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埔》2017,(1)
正2016年11月17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第十届黄埔论坛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举行。这次以"中山思想与黄埔精神"为主题的论坛将众多黄埔后代汇聚于中山。黄埔1期生徐向前之子徐小岩、黄埔1期生徐会之之子刘凡、黄埔1期生陈赓之子陈知庶、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侄女周秉德等大陆知名黄埔亲属代表,以及台湾相关黄埔组织退役将领  相似文献   

2.
张宏微 《黄埔》2008,(3):53-54
“西山一经三百寺,唯有碧云称纤侬”,初春的香山苍松愈浓,柏树新翠。 4月12日,二十多名台湾陆军官校校友会退役将军慕名来到北京香山碧云寺,参观孙中山先生纪念堂,拜谒中山先生衣冠冢。他们是刚参加过河南新郑的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后,又应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来京参访的。  相似文献   

3.
上海中山学社社员、《世纪》杂志副主编沈飞德副编审撰写的《民国第一家——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以下简称《民国第一家》)一书于2002年6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关孙中山亲属与后裔最完备,也是最翔实的专著。为此,2002年8月22日民革上海市委员会、上海中山学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召开了此书的出版座谈会。上海的孙中山研究专家和学者,孙中山先生的后人等40多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会议由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马克烈主持,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朱达人、民革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委项斯文、葛剑雄…  相似文献   

4.
各地飞鸿     
《黄埔》2007,(1)
●2006年11月,辽宁省黄埔同学会为省内生活困难黄埔同学发放2006年度救助经费8.1万元。●2006年11月8日,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等单位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重庆市95岁高龄的黄埔同学史培谦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团结报》全部赠送给重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受到市会褒扬。●天津市黄埔军校同学会近日收到台湾著名摄影家李松茂先生赠送的摄影个展专刊,天津市同学会致函祝贺李先生荣膺“优秀摄影家”称号,并向其回赠《天津市黄埔军校同学会10年》纪念册。●2006年11月12日,四川省黄埔同学会与民革四川省委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  相似文献   

5.
苑生 《黄埔》2007,(1):13-13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日前夕,由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同学会共同主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孙中山与中国的未来”高峰论坛于11月4日在中山大学怀士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靳水木 《黄埔》2013,(3):31-31
3月29日至4月2日,应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以陈兴国理事长为团长的台湾中华擎天联谊总会干部参访团一行32人到广东参访。参访团以情感寻根和文化寻根为目的,以追忆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历史足迹为参观路线,先后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孙中山纪念中学,每到一处参访团都肃穆地向孙中山先生塑像鞠躬行礼,悉心聆听关于孙中山先生成长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系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人(现名中山县),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中山先生少年时代正处清朝末期,吏制腐败,国家贫穷,人民生活困苦。中山先生目睹国家被西方列强侵占,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因此立志推翻满清,振兴中华。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中山先生以崇高之理想,开创民主共和之愿景,冒险犯难,鞠躬尽瘁,不惜竭其毕生之力。中山先生奔走国事,凡四十年,精诚无间,尽萃于斯,满清不能屈其身,穷途困苦不能移其志,心之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回,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卒底于成。中山先生肇建民国不…  相似文献   

8.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因其与孙中山先生结下的深厚缘分,1925年3月21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后的第九天,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作为对孙中山先生的永久纪念."中山"舰历经中国近代史上1913年至1938年间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伴随着孙中山先生走完他人生的最后八年时间,见证了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伟大转变,承载着中华民族那段厚重的历史."中山"舰不仅对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奋斗终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一直为人们所珍视;而孙先生生前最后的一张留影,更能使人们对先生的忘我革命精神无限敬佩。1924年底,孙中山先生从广州抱病北上,一路受到各界群众的欢迎。于同年12月4日晨到达天津,下榻张园。这张照片即为当日在张园所摄。当晚,孙先生肝病发作,即卧床不起,直至次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这幅照片竟成了先生革命活动的最后纪念。照片中先生一手拄杖,执帽立于汽车前,风尘仆仆,面容清癯,然而正气浩然,表现出革命伟人对反动势力的无限卑视,望之使人肃然起敬。关于这幅照片的作者,文字资料中…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23)
正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前后,台湾民众纷纷通过不同方式,深情缅怀中山先生丰功伟绩,表达他们对中山先生的景仰和追思之情。"你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吗?对了,中山博物院。"台北"国父纪念馆"前副馆长曾一士说,"因为它是在1965年11月12日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那天落成的。"曾一士说,出于对中山先生的崇敬,台湾很多地方有中山先生的塑像,几乎每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36-36
<正>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为其赴汤蹈火的大有人在,其身边的"左龙右马"即是。1909年,孙中山在美演说,一英武青年上前叩头拜见中山先生,说:"我要追随先生。"孙中山说:"革命是要杀头的,你有这个胆量?"青年答曰:"杀头!我不怕!"这就是孙中山后来的侍卫官马湘。马湘的《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一书记载:1915年冬,袁世凯复辟帝制。  相似文献   

12.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127-132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为谋共和,中山先生来到北京。1924年为国家和平统一抱病北上,次年逝于北京。北京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孙中山的遗迹为千年古都增加了几分厚重与光彩,遍历孙中山蓓京旧迹,有很多取的流光碎影。  相似文献   

13.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Z1)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为谋共和,中山先生来到北京。1924年为国家和平统一抱病北上,次年逝于北京。北京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孙中山的遗迹为千年古都增加了几分厚重与光彩。遍历孙中山莅京旧迹,有很多值得我们记忆拾取的流光碎影。  相似文献   

14.
简讯     
《中国统一战线》2011,(10):59-60
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湖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近日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黄埔论坛在武汉市举行,论坛召开了武昌首义座谈会,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主持会议,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共同缅怀辛亥革命先烈,回顾辛亥革命历程,探讨“武昌首义”的作用、影响及其意义。代表们还集体向孙中山先生铜像敬献花篮。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7,(1)
正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大陆相关纪念活动竞相举办、蔚为壮观。与此同时,一支访问团走进宝岛台湾,在台北举办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书画展及相关活动,受到了岛内各界广泛关注。这就是由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的"2016大陆书画艺术交流访问团",来自北京、河北、江苏、湖北、广东、四川6省市以及香港特别  相似文献   

16.
正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台湾民众纷纷通过不同方式,深情缅怀中山先生丰功伟绩,表达他们对中山先生的景仰和追思之情。他们细数中山先生与台湾的深厚渊源,感念中山先生当年对台胞的深厚感情,并冀望以中山先生为媒,深化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09,(4):15-15,32
5月30—31日,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南京举办“苏台港黄埔同学及亲属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暨黄埔军校建校85周年”活动。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7,(1)
正黄埔军校作为现代中国著名军校,以其称誉世界、长存中国之军事魅力,在现代中国军事史上留有凝重辉煌的一页。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的黄埔军校建校92周年,同时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年,时至今日,我们在学习《孙中山全集》(16卷本,尚明轩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印行)的若干文献语录名句时,仍可感受到孙中山奋斗的难能可贵和他言语的力量所在。重温中山先生教诲,以他博大胸怀之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08,(5):44-45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一书以近20万字和200多幅历史珍贵照片。记录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从1866年出生到1925年病逝于北京的完整生平。其中着重记述了孙中山先生自1895年第一次武装起义到1925年北上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海外联谊工作的开拓者民革中央秘书长、孙中山研究会理事朱培康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山先生一生,为了推翻帝制,振兴中华,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在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