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内蒙古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数字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数字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数字技术赋能效应显著增强。但也存在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不足、数字技术产业规模偏小、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数字技术应用广度深度不够等突出问题。据此,内蒙古要进一步优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政策环境,推动数字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构建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新生态,进而促进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字社会背景下,亟须推进农村老年人数字包容以期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缩小数字鸿沟和共享数字红利。从数字技术接入累积递归模型的动机意愿、技术桥接、社会支持、数字伦理四个阶段来看,农村部分老年人处于家庭与社会边缘,数字行动以家庭、社群为单位,阻碍个人数字技术的接入,数字包容策略和数字产品服务在农村场域矛盾突出,面临数字技术新文化与乡村伦理旧文化之间的冲突。要打破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包容困境,需要遵循数字技术接入规律,将理念革新、基础建设、支撑桥梁与农村老年人数字接入阶段的特殊性相结合,从差异化享有走向全民共享数字红利。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时代衍生了数字劳动这一新型劳动范式,但其仍未摆脱异化劳动的困境,劳动的异化样态更加隐秘。数字经济时代的异化劳动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导下的数字统治为前提,以阶级对立基础上的数字剥削为手段,被资本操控下的数字化生产生活所掩饰,呈现出“唯数字论”的异化特征,数字劳动主体也因此处于数字商品、数字生产、数字技术和数据垄断的联合制约中。对于数字劳动者的异化困境,必须通过解放数字生产力、推动技术赋能、弥合数字鸿沟和回归人本逻辑等手段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4.
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将进入数字文明新时代。数字文明以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为特色,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数据交换、数字应用、数据管理为方式,将人类的思想、生活、交流纳入一个全新的体系,改变人的生存方式、交往模式和劳动模式,重塑了人的生活空间。数字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弥合数字鸿沟,提高数字公民的素养,摆脱数字异化是构建数字文明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数字时代对社会救助提出诸多挑战,表现为数字技术消解社会救助主体的真实性,数字鸿沟导致数字排斥进而引起数字贫困,受救助者的信息与隐私也将面临更大威胁。因应数字时代之需,社会救助法亟待在立法理念以及制度建构层面进行变革。在立法理念层面,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理念,并确立数字行政理念。社会救助法作为一部权利保障法,亦应确立数字时代的社会救助权利理念以确保公民社会救助权之实现。在制度层面,一方面要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数字化赋能,实现受救助主体的智慧化覆盖、救助体制的数字化变革以及救助服务的数字化体现;另一方面应构建数字时代社会救助权利的保障机制,救助数字弱势群体,推动数据公开、数字参与及隐私保障,如此方能使社会救助法面向数字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6.
曾璐 《实事求是》2023,(5):88-96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形式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且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数字劳动的研究热度持续呈上升趋势。本研究通过对国内数字劳动研究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旨在系统梳理国内学界关于数字劳动的研究脉络并提出展望。目前,国内数字劳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劳动的内涵、数字劳动的影响、数字劳动异化、不同视域下数字劳动的具体分析、数字劳工五大方面,虽成果丰硕,但仍存在不足,未来应着力于扩大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效能、丰富研究内容以及加强研究实力。  相似文献   

7.
发展数字协商民主是推进中国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的必然趋向,建设数字中国也客观要求以数字化赋能协商民主。“云平台”构建多元主体互动新协商格局,“云计算”塑造规范化程序化新协商秩序,“云履职”提升参政议政新协商实效,都彰显了我国数字协商民主的创造性实践。但数字时代的严峻复杂形势也带来了治理挑战:技术精英占据天然优势地位,背离数字协商民主理想;算法“黑箱”阻碍多元共识,加剧公众协商过程非理性化;数据泄露导致陷入数字治理困境,阻碍共商共建共享;数字平台无限扩张进而霸占数字社会的话语主导权。基于此,中国语境下发展数字协商民主从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提供激发民主活力的数字技术保障,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同性平台治理,健全数字协商民主基本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快乐大叔 《党课》2010,(1):102-103
在中国古代,我们祖先做的好多事情都和数字分不开。八卦就是和数字密不可分的智慧结晶。种田有数字,盖房子有数字,成语里也有不少数字,什么“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七上八下”“七荤八素”“八九不离十”  相似文献   

9.
叶堂林  王传恕 《前线》2022,(6):69-72
发展数字经济构筑首都未来竞争新优势,对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具有重要意义。从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三个维度构建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包括北京在内的12个国内典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找寻北京在打造数字标杆城市过程中的优势与短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数字动画的美学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动画是基于数字技术生成的新型动画艺术系统。数字技术对于动画的贡献不同于电子技术对于电视艺术的贡献之处在于其特有的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并以此生成了异质的美学元素——数字美学。数字美学是数字动画区别于原手动画的本质规定性。数字美学的技术根基在于比特,比特赋予了数字美学特有的互动性、开放性、多向度性、自由性和民主性。数字美学特有的超强的虚拟现实性不仅造成了与原子动画的艺术分野,也弥合了与电影艺术的鸿沟。数字动画解构了原子动画固有的漫画式风格;最大限度的制造感官快感,最大限度地开拓新奇的审美领域和丰富人类的审美经验成为数字动画的主要美学诉求。作为一种典型的数字艺术形式,数字动画的创作与评判不能沿用传统的原子艺术理论,而应当确立以数字美学为核心的新型艺术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宣宇  王月红 《前线》2023,(2):66-68
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综合引领—特色开拓—潜力提升”梯次发展格局,数字梯度明显、互补性强,三地在技术创新、场景开发及规模应用上具有明显协同优势。基于数字经济梯度发展特点和各自比较优势,强化互补性创新,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数字文旅、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赋能“双碳”治理五大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构建数字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京津冀在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博  于晓淳 《理论学刊》2023,(2):107-114
完善数字平台监管是现阶段发展数字经济的重点任务。数字平台监管可以分为针对行业分类的行业监管和基于统一市场的市场监管两种模式。数字平台行业监管和市场监管相关执法实践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两者尚缺乏有效衔接。数字平台集团化以及跨界经营使得针对行业分类的行业监管和基于统一市场的市场监管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两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逐渐凸显。从提升数字经济常态化监管水平的工作要求着眼,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监管部门应根据市场特征对数字平台进行分类施策,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增强监管合力。与此同时,要加强数字平台行业监管和市场监管的分工与协调,从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汤景泰 《前线》2023,(10):32-35
优化数字平台治理,前提是认清围绕平台权力所形成的核心矛盾关系,其表现在于:数字平台在信息传播、商业服务、用户数据等方面的巨大权力引发的国家之间的博弈,国家与平台资本针对数字平台权力的博弈,各类资本之间针对数字平台权力的博弈,平台面临资本所有权与公共数字基础设施属性之间的矛盾等。基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所形成的新权力结构,数字平台治理应坚持可持续治理、主动治理、弹性治理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毕娟  王鹏 《前线》2022,(6):62-64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京津冀在数字经济生态、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存储处理、数据内容开发、数据加工挖掘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初步形成以北京为核心,天津、河北双轮助推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通过强化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共建共享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合力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15.
高海涛 《前线》2022,(6):73-76
数字经济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呈现出多方面的新特点、新优势。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安全风险,包括数字产业化中的安全风险、产业数字化中的安全风险、数据价值化中的安全风险和数字化治理中的安全风险。防范这些安全风险,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安全保障顶层设计,出台数字经济安全条例,形成数字经济安全多元监管合力。  相似文献   

16.
赵志君  颜翀 《理论学刊》2023,(2):115-122
发展数字金融是建设数字中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改善金融生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建设国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数字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数字金融平台侵害客户利益、可能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数字金融征信数据失真、监管法律法规滞后等。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打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根基、补齐关键技术短板,加强数字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规和机制,提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强化金融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路桥数字沙盘的组成,展示了基于数字沙盘的路桥课程实训过程,总结了数字沙盘应用于课程实训的效果及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展望了数字沙盘在课程实训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从全国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信息化发展形势着手,分析宁夏数字乡村建设在全国所处的坐标方位,可以看出宁夏已经进入国家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前列,位列西北五省区第一。以宁夏数字乡村建设与县域数字乡村评价为依托进行纵向分析,宁夏信息网络日趋健全,村级光纤网络全覆盖;快递包裹进村逐年增多,交通物流逐步完善;物联网智慧农业试点应用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村电子商务与网络销售再上新台阶。但是,宁夏数字乡村建设还存在着顶层设计缺失、平台体系标准不规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场景融合不深入、人才技术不足、资金保障不够等问题与短板。因此,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健全数据平台体系;拓展场景应用融合发展,增强数字乡村发展动能;加强人才技术资金投入,增强数字乡村要素保障,是当前加快宁夏数字乡村发展,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数字是枯燥的,数字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辽宁省2008年(敏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八个方面成就,短短4700字,85处与数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透过这些数字,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重现生机和活力的辽宁正在快速振兴崛起。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工具,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转型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也有力推动着共同富裕进程。从数字乡村嵌入共同富裕的出场语境讲,“继承与发展”的历史演进、“共建共融共享”的理论逻辑与“三生共融”的现实理路,共同构建了数字乡村嵌入共同富裕的三维通道。从其行动框架看,“富裕”与“共同”的价值共识要求其内容既包括发展智慧农业释放产业活力、提高村民数字技能构建数字乡村共同体、培育乡村数字平台的数字乡村赋能共富增量,也包括聚焦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再造数字服务供给、完善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数字乡村赋权共富成色。从赋能与赋权的两维讨论数字乡村嵌入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行动,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