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农村民主亿进程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一些深层问题也逐渐凸显,影响了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影响村民自治的核心问题是利益问题,而根源就在于农村社会利益的分化.解决利益分化必须实现村民自治过程中的经济整合、制度整合、文化整合、组织整合.  相似文献   

2.
经济因素是村民自治产生和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目前,其制约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利益取向的不一致对村民自治发展的制约;村级经济的欠缺对村民自治发展的制约;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对村民自治发展的制约.消除这些制约,应从五个方面加以注意1、村民自治制度的设计不能片面追求政治利益;2、农村村级组织模式的设立和运行应当适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3、改革现行县乡政府机构和转变工作职能;4、进一步改革财政体制,强化村民作为纳税人的现代公民意识,积极参与政治过程;5、整合乡村社会的利益形态.  相似文献   

3.
陈怡吉 《学理论》2010,(29):32-33
总结农村村民自治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新世纪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以成本收益论为分析工具和理论视角,立足现代中国农村尚有较多传统农业社会遗迹的现实,综合其他有代表性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及其结论,吸取中国传统的乡村双轨治理模式的经验,并结合国家推行农村村民自治的根本考虑和主要动机,可以看出,以普选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当代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其巨大的成本而较少的可得利益,是其暂时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而问题的出路,在于发展农业产业化并立足国情改造现代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实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梁春光 《学理论》2011,(13):8-9
村民自治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行的基层民主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后带来的必然的历史进程,是农村治理的有效选择。它一改过去农村政社合一、单一行政命令式的传统治理方式,建立了一种依法自治和直接民主的新型管理方式。试图从农村社会入手,对村民自治这一伟大实践及实行村民自治后农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已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从而探究村民自治在政治领域给农民及农村社会带来的实际利益功能。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为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城镇化提供了支撑,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联系.两者的协同发展,可以形成要素集聚效应、市场培育效应、产业优化效应和经济催化效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强化区域性城镇体系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并加强配套制度改革,是实现两者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向俊杰  王涛 《学理论》2008,(18):53-55
目前部分农村党组织的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这与其他地区村党组织相比较而言,这些地区的利益群体,包括村支书与村党支部,村长与村民委员会,乡镇、村民与村民利益群体,他们各自的利益强亿及其共同作用促成了这种结果。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村经济,走产业化道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二是农业层次产业化,即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对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做到最经济、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尽力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态两个循环的良性化,农村各产业发展比例合理化,农村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协调化,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和农村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农业内部层次产业化,是指广义的农业内部(即种植业)农、林、牧、副、渔等业…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而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农业产业化。随着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行业协会、中介组织、股份合作社等新兴经济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大批农村党员和优秀人才聚集到农业产业链条上来,原来以行政村和村民小组为基础设置党组织的传统设置模式以及单一的体系内活动方式已被农村经济成份的多元化、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党员从业状况的复杂化趋势所打破。面对大量出现的新兴产业化组织,党的建设如不及时跟进,势必会造成“缺位”和“断层”。因此,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基层民主主要是指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已经逐步迈入了依法运行、稳健发展的轨道。农村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格局、农民的思想观念、村民自治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治理环境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村基层民主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组织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进程为农村经济组织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条件,而农村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将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达到良性互动,才能形成良好的循环促进机制.所以,农村经济组织必须不断创新,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供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真正实现中国农业经济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影响、村民缺乏规范的利益表达机制及一些村干部公仆意识淡薄是制约村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要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参政水平、大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疏通村民利益表达渠道和加强基层政权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3.
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与事实表明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各种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既存在于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之间,也存在于乡镇政府与普通村民之间;但乡镇政府与普通村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较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明显.就内容而言,矛盾与冲突主要存在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及经济利益等五方面,尤以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与冲突最为突出.矛盾与冲突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扫除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村民自治已经遍地开花,新农村建设提出后,村民自治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中政府功能主要体现在农村民主制度的供给者和创新者、农民利益的整合者和农村公民社会的推动者等角色.在政府正确发挥其功能的同时,政府不但要克服急躁心态,稳步推进村民自治;而且要克服改造心态,高度重视农民首创;还要克服垄断心态,树立多元治理观念.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成因及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根源主要是,农村村民经济地位不独立,农村基层民主不完善,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农村村民的这种政治冷漠对村民自治、国家治理和农村社会的和谐都有着消极影响。倡导由“半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过渡的治理环境,拓展村民参与成本的弥补措施,是消解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浙北C镇的田野调研资料为基础,探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由于阶层分化而导致的农民上访现象。研究表明,在农村阶层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富人阶层通过获取村庄政治权力,掌握村庄资源分配的主导权。同时,他们还与地方政治精英结盟,共同主导着基层社会的分利秩序。农民的上访行为是底层村民对既有利益分配格局的挑战,是阶层冲突的一种表现方式。在长期的上访实践中,上访者的个体之"气"逐渐演化为阶层之"气"。利益的分化和反复的冲突博弈强化了底层村民与上层精英之间的差异和边界,滋长了村民的阶层意识。为有效治理农民上访问题,国家不仅需要推进信访制度改革,而且更应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着力于优化基层社会资源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广大底层民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正"裂变性"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模式与认知方式,另一方面也"持续性"地生产着"信息越公开、社会越不信"的悖论问题。信息裂变公开与规则绩效兑现,是大数据时代建构社会信任机制的充要条件。应用此理论分析农村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既能发现其长处,也能发现其不足。在大数据时代,农村党组织应以建构村民和干部之间的互信关系为基础,理清农村利益增值与农村利益分配、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农村党组织建设与农村事务村民共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强化自身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整合信息公开的"互联网+"模式,"先近后远"兑现村民守规绩效,引导村民参与村务合作共治,来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只是从原则上规定了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如何规范村民自治行为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定。由于法律没有明确指引,加上观念和文化及各种利益的影响,村民自治工作不依法现象比较突出。村民自治的法律建设必须从完善和落实制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以来,在农村基层出现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极大改变了农村基层的政治生活,对农村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村民自治制度逐渐唤醒了村民的利益诉求和民主意识,推动了民主政治在农村的发展。但是,村民自治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课题组通过对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的实际调查,结合统计数据分析当前河北省村民自治的发展状况,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民间组织的兴起是近年来的显著现象。农村民间组织主要有政治层面的自治组织、经济性组织、社群性组织、社会服务性组织等类型。它们通过提供经济服务、技术支持、文化娱乐、社会福利等形式,在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村民利益表达和社会整合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农村民间组织与基层政府、村"两委"以及村民,共同构成了村治的参与主体。这些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良性互动,将引发乡村社会治理的变革,使之走向一种复合治理,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良好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