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歌 《中外法学》1983,(6):68-73,50
<正> 一、跨国公司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跨国公司也称多国公司,是垄断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列宁指出:"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输出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经过几个不同阶段逐步发展起来的。1945年各主要资  相似文献   

2.
在剖析以美元单一货币体制为特征的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脆弱性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发性根源的基础上,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信贷能力的不足和决策机制的不公平是国际金融危机未能有效防范和救助的根本制度缺陷,并据此认为如果不能克服国际货币体制的固有弊端,国际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将不可避免.对此,通过改造特别提款权,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等措施来构建防范与救助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之经济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日益显现,浙江一些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特别是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清偿性危机,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稳定。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尚未见底,部分企业经营困境仍未根本改观。企业解困是一项涉及政府调控、金融支持、企业治  相似文献   

4.
<正> 一、国际经济法产生的基础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经济法产生的历史基础,是在于高度资本主义矛盾的产生这一事实,则是毋庸置疑的。既然经济法之所以产生,在于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那么,经济法仅仅作为国内法,就必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为资本主义本来就具有普遍性、国际性,商品和资本始终是唯利是趋,具有超越国境而交流的性质。在这  相似文献   

5.
逮兆乾在《国外理论动态》撰文认为,当今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结果,资本主义已经山商业竞争、产业垄断阶段发展到金融霸权阶段,变成了真正的帝国主义,既表现出当今时代的许多新特征,也依然具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属性。一是进入金融国际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运用经济机制以和平扩张手段控制世界,主导着世界的生产关系,积累着世界的经济基础,与主要靠战争征服世界的传统帝国方式产生了明显区别。二是文化霸权作为先锋驯化思想,军事霸权作为后盾干涉震慑。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是客观环境安全危机与人类主观制度文明应对的产物。本文指出从国际规范的生命周期考察,环境安全是国际环境法律规范兴起、普及、内化及进化的根本动力。当代人类面临的日益紧迫的环境安全危机,表明环境法仍处于进化阶段,环境法的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这也意味着环境法的衰退期远未到来。  相似文献   

7.
<正>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的背景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货币信用危机,使大批银行倒闭,金融市场混乱。德、英、美等国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开始了金汇允本位制即流通纸币的国际货币制度,并形成了以几个资本大国为中心的货  相似文献   

8.
水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然而,晚近以来国际投资条约的自由化和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过分偏向于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倾向,引发了国际投资仲裁中的"水权危机",严重损害了东道国人民的水权权益.东道国在涉及水权的国际投资仲裁中提出人权抗辩是应对这种危机的应急之策,而危机的根本解决在于对国际投资条约的人权化革新,最终实现维护东道国人民水权利益与保护外国投资者财产利益在国际投资仲裁中的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9.
崔盈 《法制与社会》2010,(36):236-237
大规模跨国经济交往、国际危机与风险以及人权国际体制所带来的全球化推动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进入国际法这个"国本主义"长期占统治地位的领域,使国际法呈现出明显的人本化趋势。然而,蔓延在国家主权所固守的"重要阵地"——国际投资法中的人本主义,动摇作为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构建基础的对等原则,冲击着支撑国际秩序的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法治化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有力抗衡是大语境中法治化的必要条件。虽然主权者之间平等无管辖权的原则刺激了国际市民社会的单极化发展,但是国际政治社会的软弱可欺正使国际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面临一场严峻的可持续发展危机。此次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实质上使得一个问题暴露无遗,即松散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并不可靠,国际金融安全保障必须踏上合作法治化的历程。主权理念是当下国际政治社会培育与成长中的难点与焦点,后危机时代如何在静止与动态之间对这一理念作出新的注解是合作法治化中所有难点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空间是一种社会性的产品,空间产品相对过剩会产生经济危机。空间实践、空间表述、表述空间构成社会空间的三元辩证组合或者三元辩证法,第三项不是前两项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它们所假定的完整性进行拆解和重构之后,形成的一种开放的选择项。社会空间包含着复杂的符号体系,空间三元组合类似于符号学的能指、所指、意指三项组合。身体是社会空间的生产主体,社会空间的生产从身体开始,处于异化状态的身体受权力、符号、知识三位一体控制。只有生产出社会主义差异空间,身体才能获得完全解放。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城市化危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危机的起始阶段。  相似文献   

12.
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达松 《法学研究》2012,(2):194-208
2008年金融危机的产生与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的崩溃密不可分。在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金融监管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即是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美欧等发达金融体已纷纷采取多种改革办法加强对其监管。以金融稳定理事会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亦对影子银行监管进行研究,并形成了相关建议。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带来的主要威胁是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改革现有金融监管法制的重点也在于此。我国应当积极参与此方面的国际金融法制改革,并适时加强国内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国际投资争议的法律适用是国际投资领域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冲突和法律观点上的对立。各国学者也各持己见,形成了各种理论派别;在实践上,无论是当事人所作的法律选择、还是各国的国内立法以及国际仲裁判例,均各行其是,某些仲裁庭甚至基于几乎完全相同的案件事实,却作出大相径庭的裁决。国际投资争议法律适用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称为传统理论阶段,主要是指50年代以前的法律适用理论。这一阶段,适用国内法的主张占统治地位。国家与外国私人问的投资契约被视为纯粹的国内法契约,国际投资争议诉诸国内管辖并依国内法解决。  相似文献   

14.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滥发导致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从1976年牙买加协议正式承认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种种弊端已充分暴露,此次美元危机更是使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变得刻不容缓。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美元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同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代是指危机已经触底进而处于复苏的阶段。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虽至目前各国经济开始有所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仍然不牢固。在后危机时代要实现化危为机,就在于如何实现我国产业政策的法律化,从而更好地契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日韩两国产业政策法制化发展的历史溯源,可以让我们有所启发,从而在WTO规则的制度环境中,考虑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实现我国产业政策法律化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在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美元本位导致美国实行过度的消费政策和金融创新政策,这是次贷产生与破灭的直接成因;在美元本位体制下,其他国家不得不为美国分担责任,使危机更具扩散性和全球性。建立超国家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是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性安排,这种改革具有长期性。维护人民币汇率主权、建立区域性金融安排、积极参与全球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是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国际司法是指在国际关系中通过司法机制解决国与国之间纠纷与争端的一整套组织与程序。以国际法院为代表的现代国际司法是国际政治中理想主义的产物,但是它赖以实现和运作的土壤仍是现实主义的。在世界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际司法仍未发生质的变化,离开国际司法倡导者们的理想和愿望仍有相当的距离,究其原因,在于国际关系的基本形态仍是无政府状态。在主权国家为根本表现形式和行为主体的世界中,国家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尚不能简单地运用国际司法来加以解决,其中大国不喜欢国际司法是其不能发挥更大作用的根本性制约。国际法院以及以其为代表模式的国际司法在21世纪如何发展,这是摆在人们尤其是国际关系学者和国际法学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李方 《中外法学》1984,(4):69-74
<正> 战后,在资本国际化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趋于多元化的背景下,以利润为表现形式的剩余价值的分配也趋于国际化。虽然国际经济合作日益扩大,但各国经济利益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消除税收障碍,利用税收经济杠杆,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在制订和实现本国经济目标及各项具体政策时需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主义与国际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危险性使人们对新自由主义产生了质疑,某些现行国际经济法制度的缺陷也日渐显露。WTO体制内各国保护主义可能抬头,国际金融体系的破绽使得加强监管和完善体制成为当务之急,从而弱化了自由主义色彩。国际经济法律秩序面临重组,这给各国提出了新的课题。但是在全球性经济衰退到来之际,新自由主义所体现的国际经济自由和开放仍然十分重要,其制度性的缺陷可以通过在危机之际建立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得以修正。由于中国对外开放是在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大环境下进行的,所以金融危机对新自由主义的冲击,对于中国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但是,以中国的经济规模和成就,中国在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和秩序的重组中也获得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创制的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20.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现行的宪法从阶级属性、人民民主属性、社会主义属性等维度对人民民主专政本质及其特点作了深刻揭示。依宪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基于人民主体地位的变迁,人民民主专政的表现形态如阶级专政、民主专政、依法专政等,既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正当性,也因而有其时代局限性。在当前依宪治国的背景下,宪法专政理应成为当下人民民主专政的创新性形态。作为维护宪法秩序、维护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手段,宪法专政的直接目的在于结束危机、恢复依宪治国的治理常态。为此,要确保宪法专政有效运行,宪法的权威性和人民的主体性绝不应当被悬置,必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