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判决结果:一审判处被告人彭远芳有期徒刑5年;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经过审理,撤销原审刑事判决中对彭远芳的量刑部分,对彭远芳免予刑事处分。乡镇法律服务所要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法律调节@高山林基层法律服务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还没有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法律观念还十分淡薄。因此,在社会化服务工作中违法违纪和服务不到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还十分严重。如:山林、土地、乡村企业的租赁、集团承包合同条文不完备不严谨,甚至形成无效合同或违法合…  相似文献   

2.
郴纪轩 《中国监察》2008,(13):25-25
近年来,湖南省桂阳县以村级集体经济审计为突破口,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农村财务监督体系,有力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首先,整合农村财务审计力量。该县引入社会中介机构为村级财务管理服务,主动与郴州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联手,利用其人力资源打造农村审计力量。其次,规范农村财务审计程序。如统一了审计文书。  相似文献   

3.
吴星 《江淮法治》2012,(11):40-40
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在村一级。村级文化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终端,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因而,村级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形成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本期“代表访谈”就此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白水洋村调解员王渭忠,今年57岁,中共党员。从1976年开始从事村级调解工作。先后担任村调委会主任、村委委员、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等职。在数十年的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实践中,他坚持调解工作原则,成功调解了各类民间纠纷200多起,为维护一个有5000多人口大村的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三次被评为临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日前被评为省级“优秀人民调解员”。  相似文献   

5.
狄邦建 《中国司法》2014,(10):85-87
正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历史原因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始终处于薄弱状态,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法律服务资源短缺、公益性法律服务提供不足等矛盾日益凸显。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以群众满意为导向,从群众需求出发,整合各类职能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一、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内涵与需求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  相似文献   

6.
不断探索加强涉农检察工作的有效措施,创新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是检察工作服务“三农”的重要体现,是破解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法律监督局限性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检力下沉,向农村延伸法律监督的触角,不断创新涉农检察工作的新机制,是我们检察机关服务三农,创新涉农检察工作机制的方向。河北省磁县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的做法归纳起来就是:一预警、二疏导、三服务、四打击。  相似文献   

7.
本案是一名村委成员在晚间到村小组下达开会通知,并兼顾照看责任田时,遭野外毒蛇咬伤致死而引发的死亡赔偿纠纷。案情罕见,争论颇大。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成员诸如此类的伤残死亡问题如何定性,村委会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我国法律无明确规定。本文从此案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村委成员履行职责时的伤残死亡事件的处理方法、程序及原则。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决定>的出台,表明党和国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鼓励.作为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公证人员,要把握时代的脉膊,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积极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法律服务,认真做好土地承包权流转公证工作.  相似文献   

9.
土地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也是农村稳定的基础。按照我国宪法、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随着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天津市征地的面积、批次、涉及人口等...  相似文献   

10.
侯天洪 《中国律师》2009,(10):24-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虽然短期内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但2.45亿农户在分散小块的土地上耕作,缺乏资金和技术,农产品生产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借助于国际通行的合作社组织形式.走中国特色的道路是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的现实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为规范和支持农民组织起来提供了新的法律保障,同时也为律师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农村改革20年的实践经验,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上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是中央给法学界提出的重大课题,也是农村改革实践向法学界提出的重大课题。青年学者陈志英、朱勇近年来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撰写的论文《论农用土地使用权》(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4期)立意前瞻,有较高学术价值,对深化我国农村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199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作者在土地承包基础上对农村改…  相似文献   

12.
赵海鸥 《中国司法》2013,(12):106-106
日前,浙江省司法厅出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任务。一是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便民法律服务体系。将基层特别是农村作为建立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的重点,让农村和农民享受便捷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3.
吴玲 《中国司法》2006,(6):24-25
基层法律服务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建于广东、福建、辽宁等沿海地区农村的一些乡镇,是基于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项法律服务,是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向广大群众和基层社会提供的法律服务。在这二十多年中,基层法律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到逐渐萎缩。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乡镇法律服务所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显现,基层法律服务产生于农村,其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农村,这也是基层法律服务职能的回归。一、基层法律服务的特殊性基层法律服务是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是作为对律师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农村百业之基,是农民生存之本。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法律制度,关系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因此,在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农村稳,则社会安”。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中部分支委和村委干部,在土地承包征用、土地补偿款发放、惠农资金使用、粮食直补款和宅基地分配等影响村民生活、牵涉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务活动中,目无法纪、以权谋私、贪污侵占现象时有发生,他们的腐败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埋下了巨大隐患,激起了广大村民的强烈不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于群关系紧张,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事件不断.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土地流转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浏阳市淳口镇于2006年3月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促进土地流转,取得一定的成绩。淳口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成立,不仅促进了淳口镇农村经济发展,还体现了淳口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努力。淳口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尝试,为全国乡镇如何改变政府职能促进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乡民土地权利的生长是农村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政策和法律互相作用,共同促进了乡民土地权利保护规范的发展。四十年农村改革最大的成就是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初步确立了相对完整的乡民土地权利制度体系。未来,乡民土地权利还面临着权能不完全、缺乏征收保护规范、市场化交易难实现等多方挑战,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近期发出通知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法律服务工作要服务农村经济和科技发展、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9.
吴西彬 《律师世界》2001,(11):46-47
“转户”土地,又称为“农转非”土地,是指原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因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而转归国家所有的土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户后的安置问题即生产组织、劳力就业和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安置,原则上仍依靠其原有的集体财产发展生产解决,所以,农转非土地虽然为国有土地,一般仍归原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国家因建设需要收回该土地时,是否补偿?如何补偿?对此,国家有关的土地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最近处理一起农转非土地补偿合同纠纷案件,对这种案件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对处理…  相似文献   

20.
凌雯雯 《法制与社会》2013,(35):219-221
一直以来,土地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2007年,重庆市开启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的“第三次革命’。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能够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对实现农村土地资本化及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土地承包权及其流转的法律定义,深入分析入股的法律性质及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其制度等方面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