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发端于本世纪70年代的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以前所未有之势推动了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虽然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成果不乏真知灼见,对新兴民主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亦不乏指导价值,但由于当代西方学者忽视绝大多数新兴民主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单纯、片面地强调民主化进程;同时过分夸大政治精英在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因而又使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政治民主化的提出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体现了这样的认识:推动政治权威的转变、促成干部制度的改革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重构各政治主体的权力和权利关系是政治民主化的关键;以党内民主化推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路径选择;制度、法律建设是政治民主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政治民主化是近来理论界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将其中若干观点概述如下: 关于民主的含义理论界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尽管社会主义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不完全一样,但是向民主化方向发展却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总趋势。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政治制度、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改革的实质就是民主化,改革的过程就是民主化的过程。一种观点认为,民主实际上是一个权力问题,要真正做到“人民有权”。民主的本来含义就是:一,由人民行使对国家大事的决定权;二,由人民行使对国家官员的选举权,罢免权和监督权。另一种观点认为,民主化包括3个相互联系:一、政治参与,即个人承担政治角色,参与政治活动程度越来越深,这是民主化的核心;二、政治文化,即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要走民主政治之路,前一件事取得了成功,后一件事却没有完成。民主政治要全面实行和推进,主要在于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执政者和执政党的民主实践意愿和决心,一个是经济市场化作为民主政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这两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都是欠缺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走向民主政治的进程中,执政者及执政党与市场化经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发展都不是均衡的,形成民主政治发展的五种走向模式。当代中国发展民主政治应实行第五种模式,即在先推进经济市场化的情况下,适时跟进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政治民主化。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要依靠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现在应首先着手启动县级以下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苏联的各个不同时期中,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响。(一)赫鲁晓夫时期1.政治生活民主化运动,为经济生活民主化铺平了道路。经济和政治生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点之一。可是,长期以来,苏联没有找到实现民主化的较好的具体途径,民主往往流于形式,甚至被严重践踏。尤其是斯大林时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和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历经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思路逐步清晰。服务型政府打破了"全能主义"政府模式对一切事务的大包大揽,既遵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运作程式,也响应民主化思潮对政府工作的透明、高效、民主、法治以及积极吸纳公民参与的理念,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在中国政治与行政尚未完全分化的情势下展拓的,其理论架构、构建程序和运行方式等,既关涉政治议题,又勾连社会治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政府机构改革虽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名,但多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实,服务型政府在这两种态势下运行,必然脱离不了政治和行政的干系。审视政治体制改革抑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组织形式和规模等方面推动着服务型政府的构造,而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中表征的民主、法治、公正、公民参与等理念均彰显政治体制改革内容的光辉,从一定程度上对政治体制改革起着倒逼作用。在全球化、民主化以及社会自治强度扩张的情势当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既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实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府建设路径进行,也要处理好诸如服务型政府规模、结构以及与传统政府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互相依赖的,正如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越来越显示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政治体制上的一个重要弊病,就是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决策制度不健全,因此,政治改革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行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联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笔者认为,应该把国民经济计划的民主化作为决策民主化的突破口,现在看来,把计划民主化作为决策民主化的突破口,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因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党秀云 《行政论坛》2012,19(4):7-10
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土壤和基础。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迅速崛起,公民社会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日益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成为推动政治民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是一种相伴而生且相互依存的关系。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又影响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在推动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在于:影响政府决策,促进政治参与,推动社会自治,监督政府权力,推进政治民主,推动政府改革和增进社会稳定等。  相似文献   

9.
自从越南实行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国内有人要求国家机器非政治化,实行多党制,否认越共革命成就,夸大越共的错误。西方国家也对越推行了“和平演变”战略,甚至在越共党内也出现了政治多元化的苗头。越共总书记杜梅在越共中央全国代表会议上曾指出,越南正面临着经济落后的危机、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危机、出现腐败和社会弊端的危机以及敌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的危机。他强调:“在竭尽全力克服  相似文献   

10.
越共十一大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是越南社会制度的本质,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和动力,为此对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从提升国民民主素质、健全民主法规机制、革新民主运行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1.
越南政治改革的进展正在引起更多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研究者的重视.越南政治改革的动力可从结构途径与能动途径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经济改革、市民社会、国际影响是越南政治改革的前提条件和间接动力,执政党精英的政治选择是直接动力,执政党精英做出改革决策基于执政成本升高与执政理念的导引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2)
两极分化是由经济发展引起的,但是同时它又影响到政治的稳定和政治体制改革,同时,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只有适时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才能赢得长久的政治稳定,从而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发表已三十周年,这篇重要讲话堪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文章强调,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制度建设重在消除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以政治民主化为价值取向,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些精辟论述至今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转化,要求政治体制也要由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化。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必须对旧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政治民主化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7,(5)
<正>越南共产党有着86年历史、450万党员,是越南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力量,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执政的共产党。多年来,越共在推进越南社会主义革新事业的过程中,重视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提高越共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国际社会关注。一、越南共产党党内监督的主要经验1.设立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和高层议事协调机构。设立党内专门监督机关,使之能够对党  相似文献   

16.
虽然世界各国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不尽相同,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表现形态不完全一样,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推动其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领域的民主化的全面发展,这又是一个总体趋势。市场经济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成熟的定型化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如何?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正在或即将对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对我国民主化进程将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政治民主化的建设?等等。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代我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定位可以通过稳定性、结构专业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等方面来考虑 ,目标主要是指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大政治结构的专业化建设、建设高度法治国家与实现政治民主化。政治发展的目标通过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获得实现 ,其实现的社会条件是市民社会的成熟、中介组织的健全和公民精神人格的形成。民主与民主化的路径成为政治发展的路途的主要指向。重新确定政府、党团与民众的制度化关系 ,实现宪政、党内民主与基层民主三维互动是民主化道路研究可以参考的一种分析思路。开放体制的能否形成标志着宏观领域改革能否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政治精英内部平等的态度、同情的了解、渐进政治的原则与和平地处理冲突则是民主化和政治转型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对民主化转型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对民主化转型经济成本的研究也初露端倪.民主化转型的经济成本是由威权体制均衡状态向民主体制均衡状态过渡产生的非均衡而造成的交易费用、机会成本和效率损失.然而,民主化转型的经济成本由谁来承担?按照什么样的原则和方式进行分摊?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提问,由此衍生出二者的两个线性关联关系:一是民主化转型经济成本分摊的公正性与有效性是民主巩固的必要条件;二是民主化转型经济成本在社会各利益阶层中分摊不均,既会导致政治冷漠,也会产生政治抗争,如果进一步激化,则不利于民主巩固.韩国民主化转型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分摊策略体现了公正性、有效性与合理性,促成了民主化的成功转型和之后的民主巩固,是对这两个线性关联关系的实践印证.  相似文献   

19.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一书中提出了三波民主化浪潮理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肇始于1974年的南欧,这次浪潮是内外因作用以及全球化趋势合力的结果,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双重的。无论是亨廷顿的"三波世界民主化浪潮",还是自2011年初延续至今的"阿拉伯之春",都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起主要作用,外部因素只不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启示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关键是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解决集中性的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发展;强化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遏制腐败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20.
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能够在中国兴起 ,既是当今世界改革与民主化浪潮的不断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