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滑坡论”、“爬坡论”、“二律悖反论”、“失范论”等观点不胜枚举。本文试图透过互相交织的各种观点 ,梳理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思路 ,做出自己的判断 ,进而指出深入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研究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逻辑思路 :从分析“经济人”假设入手  理论界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判断主要有三种思路 :即认为市场经济的个人主义膨胀导致了“道德滑坡论” ;对市场经济抱有“浪漫主义”情结导致了“道德爬坡论” ;强调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2.
一在有关当前社会是不是存在道德衰退的问题上,在我们的学术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滑坡论”的观点认为,道德衰退不仅是一个现实,而且是相当严重的,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解决的时候了;另一种“爬坡论”的观点则否定道德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07,(8):45-46
近年来,一些人看到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日益开放的性行为等不良现象,就断言我国家庭道德状况在“严重滑坡”;还有人看到新的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意义的道德现象在出现,如男女平等、爱情的追求等,就认为整体道德状况在好转,在不断地“爬坡”。其实,两种观点仅靠枚举现象来作出结论都存在极大的缺陷。那么,当前我国公众的家庭道德状况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众多的反道德现象。它们是如何出现的?产生的原因何在?对社会进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以生产力发展为主要标准的社会进步必然引起道德的退步?对此,理论界试图做出理性的深层分析。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讨论就是由此引发的。 讨论中流行着一种“代价论”(或曰“二律背反论”)的观点,即认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要以道德上的退步为代价,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其重要立论根据之一乃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论述。如一位持此观点的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说:“如果从整体上把握马、恩关于经济发展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思想,毋宁说这里存在着某种内在的矛盾:一方面,既然道德仅仅是社会生存条件的结果,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进  相似文献   

5.
道德重建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滑坡,原因何在近些年来,关于“道德滑坡”的问题不断引起热烈的讨论和争论。有人认为,近些年来道德的滑坡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中一些人将这种道德滑坡现象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是市场经济造成了道德的倒退。另外一些人则坚决否认所谓“道德滑坡”现象的...  相似文献   

6.
李昌娟  刘娉 《岭南学刊》2015,(3):117-121
关于道德滑坡与道德爬坡的争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重提道德滑坡与道德爬坡的争论,探讨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期冀能找出缓解当前中国道德焦虑情绪,走出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的一点理路。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在经济大发展的潮流和社会快速转型期,确实正在遭遇一些道德上的发展困境,社会上弥漫着道德焦虑情绪,存在道德崩溃的论调,但现实上远不到道德崩溃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走出传统文化与行为表象的误区──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西南交通大学肖平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人们一方面赞叹它所带来的经济繁荣,但又不能不哀叹随它一同出现的道德失范与混乱。一时间,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和讨论的中心话题,出现了“代价论”、“滑坡论”...  相似文献   

8.
当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个问题初秀英编一、关于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伦理道德总状况如何,这一估价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当前伦理道德建设方针、政策选择的科学性问题。理论界对我国目前的道德有两种相反的评价:“滑坡论”和“爬坡论”。...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建设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问题,即是其中一个急迫需要解决的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当前人们对我国道德状况的完全不同的评论,更把这个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状况,人们聚讼纷法,但其中以“道德滑坡论”和“道德爬坡论”最具代表性。“滑坡论”认为,实行市…  相似文献   

10.
“权钱交易”不能美其名曰“等价交换”──也谈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唐永泽,朱冬英最近一个时期来,一些关于党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文章,把所谓的“腐败蔓延”、道德滑坡”现象归咎于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的“侵入”和“渗透”。这种观点,把市场经济与道德进...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道德观念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建立什么样的道德价值规范体系?当前的道德状况及其趋势是“滑坡”还是“爬坡”?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是否两律背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德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与伦理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理论界迄今未取得共识。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是与道德的退步相伴随的,即经济与伦理的“二律背反”。持此观点的人大多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论述作为佐证,把人类文明看成是一部血与泪的历史。与此针锋相对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和道德在大的趋势上是同步发展的、统一的,不存在“二律背反”。持此观点的人应用唯物史观的原理,从道德对经济的适应性,道德的阶级性等方面反驳“二律背反”论。尽管“同步发展”论者刻意维护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吴灿新 《岭南学刊》2014,(1):117-122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舍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14.
试析“道德划界”论的方法错误赵民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问题的讨论在我国理论界,特别是在我国哲学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各种观点的交锋使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只是有关研究这一问题的方法的探讨还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作些尝试,通过对“...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渡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发展,众说纷纭。有一种颇为不少人赞同的观点认为:“经济在发展腾飞,但精神文明却在下降滑坡。”对此,笔者不能苟同。存在决定意识,精神文明总是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进步提高的。纵观我国改革开放、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不仅经济得到持续、高速、健康的发展,精神文明领域也正在发生着清新可喜的变化。面对现实,“滑坡论”不足以服人,笔者愿抒管见,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11,(10):8-13
地沟油、黑心棉、塑化剂、瘦肉精、毒豆芽、黑心棉和近期发生的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和江苏好心司机救老太反遭诬陷等事件,频频为道德亮起红灯,道德建设、道德与法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那么,我们到底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道德状况,能否简单地从一些个案或者一些案例的发生就断言“道德滑坡”、“道德倒退30年”云云了呢?编者在“德耀中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的现场才真正感悟到了主流道德的力量。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承认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等一些不文明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还相当严重,提升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借助评选表彰、学习宣传、关爱帮扶全国道德模范的契机,探讨道德建设理论,高扬道德旗帜,努力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一、今天的国民教育缺失了什么? 社会转型期,人们在关注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问题的同时,正在越来越关注国民素质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人们既不得不承认又困惑于以下现象:“信仰失落、道德滑坡、伦理失范、行为失检”是如此普遍,不少高等学府刑案频发,一些政府高官纷纷落马,有的人连道德的底线亦已放弃。  相似文献   

18.
邵道生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的新作——《中国社会的困惑》一书出版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邵先生长年致力于中国社会问题和国民心态的研究,十分关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学术上,他持“道德滑坡论”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精神文明建设本身也需要“两只手”的新颖见解。我们刊登这篇专访,目的是把邵先生的观点作为一家之言介绍给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就此问题来稿来信,发表见解,共同为精神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的纵深发展,在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人们把眼光更好地投向了社会公众的道德状况上来。关于“道德滑坡”、“道德爬坡”或是“道德代价”等问题在理论界还有诸多争议,但现实已是有目共睹,社会公众的道德素质已严重滑坡了。尽管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都会交织在一起。在此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探究一下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其根治方法,或许会有一定现实意义。在商品经济社会里,每个人、每个单位(即经济学所讲的居民户和厂商)是以“经济人”的身份出现的,经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一…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有利于道德进步朱贻庭(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无论作何解释,当前社会所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毕竟是一个事实,人们迫切要求惩治腐败,改善风气,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民族素质。从单纯的技术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认为“效率”是市场经济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