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上当     
《法制博览》2010,(5):78-78
人们常把受骗叫作“上当”。其实“上当”的原意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 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开始懒于经营了,就把资金存入当铺做入股的股东,日常的典当营业事务全交给一个名叫寿苎的年轻人来主持。寿苎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对生意却并不精通,处理典当业务非常随便。  相似文献   

2.
当铺在古代也称“质肆”、“解库”,是以“通有无、济缓急”为号召的一种商业。在彼时我国各省各市,无论是通商大埠,还是繁华集镇,到处可见当铺的存在。旧京的当铺,在明代中期,多为徽州商人所开,到了清代又为山西客商把持。清末民初,北京人在典当业中渐渐盘踞。当业一行,在旧京商业中颇具势力,在前清时代,例须  相似文献   

3.
《法制博览》2010,(1):35-35
南宋绍兴十年七月的一天,杭州城最繁华的街市失火,火势迅猛蔓延,数以万计的房屋商铺置于汪洋火海之中,这其中也包括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经营的几问当铺和珠宝店。  相似文献   

4.
小卢 《工会博览》2006,(6):50-50
我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总监,收入还可以,但因为是个购物狂,追求时尚,所以基本是个“月光族”。提到典当行,很多人会想到“当铺”,并且认为走进当铺的是迫于生计的穷人。但是在今夭,典当行已不再是人们在生活所迫时不得已的去处,对我而言,它就成为了我消费与应急巧妙结合的场所,并且在里  相似文献   

5.
奇异的规矩     
近来广东省有些地方恢复典当业,广州市也有人开设了“当铺”。这一行业消失将近40年(1949年12月全面取缔)了,看一看它的昨天,或者可以消除人们今天的神秘感。旧广州的当铺,又名“押店”,一面巨型的“押”字招牌就是它的标志。所有押店一律柜面高耸,外面只留一个狭窄的小窗,来店典当东西的人,需双手高举物件送上“窗口”,给师爷(掌柜)议价。当铺老板为了营利,订下了许多对顾客不利的规矩,大略有以下数点: 一、所典当的一切金银玉器饰物,在当票(发票)上,“金”写作“烂  相似文献   

6.
当你急需一笔资金而又手头窘迫的时候,不少人会想到将手头的金银首饰送进典当行“套现”,但如果你正好还拥有汽车、房产的话,那么它们大可成为你筹资的新渠道。随着上海东方典当行有限公司的开业,房产和汽车典当这两样新事物也随之走近了申城市民。据悉,此典当行在全国规模最大。.国内最大当铺开业  相似文献   

7.
与蒋介石相识 何云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比蒋介石大7岁),祖籍浙江省严州府建德县梅城镇双桂坊.何父盼望儿子以后能连连发达,就为其取名为连发.8岁时,连发进了当地一家私塾,先生为他取了个官名叫何云,字玉龙.何云读了3年私塾后,便辍学在家以种菜为生. 1898年,年已18岁的何云感到呆在家里没有出息,干到死也只是个种菜的,不如当兵去.可何父却坚决反对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一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消息传到建德县后,何云更加坚定了当兵的决心,私下里瞒着父亲报了名.临出发的那天,何母拿出了当年陪嫁的绣花挂袋,让何云去当铺换了几个钱,买了几个烧饼当干粮.就这样,何云走上了吃粮当兵的路.  相似文献   

8.
包利民 《法制博览》2010,(18):46-46
房草 在我童年的乡村,基本没有砖瓦房。那些土坯房,如年迈的老人,在黑土地上不知站立了多少辈,经风历雨,伤痕累累。那些房子,又被称为草房,因为,房顶上,是特有的苫房草。那是一种特别的草,在甸子上生长着,如大地的头发,细而长的茎,中空,秋天的时候,金黄一片。割来,整齐地苫在房顶,防寒耐雨,庇护着一个屋檐下的温暖。  相似文献   

9.
没有真相     
年近九旬的吴冠中在接受采访时,还是那么尖锐锋利。记者问他潘玉良的故事。他说:“潘玉良我很熟。她是很好的人,但是画卖不掉。我们在吹‘世界名画家’呀,像这样的画家在巴黎不知有多少。客观地讲,潘玉良的画不算好,格调不高……潘玉良一直在法国,画得不好,卖不掉,就用宣纸画裸体,也很庸俗,  相似文献   

10.
孙玉祥 《法制博览》2008,(12):23-23
进入无骨时代,人们忘了骨了。 其实,无骨不立,任何人,之所以在,都是因为有骨,你日日悉心抚慰的皮,在骨上贴着,你为之欲望的那一身肉,在骨上挂着。没有骨,你是一摊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