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鹏霖 《法制博览》2023,(17):96-98
本文结合我国近些年《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执行制裁措施的规定和“执行难”问题的呼吁、当前执行案件的司法现状,通过对民事案件强制执行阶段相关制裁措施的研究,认为民事执行制裁措施是促使被执行人能够按生效法律文书履行义务的保障手段,能够推进民事案件有效执行,使执行案件申请人合法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法律权威得以树立,司法机关的公信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进而有效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4,(17):21-21
8月6日,普京下令签署特殊经济措施法令,规定俄罗斯存一年内将禁止从对俄实施制裁的国家进口农产品、原材料和粮食。这是美欧对俄实施经济制裁以来,俄罗斯采取的最大的反制行动。与俄反制行动对西方可能造成的损失相比,西方对俄制裁能否奏效才是看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对抗将如何收场。  相似文献   

3.
雷墨 《南风窗》2014,(11):72-74
<正>美国对俄祭出的金融制裁,被称为"聪明制裁"中的杀手锏。但从经济制裁成功的历史和逻辑来看,造成经济损失与制裁成功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5月13日,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表示,俄方将停止向美国出口发射军事卫星所需的火箭发动机。这是4月28日美国宣布对俄实施新一轮经济制裁后,俄官方首次采取反制行动。美欧对俄制裁会否再升级,端视俄会否"扰乱"乌克兰5月25日的总统选举。在后冷战时期,阵营分明且涉及世界性大国的制裁较量仅此一例。自从一战后经济制裁正式登上国际外交舞台以来,美国逐步成长为"制  相似文献   

4.
刘建伟 《国际展望》2015,(2):111-126,149,150
与传统经济制裁不同,金融制裁具有独特的逻辑基础,它重视聪明制裁理念,强调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制裁对象;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应对制裁合作与执行难题;高度依赖金融霸权所产生的非均等权力。考虑到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性质,金融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一项特权。美国在国内建立了一整套关于金融制裁的法律体系和组织运作制度,并在"9·11"事件之后更加倚重金融制裁的作用,对朝鲜与伊朗的制裁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例子。本文从理论、制度和实践三个层面简要探讨了美国金融制裁这一研究议程,并分析了其对华影响与我国的应对之策,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该项议程研究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欧美联手制裁俄罗斯正在使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受欧美制裁影响,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外资出逃严重,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国际油价连续下降,也使得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结构出现显著变化。总体而言,欧美制裁俄罗斯有可能导致全球的经济冷战氛围再次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一次重大打击。欧美对俄制裁的历程2014年4月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版图后,欧美发起对俄罗斯的制裁。3月,美国冻结了11名俄罗斯官员在美  相似文献   

6.
吴大辉 《当代世界》2016,(10):14-17
正欧俄之间的经济战——制裁与反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导致双方利益俱损。危机常态化与反危机常态化已变成俄罗斯经济的主要特征。美国期盼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断崖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出现。欧俄经济战没有赢家,如果有赢家的话,那么美国则是欧俄经济战背后的最大赢家。2016年7月1日,欧盟理事会宣布,因为俄罗斯未能执行明斯克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保险法对于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义务做出了相关的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的社保义务和责任。但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没有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损害赔偿责任、强制程序不够具体以及对用人单位的处罚较轻等。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全面规定用人单位的义务,明晰用人单位违法社会保险义务所承担的责任,并建立建立补充保险制度,详细规定强制措施的程序等,以确保用人单位切实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强制性是法律的重要特征之一,国家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法律,规定了人们在各种不同情况或条件下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例如规定人们允许作什么,必须作什么,禁止作什么等等,也就是说明确是非、规范行为,要求人们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要求。如果有人没有履行法律规定必须尽的义务或者做了法律禁止的行为,这就构成违法,法律规定违法者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的这种强制性是法律规范实施的重要保证。 法律责任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育的,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甚至是刑事的,一般说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9.
刘世友  刘鹏 《法制博览》2023,(17):30-32
公共交通领域中的安全责任事故或许会违背交通运输管理法律规定与安全生产管理法律规定,因此其刑法定性具有较大的争议,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定义为安全责任事故,同时根据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裁判思路具有非常明显的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是呈现出量刑反制定罪思维。最高人民检察院第25批指导性案例中的第97号案例针对该问题进行相应的确定,对这个指导性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得知公共交通领域安全责任事故的罪名制裁范围标准与适用标准,主要是经过判断违反主要义务的属性明确适用罪名,经过鉴定行为人的责任能力明确打击范围。本文主要针对公共交通领域安全责任事故的刑法归责与治理展开深入探究,首先叙述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其次分析当前裁判思路的成因,最后阐述了如何认定行为人的责任能力,以便于更好地解决公共交通领域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问题,认定安全责任事故的刑法责任。  相似文献   

10.
马双柱 《法制博览》2015,(8):177-178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中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但是对这一新增程序的制度涉及还不完善,尤其对于至关重要的证明问题规定不够完善合理。从这一程序的性质入手,讨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责任、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等问题,对进步一完善该程序的证明制度具有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