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吕正操 《党史纵横》2004,(11):33-33
2004.11党史纵横大型丛书《见证日本侵华殖民教育》是抗日老战士、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郭峰同志任名誉主任,齐红深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它由一千位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亲历者的口述历史和三千多件首次发表的历史图片构成。这是80多位专家学者花费多年心血抢救到的即将随风而逝、不能再生的文化遗存,是中国民众对“二战”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真实记录,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库和民族精神赖以生长的土壤。口述者都是在1897—1931年间出生的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的亲历者。他们多数是当时各种学校的学生或…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的日本能够从战争废墟上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教育被认为是重要的功臣。那么,日本的教育究竟是怎样的呢?不久前,受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邀请,记者随同“中国青年访问团教育分团”赴日本拜访了文部科学省,考察了从小学到研究生院的各级教育机构,对日本的教育状况有了简单了解。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官员介绍,日本的现代教育体制起始于1947年日本政府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其学校德育教育举世闻名。以忠诚意识为核心的日本大和民族精神主要是通过学校德育教育来延续的。现行日本的国民教育体系由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两大部分构成,且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重,共同成为日本德育不可或缺的两大领域。  相似文献   

4.
杨兴江 《世纪桥》2012,(14):19-21
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领导东北抗日军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基本政策。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的对象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所以采取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如政治谈判、教育启发、团结帮助、威望影响、行动感化等,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联合、团结一切抗日的力量,集中目标对付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陈玫 《世纪桥》2011,(14):36-39
东北抗日联军诞生于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入侵中国东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她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和领导的由东北各民族和各阶层的爱国人士组成的抗日武装。在十余年的艰苦抗战中,东北抗联将士一面与凶残强大的日本侵略军血战,一面与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生生死死,顽强不息。  相似文献   

6.
齐齐哈尔在日伪统治的14年中和东北其它地区一样,日本帝国主义不仅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残酷迫害、压迫、剥削我同胞,在文化教育领域,还实行以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为中心的殖民主义文化教育统治。不甘屈服的齐齐哈尔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育和影响下,在文化教育界,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反对日本殖民文化统治的斗争。一、殖民主义文化教育统治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侵略,历来使用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手政策,正如毛泽东所说:“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意识,在太…  相似文献   

7.
赵东阜 《党史纵横》2001,(12):45-46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事实上,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对中国东北的侵略野心早已是路人皆知,它要挑起事端搞侵略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将要发动的侵略,中共地下党组织看得非常清楚。但日本侵略者对沈阳地区及东北其它大片地区占领得那么快,却是中共满洲省委及其下属党组织所始料未及的。据现仍健在的原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长刘昆(后因革命工作的需要改名为赵毅敏)回忆:刚听到日军轰击东北军北大营的炮声时,感到十分突然,以为是土匪闹事,但很快就断定是日本侵略者在搞什么军事…  相似文献   

8.
曹然 《世纪桥》2010,(15):29-31
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我国东北期间,施行"文化铁腕",进行奴化教育,企图削弱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使其成为俯首帖耳、任其奴役摆布的亡国奴。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推行奴化教育,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末期,作为日本侵华的殖民地,中国东北地区工业生产总量已经超出日本本土,东北真正成了日本侵略全中国和东南亚的基地。日本投降后,其在  相似文献   

10.
祝灵君 《当代贵州》2014,(27):66-66
正2003年9月,我到日本研修,期间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中小学教育。日本的小学生上学、放学几乎看不到家长接送。9月下旬的日本东北部天气已经很冷,满大街的学生依然穿着短裤,一点没有怕冷的感觉。而且,在电视节目中,经常播放中小学生组织各种体育比赛,一种以一个个班集体为单位的集体跑步的比赛让我印象深刻,赛后许多学生接受采访,无论输与赢都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集体主义感。那时,我感觉到日本人很善于训练下一  相似文献   

11.
王德新 《世纪桥》2012,(16):18-2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侵略战争。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消极不抵抗政策,拱手将126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送给了日本侵略者,使资源丰富的东北沦为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全中国的大后方。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民族解放的重任,领导东北人民和抗日联军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中与日寇浴血战斗了十四年。  相似文献   

12.
近代工业文明使日本社会富裕了,但是也导致了人类长期在逆境中培养起来的自制力、责任感、同情心、感恩之心、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心等衰退的集结。自杀、杀人、暴力、辍学等"教育荒废"现象频现。为此,日本提出了以"热爱生命,选择坚强"为核心的生命教育理念,希望通过生命教育,让国民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日本生命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意蕴。一、生死观教育生死观,是指人们对生死现象和生  相似文献   

13.
刘战 《世纪桥》2012,(16):46-51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强制推行“国策文艺”,力图以殖民主义思想文化来同化东北人民。为此,日本侵略者全面加强了对伪满文艺界的操控力度,将伪满文艺紧紧地限定在殖民主义文化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面对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黑暗的社会现实,东北人民并没有相信“国策文艺”虚假的欺骗宣传。  相似文献   

14.
王宝梅 《党建文汇》2005,(10):47-4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全境,随即将东北经济纳入战争体制,对东北工业实行垄断性经营,并从日本国内向东北大量转移资本和机器设备,在东北建设起强大的工业。到了抗战末期,日本为躲避美国飞机轰炸,把一些要害的工业部门也转移到了东北。东北的工业飞速发展。据专家估计,到抗战末期,东北工业生产总量已经超出日本本土之上。日本在东北的工业,自然成为同盟国注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立国 《世纪桥》2005,(7):68-70
150万日本侨俘滞留东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大部分日本战俘被苏联军队运走了,但在东北还有不少日侨和少量在医院治疗的日俘及散兵游勇,据当时中国官方统计,大约有150万人左右。对此,国民党政府决定成立日侨俘管理处,力争尽快将他们遣送回国。当时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外事处处长的李修业,被委任为兼任日侨俘管理处处长,另有副处长3名,他们是刘佩伟,齐云阶和彭可复,都是少将军衔。日侨俘管理处办事人员从东北行辕长官部和地方政府机构抽调,共有200多人组成,还有一部分临时工。  相似文献   

16.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11,(8):34-37,39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当年由日本关东军总部设置在长春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映”)基础上,组成一个全新的电影摄制机构——东北电影公司。随着东北解放战争序幕的渐次拉升,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精神,东北电影公司遂于1946年6月在舒群、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东北地区从事鸦片罪恶活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鸦片,人们便会想到19世纪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其实日本在侵华期间也曾从事过臭名昭著的鸦片罪恶活动,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不仅设烟馆,推销烟土,而且还建立了推行鸦片侵略政策的专门机构,广泛种植提取鸦片的原料——罂粟,可以说东北已经成为日本在华实施鸦片侵略政策的中心和大本营.遗憾的是,尽管学界在论述日军侵华方面的文章很多,但在揭露日本在东北从事鸦片罪恶活动方面的文章不多见.笔者以为,从事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让世人较为全面地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的种种罪行,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揭露日本发动对华战争的本质:即不仅是十足的公开侵略,而且还带有违反国际人道主义的罪恶性质.  相似文献   

18.
日本侵略东北以后对东北的教育实施物质上的破坏和洗劫,精神上的虐杀和摧残,并以此为前提建立为其掠夺、灭亡中国服务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奴化教育使青少年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潜移默化地崇尚日本精神、泯灭中华民族意识和民族反抗精神,成为甘愿听从日本殖民统治和压迫之忠良国民、死心塌地为日本侵华效力卖命之汉奸走狗和为其掠夺中国资源效力的劳动力。日本帝国主义在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14年中,通过强制手段把教育纳入了奴化教育的轨道,摧残了东北文化教育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日本侵略东北以后对东北的教育实施物质上的破坏和洗劫,精神上的虐杀和摧残,并以此为前提建立为其掠夺、灭亡中国服务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奴化教育使青少年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潜移默化地崇尚日本精神、泯灭中华民族意识和民族反抗精神,成为甘愿听从日本殖民统治和压迫之“忠良国民”、死心塌地为日本侵华效力卖命之汉奸走狗和为其掠夺中国资源效力的劳动力。日本帝国主义在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14年中,通过强制手段把教育纳入了奴化教育的轨道,摧残了东北文化教育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1,(10):33-34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西北,乌苏里江畔虎东山脚下,距虎头镇2公里。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原中苏边境上修筑的一个军事基地,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留下的极其重要的罪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