求,对站内人员实施了交通、食、宿和医疗救助。收容遣送站改为救助管理站以后,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需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正宿迁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于1996年,2007年增挂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牌子。多年来,救助站努力遵循"人性化、亲情式、全天候"救助理念,认真做好市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困境未成年人关爱性保护救助,积极发挥"兜底救急"作用。同时,宿迁市救助管理站是江苏省13个地级市救助管理站人员编制最少的一个,在编人员4人,政府购买服务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