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郑振铎在一九五四年版的《水浒全传》序中,说施耐庵原本中“宋江等受‘招安’以后,只有‘征方腊’一件事”,“他们并不曾去‘征辽’,更不曾去‘平田虎、王庆’。原本这样的情节,是和《宣和遗事》里面水浒故事的节要相符合的。”这一分析是很有道理的。现在我想补充一点,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中,加进征辽故事的作者与加进平田虎、王庆故事的作者,显然是两个人。前一作者对《水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04,(8):47-47
用之不疑,就是给人以充分的信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让他独立地发挥才干,既委之以事,就要有放手让权的气魄。 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大臣乐羊率军去攻打中山国,因为中山国的重臣乐舒恰是乐羊的儿子,所以朝廷中私议颇多,认为乐羊虽会打仗,但这次不会全心全意地为国尽忠了。乐羊在抵达中山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北宋程颐高足杨时将二程讲学时的言语问答辑录为一部语录体著作《二程·粹言》,卷上记载了这样一段师徒对话:"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大意是:有学生问老师什么是"敬",老师说,专心做一件事就是"敬"。学生又问,那什么是"一"呢?老师又说,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就是"一"。而梁启超先生说得更明了:"‘主一无适便是敬。’……凡做  相似文献   

4.
《论语&#183;公冶长》中有一段子路与孔子的重要对话。“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在述志中所讲的让老人得到安顿、在朋友中间讲诚信、对未成年人多关心,这三条不正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必须坚持的要件吗?在这三条中,孔夫子把“老者安之”置于头一条,是有深刻含义的。老年人的冷暖、喜忧和安危,牵动很多的社会层面,如果老年人的生活处于困顿状态,就谈不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郭雪筠 《台声》2022,(21):67-69
<正>“我是九二共识之子”,这是厦门大学台湾教师邱士杰,对自己为何成为“左统青年”的一个总结。“左统”,顾名思义,左派并且支持两岸统一。别说在台湾,可能很多大陆民众对于“左统”这一词都感到陌生。“我的立场是‘左统’,就是作家陈映真自称的‘左翼统一派’。这在台湾属于小众群体,甚至会有一些人戏称我们是‘奇葩’。就算在大陆,碰到一些大陆朋友,对‘台湾左统青年’也会觉得好像‘很怪’,不象是他们会遇见的‘传统台湾人’。但我就是一位普通家庭出来的台湾人,  相似文献   

6.
“妻管严”的故事史书上时有记载 ,读来发人深思 ,给人启迪。《后汉书·列女传》载有这样一则故事 :说古时候有个叫乐羊子的人 ,一次在路上捡了一块金子 ,满心欢喜地带回家交给妻子。不料 ,妻子拒收 ,并指责他贪求便宜会玷污自己的品行。又据宋史载 :宋代吉水县令赵君贶之母病死在其任所后 ,因宦囊羞涩 ,他只好将亡母草草成殓。郡守得知后 ,以公费10两银子作为政府馈赠助其归葬。赵与其妻商议是否接纳此银两。其妻曰 :“你若要了 ,也不过10两银子而已 ,但郡中册籍上登记就一定是如此之数吗?万一有人借此多记数字从中渔利 ,日后怎么说得…  相似文献   

7.
(六)《子见南子》风波一场民国以来,孔府最大的‘新闻事件’可能就是一九二八年由于曲阜的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师生演出林语堂编写的话剧《子见南子》(由《奔流》月刊发表),而在朝野上下引起的一场轩然大波。孔夫子的后裔为了抗议‘诬蔑圣祖’,捍卫我‘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尊严,不惜兴师动众和第二  相似文献   

8.
开颜集     
父與子 兒子:‘您看,書上說是牛頓發现了萬有引力,而不是牛頓的爸爸。’爸爸:‘讓我看這個幹什麼?’ 兒子:‘您不是說爸爸總比兒子要聰明嗎?’爸爸笑着說:‘我說爸爸總比儿子聰明是不對的,可兒子也不一定總比爸爸聰明。你看,書上說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而不是牛頓的兒子。’(姜昆、李庆成)  相似文献   

9.
正潍河发源于莒县箕、屋二山,主要流经潍坊市。全长246公里,是山东省内河道最长、流域最广的河流,又是一条天然屏障。商王朝几次东扩战争,始终没有越过潍河。潍坊之名即滥觞于潍河。这么一条重要的河流,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意义呢?顾炎武《日知录》曰:"潍水出琅邪郡箕屋山。《书·禹贡》‘潍淄其道’,《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师东侵及潍’是也。其子或省‘水’作‘维’,或省‘系’作‘淮’,又或从‘心’作‘惟’,总是一字。《汉书·地  相似文献   

10.
(三)孔夫子的‘不肖子孫’在孔府悠久的歷史中,也有為數不多的‘叛逆者’,人們往往把這些‘聖裔’叫做孔夫子的‘不肖子孫’。在這批所謂離經叛道的人中間,第一個要算是孔子的九世孫孔鲋了。孔廟里有個詩禮堂,相传是孔子教子讀詩習禮的地方。在詩禮堂後面有一堵灰色的斷牆,孤零零地矗立在院中,人稱‘魯壁’。关于‘魯壁’,流  相似文献   

11.
猫号别议     
明《应谐录》收录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人把豢养的一只猫当作宝贝,在人前夸耀为“虎猫”。甲劝他:“虎固然凶猛,但不如龙的神勇,最好更名为‘龙猫’。”乙说:“龙升天需依托浮云,不如取名‘云猫’。”丙说:“云雾蔽天,风吹即散,还是叫‘风猫’好。”丁说:大风骤起,只要躲在墙后足以防避,我看不如更名为‘墙猫’。”戊说:“墙虽牢固,老鼠打洞,足以毁之,不如取名‘鼠猫’。”一老者听了他们的“宏论”,嗤之以鼻:“猫就是猫,是用来捕鼠的,何必起些不伦不类的名称呢?”  相似文献   

12.
犷一子‘’‘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院 游览区看望台湾学生 长斯热 \ 文到草原 . 一月「‘2005暑期台湾青年中华文化研习营内蒙古剪影~~  相似文献   

13.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戰國策·楚策》—— [译文](簡體字)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做食物,抓到了一只狐狸。狐狸说: ‘你可不许吃我呀!天地之神让我主宰众野兽,现在你吃我,这是违背它的旨意。  相似文献   

14.
一部巨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轰动全国,‘空城计’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当年的诸葛亮料事如神获得了成功,可当代的少数‘诸葛亮’导演的‘空城计’却无人喝彩……某镇为繁荣市场,开展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造城’运动,动员农民从村里迁居镇上经商。谁知迁上来的不少农民依然去外县做生意,人去楼空,市场萧条,白白造了一座空城。此类情况绝非个  相似文献   

15.
‘鐵觀音’茶是鳥龍茶中的珍品,與‘武夷’、‘水仙’兩個品種齊名,素有鳥龍茶王之譽,聞名海內外。‘鐵觀音’產於福建省南部安溪縣的峣陽鄉,該地是海拔在四百米至八百米之間的山區,宜於種茶。當地茶農培育‘鐵觀音’始自清乾隆年間(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在‘鐵觀音’的種植、保養、製炒等方面。已積累有兩百多年的經驗.其美譽至今不衰。清朝雍正年間(一七二三——一七三五年)有個舉子叫王士讓,是峣陽鄉人,乾隆元年赴京科考不第,歸而築軒於南山之麓。據峣陽王氏祖譜記載,士讓‘每於夕陽西墜,徘徊南軒之旁,窺山容  相似文献   

16.
寫這個题目,還是因為聽了一段故事才有的。這故事說:清朝雍正皇帝聽戲文有癮,而且格外喜觀一個唱戲的孩子,每逢唱罷,便赐下飯去。一次,這不曉事的孩子借得雍正賜下飯來的工夫,問‘皇上爺爺’:‘俺家鄉的縣官老爺姓什名誰?’不料雍正頓時‘黑’了臉,罵道:‘大膽奴才,天下大事是你問得嗎?拉出去亂棍打殺!’這孩子就這麼一命嗚呼了。雍正的惱怒是自然的,屬於賤業之列的小  相似文献   

17.
据传,郑板桥小的时候,一次在舅舅家看到那个偌大的院子,空荡荡的连一颗树都没有,觉得很奇怪又很可惜,就问舅舅:“为什么不栽树?”舅舅叹了口气说:“孩子,你不知道!这个大院子就像汉字的‘口’。树为‘木’,栽上树,就如在‘口’里加上‘木’,成了个‘困”字。一家人常处‘困’境,还会发达吗?”板桥年纪虽小(大  相似文献   

18.
杨越 《政策瞭望》2010,(2):56-56
《史记》中有两段记载:"纣始为象箸,箕子(殷纣时的一个大臣)叹曰:‘纣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宋微子世家》)  相似文献   

19.
黄南山同志《鲁迅是这样评论〈水浒〉的吗?》对拙作《鲁迅是怎样评论〈水浒〉的?》提出商榷,我热忱欢迎并再谈一下己见。 第一,关于“鲁迅对‘强盗’有特定的理解,肯定了《水浒》有革命精神”的问题。黄文引鲁迅“有官之所谓‘匪’和民之所谓匪,有官之所谓‘民’和民之所谓民;有官以为‘匪’而其实是真的国民,有官以为‘民’而其实是衙役和马弁”的话,说明鲁迅并未否定“匪魂”,甚至还要“把‘匪魂’看作‘我辈的魂’。”但这番话的用意主要是提醒人们注意:“貌似‘民魂’  相似文献   

20.
养牛与吹牛     
山东肥城市委对各乡镇上报的养牛数不大相信,怀疑本市‘牛口增长’速度的真实性,于是派下几百名干部到各乡镇一头一头亲自去数。由此,‘肥城数牛’,一时传为佳话。 殊不知,为了应付县里‘数牛’,有些乡镇干部紧急‘动员’,向各家各户下达‘养牛’指标,数量不够的到别处、甚至外县‘拆借’。如此一来,养牛就成吹牛了! 应该肯定,肥城市委反浮夸的精神是值得赞许的。但问题在于:一是没料到一些基层干部继虚报之后,又来个‘拉牛充数’,二是数牛的人工作不细,分不清‘真牛’、‘假牛’,因而数不清。可见,坚持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须臾疏忽不得的,而且要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