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良好道德风尚.因此,重视对此行为的保护,有助于进一步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利和利益,更加有益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公民之间互帮互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文称《民法典》)为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避免公民在做好事时有所顾虑或帮助他人后承担不利后果,为该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法律支持,设定了对行为...  相似文献   

2.
见义勇为为道德所推崇,亦为法律之所荐。鉴于社会道德整体滑坡,对于见义勇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因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的特殊关系,现行民法对其保护形式主要有两种:受益人补偿和责任豁免  相似文献   

3.
李楚翔 《法制博览》2023,(22):73-75
见义勇为行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之一,更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我国也鼓励和支持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尊崇英模活动。同时,各级人民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尊崇英模活动的组织和领导,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有歪曲事实真相,丑化、诋毁英雄形象,侵犯英模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但我国《民法典》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定义和法定范围划分还存在一定的“模糊”,部分人民群众对见义勇为行为也存在一定认知不全面的问题。基于此,下文以见义勇为的行为概述作为切入点,对见义勇为的内涵和见义勇为的法律属性进行解释分析。然后指出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界定特点,说明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界定和见义勇为行为特点,对见义勇为行为可能产生的四种损害类型进行逐一论述,并举例帮助读者对其进行理解。最后,分析了现行见义勇为行为的民事立法,从明确受助者范围、明确补偿标准与范围、过失造成损害时民事责任减免以及增加见义勇为者的报酬请求权等方面,提出完善见义勇为行为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首先明确了见义勇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对见义勇为的基本特征做出探讨,并讨论分析了关于见义勇为行为性质的几种学说。然后列举我国民法对于见义勇为行为保护的法律规定,探讨我国民法对于见义勇为保护的现状,分析民法对于见义勇为保护的几点缺陷,我列举了见义勇为者可以向侵权人、受益人和国家请求赔偿补偿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环境下,侵犯个人信息权和个人隐私权的途径越来越多,形式更加多样化,而我国在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保护方面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加强完善有关法律条文,为保护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提供充足依据。基于此,本文细化分析个人信息全与隐私权的界定及法律保护,为有关立法工作和司法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利昌 《法制博览》2023,(21):151-153
当代社会见诸报端的见义勇为人员因为其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的一些不当行为而受到刑法处罚的案例并不鲜见,而见义勇为这一行为是值得我们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的美德。但目前我国对于具有见义勇为性质人员的处罚与一般人并无二致,甚至在“彭宇”等案的判决中伤害了民众对“见义勇为”这一传统美德在人们心中朴素的期待。见义勇为型不当行为无论是在法理上还是道德上,都值得刑法对其加以更好的保护,具体而言应当体现在侦查、起诉、定罪、量刑、执行四个层面。通过对见义勇为型不当行为的刑法宽容,呼唤良善价值观的回归,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天炜  陶伦康 《法制博览》2022,(11):133-135
本文将从见义勇为的定义出发,分别阐述见义勇为的特征与性质,让读者对于见义勇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更好地讨论后续见义勇为的奖励与保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现状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些许完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法制博览》2019,(31):71-72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地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遇到危险和意外情况的时候都会选择见义勇为,但是其见义勇为的后果却不一定能够得到保障。在民法上我们将见义勇为行为定义为紧急无因管理行为,是一种行政法上公民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协助行为。这就说明见义勇为行为不存在义务的关系,而是由于道德和主观能动性所决定的,即使没有见义勇为也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本文主要针对见义勇为行为中的民法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解决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9.
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威胁学生的安全,而现有教育法律、法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期给社会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和目前教育教学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校园暴力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已经不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校园暴力法律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金兰 《法制博览》2023,(22):139-141
见义勇为是人类社会的高尚义举,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实生活中“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尴尬局面却时有发生。由于全国各地没有统一的见义勇为认定标准,各地对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保障不尽相同,单靠各地方法规不能确保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致使许多后续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依法保障见义勇为者,无疑将对社会的稳定和推进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见义勇为的法律属性等基本理论出发,阐述我国当前对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如何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见义勇为保障机制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