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1月1日,是荔浦市龙怀乡庆云村油榨屯黄埔老兵毛洪群百岁生日。由于年事已高,他已经无法准确流畅地诉说他的经历,笔者只能试着记录其中的某些片段,以展示他"善良而顽强的"一生。从戎报国1922年1月1日,毛洪群出生在广西荔浦县(现在是县级市)偏僻的龙怀乡庆云村油榨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年少的毛洪群喜欢读书,由于父亲是一个有点文化和远见的农民,便让他读到了初小毕业。  相似文献   

2.
曹燕 《黄埔》2013,(3):55-55
彭汝容,1911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九),出生于江西萍乡市芦溪镇江霞村。1926年3月,读初中的他与26岁的大哥彭汝良一同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他被编入入伍生一团二营第二中队。不久,为巩固革命策源地,新生组成入伍生团分驻广东几个重要城镇据点(深圳、石龙、东莞、虎门等地)就  相似文献   

3.
湘埔 《黄埔》2014,(2):53-53
正郑淼,又名郑慧庄,长沙县金井镇人,1914年4月出生,现年100岁。她毕业于黄埔军校,抗战时在衡阳战地医院救护伤员国民党撤退时拒绝赴台,解放后在家乡开办免费小学。忆起当年峥嵘岁月,一幕幕像电影一样浮现在老人的眼前。孩童时,她从一饶姓贫苦农家送至长沙金井镇一大户人家做丫鬟。户主之女郑业珍因参加革命工作,随时会有危险,所以交代母亲:"我靠不住,可将丫鬟当亲生女儿教育培养,日后也有个照  相似文献   

4.
黄菊春 《黄埔》2013,(4):47-47
肖国光,1913年5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洞口镇平栋村。他小时聪颖好学,家庭经济不是很富裕,但是父亲肖荣涌还是竭尽全力送他读了武冈云山中学。1933年他初中毕业回家办私塾,两年后到邵阳市保安团任文书。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作为一名有志青年,肖国光认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作为一名堂堂七尺男儿,应该投笔从戎,保家卫国”,遂于1939年投考黄埔军校,被编入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十七期七总队。1940年春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直属第五军(军长邱清泉)辎重兵团(团长张毓英),任二营八连少尉排长。  相似文献   

5.
《黄埔》2020,(1)
正2017年春,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采访慰问并拍摄了居住在南京的部分黄埔抗战老兵。我有幸认识了杨伯奇老人。杨伯奇生于1921年,湖北武汉人,黄埔17期生。见面时,老人操着浓烈武汉味的普通话,激动地握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赵锡南秘书长的手说:"我知道七七事变纪念日这一天之前,你们一定会来看我的……79年前弃笔从戎考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7,(5)
正2017年3月5日,我们在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城关镇的一条文脉幽深的小巷(小梅梨巷)里,访问了抗战老兵林锷先生。虽说林老年逾百岁,依然身体健康,思路清晰,谈吐不俗,不失儒雅风范。以下就是林老为我们讲述的他的故事。青少年时代我1916年农历二月初九生于黄岩县城关镇,原名叫林伟锷。父亲林求仁(1892-1980)  相似文献   

7.
张宇春 《黄埔》2011,(6):40-41
王月科,系黄埔军校成都本校二十三期步科毕业,后随军校集体起义、赴朝参加"鱼隐山反击战"等著名战役。2011年5月12日,我们采访了王月科老人,听老人讲他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1948年我19岁在陕西榆林上中学,在此期间黄埔军校来当地招生。我怀着一颗报国之心,报考了黄埔军校,被录取后转到成都本校步科学习,编入二十三期一总队步兵大队一中队。1949年四  相似文献   

8.
正在宁夏有一位黄埔老人,名叫苏赓泉,如今已是百岁之龄,他最爱称自己是"黄埔一兵"。苏赓泉,民革党员,生于1917年8月17日,1939年11月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七分校第15期步兵科。他是一名抗日老兵,也是宁夏健在的黄埔同学中的最长者。老人百岁生日前夕,宁夏黄埔军校同学会一行人,驱车来到中卫市,为他送去祝福。苏老家住在中卫市区临街的一栋楼上,当我们敲门时,屋里早早应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8,(5)
正2018年4月5日,笔者冒着纷纷细雨,到杭州市淳安县探访百岁抗战老兵徐式昌。以下就是徐式昌老人一生的故事。我1919年12月13日生于淳安(原遂安县)浪川乡大塘村神门坑。外地人大抵不知,淳安旧称青溪,属睦州府管辖,背靠钱塘江源头的徽州府。虽说处于崇山峻岭之中,但民风淳朴、强悍,乡民豪爽、极富正义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成为当地风尚。想当年,方腊义军、陈硕真造反均出自青溪一带。上世纪30年  相似文献   

10.
苑生  刘燕 《黄埔》2010,(1):31-31
彭猗兰,1908年生于安徽芜湖,今年已是102岁高龄。她曾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教导员,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是今天还依然健在的亲历者之一,本刊曾在2009年第一期上发表过她回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文章。在2010年元旦前夕,本刊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去看望了这位百岁黄埔老人。老人见记者来访,非常高兴,脸上泛出和蔼可亲的红光,  相似文献   

11.
正偶然间翻到《公民导刊》第6期《我为抗战扛起枪》一文,读90岁耿道庸老人的抗战经历,仿佛小时候听舅舅讲他的故事。我的舅舅也是黄埔军校学生。小时候在外婆家,每晚吃完饭,舅舅就会召集我们一帮孩子,开始忆过去。和耿老一样,他也曾担任过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7,(4)
正2013年9月21日,看到"抗战活化石"113岁的远征军抗战老兵付心德去世的消息,我感到了一丝惊讶:老兵一辈子受尽了苦难,很长一段时间缺乏营养、缺乏保健,却能够如此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得享长寿,这难道仅仅是基因的缘故吗?打这以后,我就越发关心抗战老兵这个群体。在这期间,虽然老兵们不断地凋零、归队,但从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老兵都是长寿的。尽管他们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8,(5)
正2016年5月起,因为工作需要,我在担任江西省委统战部港澳台海外联络处处长的同时,兼任了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一职。听说我从事服务黄埔老人的工作后,江西省旅港同乡会林富强会长在一次交谈中向我提起,同乡会里有一位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名叫万麓斌,是黄埔军校17期学员,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上高会战、衡阳保卫战,还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解放战争期间辗转赴台,后来又受委派到香港工作直至退休。听了这番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6,(6)
正今年6月初的一个清晨,大雨瓢泼,在武汉市洪山区洪达巷火花村的一间普通居民楼内,我们见到了已过期颐之年的胡狄老人。胡老精神矍铄,面色慈祥,一席中山装,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百年的岁月似乎并未在老人的脸上留下沧桑的痕迹。得知我们是为《黄埔》杂志专门采访百岁黄埔老人而来的,胡老微笑着一边招呼我们坐,一边叮嘱阿姨倒茶,然后缓缓讲述起他那坎坷、精彩、战斗的一生。在一个半小  相似文献   

15.
正徐希善,1913年6月27日出生,今年101岁,江苏赣榆人,黄埔军校15期毕业。原民革连云港市委会副主委,连云港市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二至第七届常委(第七届兼副秘书长)。徐希善出生于书香门第,9岁入私塾学习,高祖和曾祖分别是咸丰和同治时期的进士,祖上曾经商创下了徐和泰的万贯家业,但自祖父这辈开始未能遵守"创业维艰宜思勤俭,守成不易且戒奢华"的祖  相似文献   

16.
粤埔 《黄埔》2014,(5):70-71
正郑国雄,1912年农历4月出生于广州增城,黄埔军校四分校工兵科十四期毕业。9岁那年,郑国雄随父亲到马来西亚生活。那时的华侨都有个习惯,子女到一定年龄就要送回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郑国雄也不例外。"18岁那年回到广州,在广州的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读高中,当时每周有4小时军训,用老师的话来说,学完后就可以上战场了。这也是我最期待的时刻。"毕业后,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回马来西亚,而是报名参军,不久升任  相似文献   

17.
正王英泽,生于1914年12月,今年100岁,湖南澧县人,毕业于黄埔七分校十期。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正在读书的王英泽报国心切,毅然要求上前线打日本鬼子。但由于要把书读完才能走出去的父命难违,一直到1934年他才来到宋希濂的部队参加抗战。1937年淞沪会战时,他已经是一名少尉排长。面对侵略者,王英泽作战英勇,无所畏惧,后来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938年他已升任上尉队长,受令在山西中条山区组织小股部队开展抗日游击战,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6,(1)
正这双手,历经百年风雨,沟壑密布。左手虎口处,一道5厘米长的伤疤突兀狰狞,周围的皮肤紧皱着,以至于拇指都无法顺利张开。望着这伤疤,赵师颜嘴角微微抽动。这道疤,见证着过去一百年中,老人最骄傲的一段历史。卢沟桥东南方向大约60公里是大兴采育,1915年4月30日,赵师颜出生在这里。那时,北京还叫北平,寓意"北方安宁平定"。赵师颜的童年宁静幸福,祖孙三代20多口人其乐融融。北平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8,(5)
正2018年4月9日,我们在浙江诸暨市岭北镇探访了抗战老兵应邦铭,以下就是他一生的传奇经历。我1919年7月23日生于岭北镇富家坞。在家族中,让我印象至深的人,莫过于小叔(父亲弟弟)应为坊。小时最疼爱我的就是小叔,每见客人,就夸我聪明能干,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叔好读书,出仕后,更名应机,从东  相似文献   

20.
正5月的桂林,初夏的一场大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在桂林市空明东路的军休大院里,于超老人身穿着挂满军功章的旧式军装,眼神坚毅地端坐在沙发上。"你们是来听我讲打仗的故事的?"得知我们的来意,老人和蔼的面庞立刻露出了笑容。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16岁入伍,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百余次大小战斗中出生入死,获得过三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