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尤其以城市更普遍,影响更大,大大的影响着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本文从微观各方面来分析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和维护政府的形象,加快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中一项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持久性的重大理论课题。学习型政党是以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创建的根本宗旨,最终以党员干部素质率先提高,从而带动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整体提高,其实质是一种现代化建设体现在人的发展方面的发展模式。本文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使我党建立长效学习型机制的必由之路,是我党不断完善自身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论断,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响应“美丽中国”的号召,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通过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认知水平,筑牢生态保护思想防线.进而增强他们的生态实践能力,将生态认知外化为行为.同时还要作环保知识的宣传者和播种机,促进全社会公民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长兴 《法学论坛》2021,36(2):36-4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法治建设明确了生态化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基本指引,从中总结生态文明法治的基本原则,可以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要求与法律制度联结起来。生态文明法治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反映生态文明法治理念,另一方面为生态文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提供明确的指引。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并参考学理上总结的环境法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法治的环境公平、绿色发展、风险防范和公众参与原则。环境公平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人与人关系协调的保障;绿色发展和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最基本的两项要求,分别从发展的限定和风险的防范两个角度为人的行为提供指引;公众参与是彰显人之主体性的基本方式,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一 《法制与社会》2010,(23):207-207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大趋势,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重塑正确的生态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环境已成为当前我国生态型文明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环境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环境生态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文明建设活动。环境法治保障机制的构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在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破解的法律难题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法治保障机制,即:创新环境法律生态化机制、构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姜渊 《行政与法》2013,(9):38-4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生存与生态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生态和谐是人类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从个体来看。人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因此。生态和谐的发展目标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造就生态和谐人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内容和有效方式。但我国目前存在的贫富差距现象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等都严重地阻碍着生态和谐理念的推广。所以,需要个人从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入手,从自身做起,共同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生态危机频发的世纪,各种生态危机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应对生态危机,除了走法律、经济、行政等“硬道路”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人们内心的生态道德修养,走生态道德建设的“软道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生态道德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我们应该为生态道德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通过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能力;最后,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为生态道德建设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这四个方面,都是以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为目的,因而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同时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全部努力和成果。它不仅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安全,而且包括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意识形态建设和培育生态道德等方面内容。生态文明的提出,完善了我国原有的"三个文明"体系,丰富了三个文明的内容。如今它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已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志丹县义正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基础奠基、产业配套、科教支撑、素质提高、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战略,奋力打造生态大乡、经济强乡、文明新乡,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义正为目标,扎实推进基础建设、产业建设、生态建设、环境治理、农村党组织和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42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志丹县义正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基础奠基、产业配套、科教支撑、素质提高、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建设生态大乡、经济强乡、文明新乡,积极创建国家级文明  相似文献   

13.
《法人》2008,(7):87-87
闻名全国的文明城市张家港,也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法治城市的地方之一。多年来,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同时,张家港市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积极进行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从2006年开展“法治江苏”创建活动以来,进一步加强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突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三项重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篇旗帜鲜明、思想深刻、部署全面、求真务实、促人奋进的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文献。《报告》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涵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亮点,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纳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金群 《江淮法治》2012,(15):33-34
社区居委会是群众的"管家",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广大群众和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初,淮北市人大常委会在讨论全年监督议题时,通过集思广益,决定将专题询问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列入今年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6.
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发展是应对日益频繁的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龙泉"山上浙江"建设经验的调研分析,探讨了当前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具体路径,即科技创新,走生态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筹;系统整合,走循环发展之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快生态型政府建设,创新政府绩效评估体制,强化生态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发展的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各行各业。志丹县义正乡也步入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该乡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坚持基础奠基、产业配套、科教支撑、素质提高、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战略,奋力打造生态大乡、经济强乡、文明新乡,全力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和省级绿化乡镇,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义正为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是指导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法治观、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与法制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提洪了思想根基、本土资源与全球视野,并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继承和发展。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实践,应以法治国家建设推动生态文明法治的顶层设计,以法治政府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法治的体制机制,以法治社会建设保障生态文明法治的社会基础,这也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主体——人.无论是原始最简单的手工劳动还是现代高科技电脑程序都是由人操作、创造发明的,人是实践的承担者和开拓者.现在最关键的是现代社会逐渐摒弃简单的手工.劳动,转向复杂的自动化高科技发展,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为高科技发展奠定雄厚基础,这就需要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的主体——人也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前进不断更新改造发展自己,使自己具备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由于市场经济能最大限度,最广泛的发挥人类自身潜力,这就使人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精神发展、心理素养、人格塑造得到充分表现与拓展.如果人的思想观念还滞留在旧的界限之内,不去解放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就无法与新的事物接轨,更不能在市场经济新体制所提供的广阔天地间遨游与进步.而改变旧的思想观念同样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在现实社会中,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人的素质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矛盾.矛盾的本质就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超前性与人的素质的滞后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艰巨的任务,从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构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及党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和重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蔚萍 《中国监察》2008,(21):36-37
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之所以处于核心地位,在于它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这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的体现:它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阐明了为人民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根本宗旨的体现:它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强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来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思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