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承法部分     
1、什么是财产继承权?为什么要保护财产继承权? 续承人依法取得继承遗产的权利,叫财产继承权。 我国继承法所以要保护财产继承权,①是通过对公民的合法财产的继承权的保护,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以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家庭的生产职能和养老育幼的消费职能,妥善处理社会主义家庭中的财产关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互助,促成社会主义家庭关系的巩固和发展。③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群众中的财产继承问题,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婚姻法》、《继承法》关于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规定,包括夫妻财产制、夫妻间的抚养权利和义务、夫妻财产继承权。夫妻财产关系与夫妻人身关系同为夫妻关系的内容。夫妻财产关系不仅涉及夫妻双方利益,还涉及第三人利益,调整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在坚持男女平等原则前提下,既要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也要保障夫妻的合法财产权益及第三人的利益,尤其注意对弱者利益的维护,如此才能达到保护婚姻家庭、保障交易安全、维护经济生活秩序、促进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婚姻法》修正案确立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夫妻约定财产,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行为的救援,离婚损害赔偿等新制度。探讨这些制度的立法必要性、进步性、具体内容的法理蕴意及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等,将有助于这些新制度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继承权是我国公民不分年龄、性别、出身、职业,依法普遍享有的一项民事财产权利,非依法不得剥夺。我国公民在什么情况下才丧失继承权呢?《继承法》第七条规定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  相似文献   

5.
衣小慧 《理论学刊》2023,(5):99-108
“枫桥经验”作为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成功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但其精神内核“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一直被保留下来,并在不同时代得到传承、充实和发展。民事检察和解制度体现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解决纠纷双重职能,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力体现。《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对民事检察和解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检察和解应遵循自愿原则和合法原则。但有关检察和解的适用条件、具体情形、和解程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应区分不同申诉案件的类型,针对具体情形判断是否适用检察和解。检察和解应按照启动、磋商、审查、备案以及提出检察建议等程序展开。检察和解的性质类似于执行和解,和解协议效力不能取代原来的生效法律文书,也不能作为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公共利益因《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首次以较明晰的方式成为司法审查的直接对象,公共利益司法审查除适用《行政诉讼法》的普适性规则之外,其启动情形、审查对象、判定标准等诉讼要件尚需进一步分析.公共利益司法审查应当开启一种新思路,而在具体审查中则面临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导致的公益不力、变更判决适用范围过小、公共利益事后监督诉讼程序的缺失等问题.在公共利益司法审查的后续研究中,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判例指导制度以及司法建议制度等均是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干部之友》2003,(4):23-23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养老保险金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劳动者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为使其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而给予劳动者本人的经济帮助和社会保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5,(8)
农民的任何合法财产权都应以继承权的最终落实为实际标志。当前,面对农民实体利益的不断变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可以有限继承的客观现实性和理论依据。但由于土地所有权相对于一般财产所有权而言有其特殊性,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必须分类处理:对农民的承包经营收益应实行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而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客体权利的继承是对土地使用权的有限继承,并体现出单独继承和优先继承的特征。同时,应尽快推进《继承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充分发挥承包经营权有限继承、优先继承制度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刍议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难点及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立 《求实》2006,(Z3):41
今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规则》),统一和细化了“五种情形”的监督程序。本文试图从分析当前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难点入手,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五种情形”的监督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一、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难点分析开展对“五种情形”的监督是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深入,但从目前各地检察机关的实践来看,这一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继承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继承法有所不同,是一部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具有中国特色的继承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是继承法的核心。继承法允许继承的公民私有财产,既包括个人生活资料,也包括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坚持继承权男女平等和养老育幼、团结互助是继承法的基本原则。继  相似文献   

11.
父亲甲共有三个儿子乙、丙、丁,2000年某月甲去世后,留下房屋一栋。乙作为长兄已于婚后搬出,房屋由甲妻与老二丙与老三丁共同居住。去年甲妻过世,兄弟三人商量房产的继承,现大哥因为自己有房,想放弃房屋继承权,但由于老大乙和老二丙的关系素来不好,他想把自己的继承份额只给老三。请问,这样可以吗?曾律师解答:对于此类放弃继承权又想附加条件的做法,从法理上来说,是不允许的。因为,如要放弃继承就不应附加条件,亦不应干预其他继承人对遗产的处理。本案中如老大真想把自己的份额转让给自己的弟弟老三,可以先以自己的名义继承相应的份额后再将…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03,(7):47-47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养老保险金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劳动者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为使其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而给予劳动者本人的经济帮助和社会保险。《中华全国婚姻法》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  相似文献   

13.
组工天地     
《支部生活》2014,(2):33-34
思茅:制度保障转作风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思茅区出台了《区级领导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细则》,对领导干部提出了25项具体要求。制定了《思茅区行政效能问赍暂行办法(试行)》,对精神萎靡、庸懒散漫、办事推诿扯皮等7种适用情形和9种问责方式做出具体规定,对7名干部进行了行政效能问责。在全区各单位深入推行主要领导"五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工作制度及廉政  相似文献   

14.
日落复审制度是乌拉圭回合谈判有关反倾销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该项制度在性质和目的上均与原始调查存在着显著差别。WTO《反倾销协定》针对原始调查规定了相当详细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然而,对于具有类似重要地位的日落复审,所涉条款却寥寥可数。因此,如何更好地结合WTO案例与法理,对相关协定条款进行分析,对于准确地认定日落复审规则,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阿根廷油管类产品日落复审案在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方面均对日落复审制度进行了深入地解析,值得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无效婚姻是指违反《婚姻法》及《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违法婚姻,具体是宣告无效、撤销婚姻和不构成事实婚姻的同居关系。在无效婚姻纠纷案中,无效婚姻纠纷财产分割的法律适用包括:一是不同类型的无效婚姻纠纷财产分割的法律适用异同;二是无效婚姻与合法婚姻财产分割法律适用的异同。要公平、公正解决无效婚姻纠纷的财产分割,必须完善无效婚姻财产分割的立法。  相似文献   

16.
赵志强  吴静 《共产党人》2004,(21):33-3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物质生产资料,群众对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的精神,《宪法修正案》将宪法中“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司法》将利益冲突界定为诚信义务人的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的冲突。尽管《公司法》在不断完善利益冲突规则,然而在实践中,利益冲突规则更多表现为规制式、事前禁止的模式,过分强调公司所有权而忽略了公司利益。因此,为了维护公司财产的独立性,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公司归入权制度,避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从而保护公司的利益不受内部人的侵犯。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我国公司法立法史上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对公司法人制度的有益补充。本文根据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法理及法律实践,对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进行了再思考,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标志,也对维护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错案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该规则,不仅有利于减少和遏制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规范执法,准确有力地打击犯罪,保证办案质量。但是,该规则目前尚不完善,在实践中操作还存在一定难度。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司法工作人员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树立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要点备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三个法规文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连任限制、最高任职年限、任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等问题作了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对交流的对象、范围、方式、组织实施、工作纪律、保障措施等作了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适用情形、操作程序等作出了规定。这些法规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