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禽类的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浆膜出现广泛性的、多少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为特征 ,故又有传染性浆膜炎之称。自从 190 4年Riemere报道在鹅群中发生该病后 ,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相继报道了鸭群中流行的情况。进入 2 0世纪 70年代之后 ,该病逐渐传播到全球所有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养鸭业向集约化、工厂化方向发展 ,该病也成为危害我国商品鸭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据报道 ,受侵害的鸭品种主要有北京鸭、樱桃谷鸭、番鸭、康贝尔鸭等。由于该病…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水源丰富 ,鸭养殖业兴旺。但因鸭大批量、高密度的养殖 ,鸭病的发生机率也不断增加。近几年南宁市养鸭业中鸭疫里氏杆菌病却在不断增加 ,已成为危害南宁市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据近 2年对南宁市郊 2 63个养鸭场的调查 ,约有 90 .0 %的鸭场曾发生过鸭疫里氏杆菌病。在发病的 2 3 9个鸭场中 ,有 2 16个鸭场出现连续几批鸭发病 ,每批鸭的死亡率均在 5 .0 %以上。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 ,笔者对从南宁市不同鸭场疑似本病的病鸭体内分离出的 12株病菌 ,进行了鉴别试验、药敏试验和培养特性观察。根据试验和观察结果 ,确诊这 12株病菌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重庆西部地区养鸭场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的分布及耐药谱,对送检的病死鸭进行了细菌学及病毒学分离鉴定;以参考菌株RA1和RA2制备血清,用玻片凝集试验及琼脂扩散试验鉴别疑似菌株的血清型;采取纸片法进行疑似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2株血清型为1型的鸭疫里氏杆菌,分别被命名为YM1和YM2。它们对雏鸭的致病力较强,致死率分别达60%和70%;对头孢类药物、氨基糖苷类及黏杆菌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耐药。上述结果为当地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1999年 7月间 ,江苏省镇江某养鸭场肉鸭发生了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鸭疫巴氏杆菌病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1 流行病学调查该鸭场在 1997年秋对原鸡场改造消毒后开始饲养肉鸭。 6月下旬曾将近百只菜鹅寄养在该场催肥 ,同期购进苗鸭 70 0 0只 ,7月上旬开始陆续发病 ,中旬达到高峰。每日死亡近百只 ,至 7月 15日共有 5 783只发病 ,死亡 3 2 17只 ,发病率为 82 .6%,死亡率为 5 5 .7%。发病死亡的主要是 10 2 0日龄的雏鸭 ,1周龄以内和 3 0日龄以上的鸭没有发病。2 临床表现发病初…  相似文献   

5.
应用ELISA检测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动态变化黄忠黄引贤1)杜伟贤赵心贤伍惠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州510640)鸭巴氏杆菌病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预防本病的疫苗免疫效果不同,许多种鸭场注射疫苗后仍有该病发生,给防治本病带来...  相似文献   

6.
1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 ,从全国 2 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 90日龄患典型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种鸭和商品鸭中分离到 89株血清 5型鸭疫里氏杆菌。对其病原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血清 5型鸭疫里氏杆菌病在我国鸭群感染范围极广 ;分离菌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对小白鼠无致病性 ;各地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 ;各地分离菌株耐药谱很广 ,但对头孢类药物和利福平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省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试验对贵州省三穗县4个养鸭场和安顺市某养鸭场临床疑似RA感染的病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从疑似病料中分离到5株病原菌,分离菌的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均与RA相符;5株分离菌有4株为血清2型,1株能与血清3型和血清11型RA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动物回归试验显示,所有分离菌均可导致雏鸭发病死亡,且能复制出典型RA感染临床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对部分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苯尼考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部分半合成的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均携带aac(6′)-Ib、oqxA、ermF、tet(X)、floR和IntI1等6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表型相符。结果表明,贵州省三穗县目前主要流行RA血清2型,该血清型致病性强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为贵州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省水禽养殖较密集的肇庆地区选择4个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病鸭场和1个未发病鸭场,采集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并用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分离株的血清型.结果表明,该地区流行的鸭疫里氏杆菌(RA)仍以1型为主,但有1株与RA 1型抗血清无交叉反应.对RA分离株进行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极度敏感,对头孢唑啉、新霉素、头孢氨苄高度敏感,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读了《中国兽医科技》1988年第2期34~36页刊载的吴季森等同志撰写的“雏鸭群爆发烟曲霉病继发新鸭病的诊断”一文后,笔者认为有必要与作者及广大读者共同来讨沦一下“新鸭病”这一名词。 “新鸭病”(New Duck Disease),最初由美国学者HendtickSon和Hilbert于1932年首次在美国纽约长岛发现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简称PA)感染时提出的。之所以叫新鸭病,是由于当时该病在该地区属于新发现,事实上,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病。H二氏在当时即分离鉴定了病原——鸭疫巴氏杆菌,其属于一种新的细菌,当时命名为Pfeiffe  相似文献   

10.
从疑似患有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病死雏鹅分离病原菌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PCR鉴定、药敏试验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个分离菌株为Ⅰ型鸭疫里氏杆菌;它们均对22种常用抗生素表现出耐药。这2株鹅源分离株与鸭源鸭疫里氏杆菌处于同一进化支上,与同属rRNA总科Ⅴ的伯杰氏菌属、金黄杆菌属、黄杆菌属的进化关系较近,与大肠杆菌、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进化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