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情绪在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窗口。负性情绪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每个大学生都有切身的体验。女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群体,她们的情绪具有一定时代的特征和色彩。从负性情绪的一般性特点:冲动性、压抑性、盲目性的基础上,试图找到一些关于消除负性情绪的发生对女大学生生活影响方面的有效方法。我们发现,情绪作为意识可以通过对自身的有效暗示来进行调适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最低工资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到了最低工资对于农民工工资增长的作用,而忽略了对城镇在岗职工工资的影响。论文利用全国2001年至2011年间277个地级市层面面板数据和2000年至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混合截面数据,分析发现提高最低工资有助于促进城镇在岗职工的工资增长,特别是在2004年最低工资执行力度加强之后,溢出效应更加明显;最低工资调整对城镇户籍、文职、高中学历以上者的工资增长影响更大,而对农村户籍、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工人等群体的影响相对较小。由此可见,最低工资的影响并不限于农民工群体,对于提高以城镇职工为代表中等工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检察风云》2011,(15):61-61
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尊重别人,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也才可能减少冲突。就“财迷哥”一事而言,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观察事物的方式就不一样,最后得到的结论也就不可能相同。对这,我们最需要的,显然是如何去解读这样的一件事情。而对于这事在网上引发的热议,这种情绪的表达我们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尊重别人,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也才可能减少冲突。就“财迷哥”一事而言,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观察事物的方式就不一样,最后得到的结论也就不可能相同。对这,我们最需要的,显然是如何去解读这样的一件事情。而对于这事在网上引发的热议,这种情绪的表达我们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李谦 《中国监察》2010,(2):63-63
“破窗效应”讲的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有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如,一个城市的车站、码头,或是一个社区的广场、公园,如果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则没有人忍心去扔垃圾、搞破坏;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中有个“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碎了一幢建筑物中的一扇窗户,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好窗”成了特例,“破窗”反而成了常态。  相似文献   

7.
对传播淫秽物品行为的民众态度进行调查分析是为了给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立法政策提供素材和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城市、农村居民为对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对网上散布淫秽图片行为,认为现行法处罚适当占12.5%,处罚过重87.5%.赞成处罚的主要理由是破坏道德风气、保护未成年人.不赞成处罚的理由是成人观看者主动自愿,不会对其产生巨大影响.对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认为现行法适当15.7%,八成以上认为处罚过重.处罚理由是保护未成年人、维持道德和网络环境.不处罚理由是双方自愿参与、未侵害他人利益,成年人有性自由权.从调查结论可以看出,民众对此类行为多数倾向于不处罚或行政处罚,这与现行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美国密歇根州沃什特瑙县抽样调查显示,陪审员对于提供给他们的科学证据抱有很高的期望;在所有强奸案件和依据间接证据定案的案件中,如果把科学证据作为被告人有罪的一个条件,陪审员对这种科学证据的要求很高;观看《犯罪现场调查》的陪审员与没有观看该电视剧的陪审员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差别。韦恩县的研究结果表明,陪审员对于他们使用的技术越精通,他们对于控方在其案件中使用科学证据的期望就越高。在这两个地方的研究表明,陪审员对科学证据的期望和要求是大众文化广泛变革的结果,是大众媒体和诉讼参与人相信这种效应存在而培养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徐敏 《行政与法》2012,(2):10-14
"晕轮效应"是一种主观心理臆测,是一个不可忽视、又无处不在的评价偏见,具有片面性、表面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它存在于考官队伍中,对公务员的选拔工作会造成负面影响。"晕轮效应"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公务员的面试过程中是不可消除的,因此,应该从主观上主动地去避免、克制,并且还要建立严格的选人用人制度,在客观上防止"晕轮效应"的出现,使"晕轮效应"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证面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努力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地选拔人才,求得面试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论传统中国的“性情司法”及其实际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本形式看,传统中国法律的篇章结构、条文体系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有的可以因袭数千年,但法律文本规制与司法实践效应之间存在极大反差,文本的预期价值往往难以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司法主体的性情取向对司法实际效应的影响明显。通过类型化分析,传统中国以皇帝及官员为主的司法主体的性情取向可以归纳为:躬亲狱讼型、宽大仁恕型、秉公行法型、才情饱满型、揆情酌理型、残忍冷酷型、慵懒昏朽型等几大类,它们直接影响到司法的公正性、效率性及社会性效应。研究传统中国法律的价值与功能,既要注意法律文本,更要注意其运作状况及实际效应,考察和分析司法主体的性情司法及其实际效应,不失为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1.
12.
There is a large body of evidence that 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BJW) affects people’s behaviors and attitudes, either through secondary victimization of innocent victims or the promotion of helping behavior. In this article, we aim to address the normativity of the very expression of BJW. Results of two experiment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expression of a higher degree of BJW is more socially valued than that of a lower one. We argue that this pattern should not only be seen as deriving from intrapersonal motivation to see the world as a predictable place, but also as a norm which seems to be perceived as having both social utility and desirability. The research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was supported by grant SFRHD/BD/10816/2002 awarded to Hélder Alves by Fundacao para a Ciência e Tecnologia. We thank Jorge Vala, Melvin Lerner, and Sven Waldzus for their suggestions during this research and to Kees van den Bos, José-Miguel Fernández-Dols and Cícero Pereira for their comments on previous versions of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协整理论,以中国1981-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托,从产业角度对FDI与我国劳动力就业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与我国劳动力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FDI对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产生负向效应;对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产生正向效应.短期内,FDI与第一、第三产业劳动力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与第二产业劳动力之间则不具有任何单向因果关系.冲击反应分析进一步表明,FDI对第三产业劳动力吸收效应最大,第二产业最小,对国内劳动力就业的综合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赵琦 《现代法学》2012,34(4):130-142
刑事审判公开可通过传统与信息化两个途径实现。传统途径下,法院消极公告、公众很少旁听,刑事审判公开实施效果未能达到预期。信息化背景下诸多法院开始践行裁判文书上网等新举措,对审判公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而言,全国仍有大量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已经开始实行信息化公开的法院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应用滞后于建设,效果依然有限。就前者而言,认为没有公告必要、担心旁听产生的工作压力是法院消极公告的主要原因;不关心、没时间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共同导致公众较少参与旁听。就后者而言,经费有限是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瓶颈,缺乏完善的制度规定是其应用滞后于建设的症结。未来的刑事审判应当同时发展旁听、信息化及其它形式的公开。  相似文献   

15.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必要站在非决定论的立场讨论期待可能性;有关期待可能性的部分观点分歧,缘于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期待可能性概念;期待可能性虽然在德国受到冷落,但这仅限于故意的作为犯的情形,而且有其特定原因;我国目前应当采取规范责任论,使期待可能性理论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期待可能性既是某些法定的责任阻却事由的根据,也是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  相似文献   

16.
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裁判文书的法学实证研究成果数量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在近两年出现明显下降;基于裁判文书法学实证研究学术群体规模正在逐步缓慢扩大,但研究成果在研究主体间的分布呈较为集中趋势;研究成果所涉及学科领域具有较为明显的局限性,且具体研究内容伴随热点问题获得短暂爆发之后开始呈退缩之势。在方法转型背景之下,基于裁判文书法学实证研究的演变,受到研究方法在数据可得性、数据完整性以及数据客观性等方面所存在之优势与缺陷影响。研究人员自身应当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丰富研究数据、规范研究方法之适用以及推动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等方式寻求基于裁判文书法学实证研究的长远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7.
蒋兰香 《河北法学》2006,24(12):82-87
犯罪既遂的表现形态一直是学术界争执不休的问题,尤其对行为犯、危险犯的属性定位,由于学者立论视角的不同更是众说纷纭.理论的纷争直接导致司法的困惑.因而,行为犯、结果犯、危险犯、实害犯、举动犯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学术界亟需厘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具有授益性、非强制性的行政允诺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但鉴于理论上对行政允诺内涵、性质认定的模糊、司法审查实践的集体无意识,行政允诺置于混乱的漩涡当中。通过对行政允诺判决书的研读、梳理,发掘当前行政允诺司法审查存在的问题,对行政允诺内涵的重新界定、行政允诺案由区分标准的重塑,有序审理规则的构建,以期有效规制行政允诺行为。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信仰的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作为一种规范,不论是立法、司法都深深植根于某种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中。它自身会受到该文化和制度的制约。但是,刑法必须体现人的一定欲求。因为,只有刑法的价值真正体现出对公民作为人的本身的价值关怀,才能得到公民的信仰,刑法自身才具有生命力。于是,我们看到刑法的信仰获得就是这样一个互动过程:刑法是保障和发展公民人权的大宪章,寻找到了公民信仰刑法的根基;同时,公民通过遵守刑法和维护刑法的价值坚定对刑法的信仰。刑法信仰的根基就在于刑法必须植根于人的欲求中,体现出人的欲求,不得违背"常情、常识、常理"。因此,我国现行刑法要想获得信仰至少必须做到:刑法价值真正的转变;刑事解释的公正;刑事普法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20.
缓刑适用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法条文规定的缓刑条件比较原则、审判人员自由裁量空间过大、职务犯罪适用缓刑偏多、缓刑监督考察流于形式等问题,制约了缓刑效用的充分发挥。解决缓刑适用中存在的不足,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具体规定缓刑条件,调整不同类型犯罪缓刑适用比例失衡的现状,创制新的刑种以缓解缓刑适用压力等,应当是缓刑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