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天人合一”在古代与当代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天人观上,传统的“天人合一”或者突出天道,即人对自然的顺应与屈从,或者突出人道,即“人定胜天”式的主体力量的张扬,而现代的“天人合一”核心思想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天”与“人”的理解上,传统“天人合一”强调“老天”、“神灵”,强调“帝王”、“圣人”等个别人,而现代“天人合一”认为“天”即自然界,“人”即类、群体与个体的统一;在“合”的功能上,传统“天人合一”是一种简单、素朴的消极和合,而现代“天人合一”则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天人合一”现代与传统内涵并非毫不相干,而是继承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批判性继承与划时代探析发展而来。厘清“天人合一”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对于推进生态伦理学研究与和谐社会构建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是中国政治中的特有概念。虽然“群众”、“路线”概念早已有之,但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理论的构建和运用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群众”与“路线”概念不仅是整体意义上“群众路线”概念的组成要素,更重要的是,党对于“群众”与“路线”的界定与理解决定了“群众路线”的本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3.
其一,要重视“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区别。西方借经济“全球化”宣扬“一体化”,实际是要搞“西方化”.即世界“资本主义化”。社会主义国家对此要保持警惕,不能随声附和,更不宜简单笼统地提“与世界经济接轨”。当前世界经济完全“一体化”是不可能的。不仅社会主义国家不应该与资本主义国家“一体化”,发展中国家也不可能与发达国家“一体化”.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没有能够“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奋斗》2008,(2):58-61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话道出了天下才子的心声.“才”与“财”孰轻孰重?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才”与“财”,如何待之?以“财”养“才”,以“财”滋“才”,以“才”为根,以“才”为本。以“财”助“才”!  相似文献   

5.
一诺千金重     
艾迪 《党课》2009,(10):100-101
自古就有“一诺千金”与“信誉无价”的圣言,前者讲的是“做人”,后者说的是“为商”。而实际上,做人与为商又是异曲同工,“童叟无欺”与“货真价实”的信条同时也是做人在商品流通中的延续。做生意到了一定境界,就是做人。  相似文献   

6.
“平均数”和“大多数”是我们在工作中常用的概念。在有些情况下,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无关紧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平均”是有歧义的,必须将“平均数”与“大多数”区分清楚,决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务实、求实,正确把握好“平均数”与“大多数”的关系,防止和纠正那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的倾向,扎扎实实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和平共处”理论,“两手抓”方针,“德治”与“法治”思想,“一国两制”构想,先富、共富模式,无不是邓小平借鉴古代“和合”思想和辩证观念的理论结晶。本文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邓小平“和论思想”与辩证观念的理论探讨入手,试图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联系,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8.
2012年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直接考量着石家庄经济发展的“升与降”。抓住“升与降”的新支点,打造“升与降”的新高地,完善“升与降”的新思路,在经济回落的通道中寻找增长的内生动力,是“升与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良知的“本体”说本身的成立还要以对人的前提预设为前提。在阳明那里,这 “天理”与“人欲”有作为“前提”讨论的必要:一个是逻辑前提,称为“天理在前”,一个是“事实前提”,称为“人欲在先”。 天理与人欲之所以对立,是它们背后的公与私对立。天理与人欲的现实关怀,我们可以用一个“忧”来作具体体认。“忧”可以说是内圣外王的理论的现实关怀的极佳体现。  相似文献   

10.
罗斯托的发展阶段论,昭示着后发国家可能呈现的共同规律和人们生活的共同追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无疑与“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相当吻合。从一定意义上说,罗斯托阶段论或许可以作为我们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杭州正在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迈进。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具有深厚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为提升“五大生活品质”,需要相应地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效率与公平”、“民主与法制”“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发”五个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继武 《唯实》2009,(10):19-21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的“人”的内涵,具有双重的价值取向规定:在人与物的比较上,是以“人”为“本”;在执政党或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比较上,是以“民”为“本”。这里的“本”,是指“根本”。  相似文献   

12.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思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应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深入研究群众工作规律,正确处理好“靠”与“教”、“听”与“集”、“联”与“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党员干部之友》2014,(2):56-56
“潜绩”与“显绩”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工作是基础性工作,“三农”工作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决定了这方面工作更多的是做铺垫的长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这就有一个如何认识“潜绩”与“显绩”,创造政绩的问题。“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充分运用“德治”与“法治”两种途径,结合大学生实际双管齐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法律意识。“德治”应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相结合,与时代要求结合,与吸收西方思想合理内核结合;“法治”应与保障大学生实体与程序权利结合,与树立大学生守法意识和法律信仰结合,与“依法治校”结合。  相似文献   

15.
后税时代乡村干部关系从“保护”、“逆保护”关系发展到“冲突”关系。具体来讲,税费时期乡干部充当了村干部的保护者,反过来,村干部对乡干部实行逆保护。税费取消以后乡村干部不再存在保护关系,乡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为”与“不作为”的冲突也端倪初露。这种逆转性变化源自乡村干部之间目标取向的分异。展开来说,就是乡干部“疏农民”、“维稳定”与“竞升迁”的目标,与村干部“亲村民”、“促发展”与“保连任”目标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其矛盾化解也被非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幸福与悲哀,权力的滋味悬如霄壤,实则只有一步之遥——“只在公私之间尔”《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说“富甲天下”,有人说“功成名就”,有人说“高官厚禄”……朱元璋听罢一一摇头,直到听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点头称是。故事蕴含的对“权力”的认识,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说“三小”     
姬建民 《党课》2010,(5):126-127
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与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调查显示,“小圈子”“小兄弟”“小爱好”现象在某些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与这“三小”息息相关。据此看来,“三小”误国害民,不得不防。  相似文献   

18.
吴永华  杨浩丹 《党课》2013,(3):66-66
山东省临沭县通过组织部门“主动约谈”和基层党员干部人才“申请约谈”,畅通了党员干部人才与组织部门沟通交流的“前门”,堵住了“跑”“找”“要”等不正之风的“后门”,提升了组织工作满意度。坚持“真情关爱”与“有效疏通”相结合。着力解决“不敢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朱熹与陆九渊对“颜回克己”的诠释大相径庭,朱熹认为颜子克己是克胜“声色利欲”,强调克私欲;陆九渊却主张克除个人知见,认为颜子克己是克私意。朱熹在天理人欲之间,论克胜私欲的仁学工夫;陆九渊则对理欲之辨不以为然,而以“天德己见之进退”论克己;朱熹强调克己与明理工夫配合,陆九渊却提倡易简工夫,要学者超拔“私意陷溺”。朱陆围绕“颜回克己”的不同诠说与工夫主张分歧,更爆发为针锋相对的“学术批评”,陆九渊直指朱熹“沉溺私见”,朱熹斥责陆九渊“颜子无己可克”“无意见”之说。由此,“颜回克己”超出单纯的经学诠释向度,在通常所论“朱学陆学之异”如“心即理”与“性即理”之分、“尊德性”与“道问学”之别外,提供了考察“朱陆异同”学术公案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肖简 《党课》2010,(12):73-73
“位”与“为”,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位”者,地位、职位、位置;“为”者,行为、能为、作为。“位”者,为之用;“为”者,位之体。二者相辅相成,是相互关联的辩证统一体。谋“为”与谋“位”,虽一字之别,却能体现出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与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