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党建动态     
广东加强干部学历、学位管理最近,广东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通知要求,建立干部学历、学位备案制度,今后凡报读大专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的干部,均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就读前向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学历、学位,在办理干部任免和干部更改学历、学位材料归档时,按照有关政策,认真审查,严格把  相似文献   

2.
反腐资料     
呼市110多名处级干部文凭查出问题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在对市级单位处级干部文凭进行检查清理时,发现有110余人的学历学位文凭有疑问,需要送交有关部门鉴定真伪。呼市从去年年底开始对全市干部学历学位进行集中检查清理。检查对象主要是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干部档案中记载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获得的大专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以及党校学历,特别是在职学习获得的上述学历、学位。这些有疑问的文凭有的是由从未听说过的院校颁发的,还包括只学习了一年就获得的大专以上学历证明…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干部队伍中兴起了新一轮的“文凭热”。应该说,大多数干部出于求知的动机,踊跃参加各种培训班,妥善地处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通过埋头苦学,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但是也有一些干部却挂名攻读学位,“混”字当头,利用不正当手段捞取硕士帽、博士帽。群众戏称这类干部弄到手的文凭是“注水文凭”。干部或利用手中掌握的权,或利用手中可以支配的公款,通过歪门邪道搞“注水文凭”,实现上是“权学交易”,是腐败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转变干部作风,就必须尽快治一治这种变味的“文凭热”,杀…  相似文献   

4.
沈泉涌 《共产党人》2006,(10):35-37
近年来,在干部队伍中出现一个可喜的现象,干部在职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其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但伴随着干部学历层次趋高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干部手中持有的文凭为数不少含有“水分”,有的甚至采取非法手段骗取文凭,伪造学历,有的违纪动用公款,占用工作时间混来“泡沫文凭”。他们将“文凭”或当作提拔使用的资本,或作为装潢门面、满足虚荣的摆设。这种行为虽比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要“雅”一点,但实际上也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斥之为以权谋“学”、“文凭腐败”。如果对越演越烈的文凭腐败不及时制止,那么对干部队伍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则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李强 《党建》2009,(3):45-45
蠡县组织人事部门推出了“三级导师”帮带制度,即指定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县、镇(乡)、村三级干部作为指导老师,共同帮助大学生村官成长。县级“导师”以组织、人事部门中层干部为主,对口专业县级机关中层干部为辅,重点宣讲有关方针政策,定期与大学生村官谈话,并协调镇、  相似文献   

6.
近日,“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全面启动,这是“从严管党”、落文制度笼子越收越紧、发条越上越紧要求的有效措施。在工作中存在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作为、怕作为、乱作为,办事效率低下,或者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和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危时畏缩不前、临阵脱逃的干部,将被组织人事部门召同进行“回炉”学习培训。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干部队伍中兴起了新一轮的“文凭热”。应该说,大多数干部出于求知的动机,迎接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通过自己的埋头苦学,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但是也有一些人并无求知上进之意,却挂名攻渎学位,“混”字当头,利用不正当手段捞取文凭,群众称之为“注水文凭”。  相似文献   

8.
《求贤》2008,(4):18-19
为进一步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2007年下半年市委组织部在全市18个区县范围内,对区县委常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干部进行了一次《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规定基本知识测试,收到了较好效果。按照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工作要点安排。2008年将继续在市委各部委、市直有关单位及有关局范围内进行《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规定基本知识测试,现将有关复习资料陆续刊发,供各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9.
去年9月下旬,成都市委、市政府从纪委、组织部和教育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重点对全市19个区(市)县,110多个市级机关、单位,5900余名县处级以上干部的学历进行了确认,并对近2000名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学历、学位逐个进行了清理,结果发现有450名干部的学历、学位有“注水”现象。因此,今年上半年,成都市纪委对这45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的“注水”文凭进行了降低学位的处分,对3名情节特别严重的干部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这应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它至少表明成都市的党政领导对清理“注水”文凭的坚决态度。可是,我看了报道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心情仍异常沉重。  相似文献   

10.
据《南方日报》报道,在有关机构评出的“2002十大反腐新闻”中,在“市民关注的国内社会热点问题”中,对“廉政建设”问题的关注度首次跌出了前五位。相反,由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四部委联合推出的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重新审查干部学历,严肃查处“文凭腐败”的举措,却赫然列入反腐十大新闻。在去年的“两会”上,“文凭腐败”、“学术腐败”同“三农”问题、安全生产、会计诚信、民工问题一起,成为代表、委员共同关注的几大焦点问题之一。“文凭腐败”已然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热点问题。“文凭腐败”关系到如何用人、用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而不是个小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悄悄兴起了文凭“虚热”的“现象。无独有偶,在干部圈内也出现了此类现象:一些干部单纯看重文凭、学历的升高,而不注重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素质,在学习进修过程中浅尝辄止,甚至不参加面授辅导,考试作弊,让他人代替撰写论文,导致其档案学历很高,实际水平不能与之相符的现象。 产生这种文凭“虚热”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的领导干部参加学习是“形势所迫”,怕没有高学历会被淘汰;有的则把文凭当成追求个人升迁、沽名钓誉的筹码。他们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二是一些高…  相似文献   

12.
博览     
“元旦”问典小幽默博览ANGFENGTONGXUN自鸣得意于化鲤和尚也得有文凭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公司经理正在宣读文件。当读到“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时他读成了“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台下一片大笑声。经理生气了:“笑什...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不见他们平时学习,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公款窃取文凭,二三年后摇身一变竟成了硕士、博士,为自己的升迁“贴金”。这些硕士、博士,学费有公款付,论文有人代写,考试有人代考。自己惟一要做的,就是拿文凭,取得升迁的资格。这种用权力、公款窃取的文凭也是一种腐败。文凭腐败现象,它败坏了学风,使我国的一些学位水准大打折扣。这种“含水文凭”为那些滥竽充数的人打造了升迁的台阶,对那些扎实学习,忘我工作的人是一种打击。如果任其泛滥,不仅损害我国教育制度改革,而且败坏党和干部声誉。透视文凭腐败现象,有…  相似文献   

14.
年终,又到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干部的时候了。笔者发现,近年来一些地方在给干部做考核评定的时候,对缺点和“毛病”的鉴定轻描淡写,存在“公式化”的倾向。笔者认为,考核干部应如实评价,不能只讲“常见病”。  相似文献   

15.
搞好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关键。近年来,民和县认真实施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坚持从培训教育抓起,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监督,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纪检监察和人事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管理和自我约束相结合的干部监督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中共襄汾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辛旭升撰文认为,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真正做到选贤任能,必须注意几个辩证关系。一、尊重知识,注意文凭与水平的辩证关系──文凭不等于水平。在具体工作中,既不能理解为有文凭就有水平,更不能理解为没文凭者都无水平。文凭只能作为参考,而通过考核和考察得出的工作水平才是关键。评价一个干部的水平,要按“德、能、勤、绩”几个方面来全面衡量。对确属人民群众公认的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干部,即使学历偏低,也要大胆地予以及时启用。二、尊重能力,注意文才与帅才的辩证关系──文才不等于帅才。个别领…  相似文献   

17.
王成 《求贤》2007,(10):44-44
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如今,一些官员的学位年年看涨,文凭越拿越高,似乎官帽一变大,文凭也必须“更上一层楼”。然而,这些文凭都是真的吗?其中又有多少水分?显然,这些官员多不是什么尚学之人,文凭是升迁的“门票”,这才是当前官员文凭乱相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指出:“为了爱护干部,党组织要抓好对干部的经常教育、管理和监督。”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监督工作,就是要以关心、爱护干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贯穿于干部的培养教育、考查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官员腐败现象可谓五花八门。在这些腐败中,还有一种新的腐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还在蔓延,这就是“文凭腐败”。“年龄越报越小,工龄越报越早,学历越报越高”的极不正常现象再次向政坛敲响了警钟。虚假的文凭不但害了干部自己,也危害了一方百姓,危害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有些干部的文凭即使是真的,但里面的含水量已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文凭腐败”,已逼近政坛。“攻硕”“攻博”——官场“另类风景”近年来,从政的干部们有不少突然变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戴起了“硕士”、“博士”的桂冠;还有一些干部…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0,(11):23-23
组织人事部门是管干部、选人才的部门,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负有重要职责,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和考验。选人之人必须首先学会做人,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树立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的时代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