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建军 《人民司法》2023,(28):43-48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是制造芯片的起点,完善布图设计专有权保护制度对发展和提升我国的芯片技术,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芯片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布图设计专有权通过登记取得,但登记仅对布图设计的内容进行确定,而不具有公开布图设计的作用,如此一来,布图设计专有权在性质上属于非公示权利边界的知识产权类型。鉴于此,判定侵害布图设计专有权须以举证证明被控侵权人接触了权利人的布图设计为要件,包括直接接触和推定接触。由于布图设计登记制度存在缺陷和弊端,应从要求申请人明确布图设计的独创性、提交清晰的电子版布图设计等方面进行立法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完善集成电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对策立法保护集成电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这样做可以促进我国集成电路工业的发展进步。我国目前的集成电路产业还十分落后,长期以来,少数厂商不追求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总是想抄袭复制他人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坐享他人现成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集成电路应用相当广泛,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无法以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各国各地纷纷订立独立的保护制度。中国大陆于1995年颁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惟从多数国家实践经验观之,权利人选择以该项规范保护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数量却微乎其微,不禁让人怀疑该制度之实用性。研究权利人不愿透过该制度保护的原因,探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独立保护制度是否有存在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近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信息产业部参与制订的扶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已经上报国务院,不久将要出台。他说,新政策将以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引导示范为主,转向重点扶持与引导示范相结合.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本土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同时,信息产业部将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积极推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并向信息技术领域倾斜,如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转型改革、调整出口退税结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政府采购等,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5.
结合司法审判实践,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保护时间起算点应当以《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第20条为依据,即以布图设计专有权申请日作为保护时间起算点;被控芯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备案的布图设计申请日早于原告请求保护的布图设计申请日,且被控芯片与被告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备案的布图设计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被告生产、销售被控芯片的行为不构成对原告权利的侵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85年-2006年,尤其是2000年以后信息技术领域相关专利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及软件著作权登记的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从总体发展状态、区域对比、国内外重点申请人、电子百强企业、主要技术领域等角度,对信息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态势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从知识产权角度反映近年来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技术竞争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刘建臣 《中外法学》2023,(5):1364-1380
芯片是数字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提供底层算力支撑。立法者专门为芯片行业配置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为芯片设计人从事研发创新提供激励,但其在司法实践中却运行效果不佳,这实则源于赋权模式本身所造成的司法困惑。尽管信息成本理论可用以澄清赋权模式并引导具体制度的适用,但芯片行业实践已与立法初衷相偏离,权利人愈发不依赖布图设计权,实证层面上该诉由的案件在世界范围内都较为少见。在此意义上,修补式制度改进的现实必要性相当有限,而应做出整体赋权模式的变革。芯片行业累积创新的典型特点、模仿自由的考量以及对权利人激励效应的适度维持,证成布图设计权责任规则式的赋权方案,这对中国目前面临的技术封锁而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应立法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给予知识产权保护的客观必要性;依据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特性,从分析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现有的知识产权各法律部门不能给予其有效保护的角度,阐明其作为一项新的、独立的知识产权,应当制订单行法规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国务院《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进行司法保护,是人民法院的一项新的审判任务。做好这项审判工作,将对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鼓励集成电路技术的创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略论布图设计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布图设计权●董炳和集成电路是新技术革命的伟大成果之一,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集成电路的推广应用,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各国纷纷通过法律手段保护集成电路,由此而产生了集成电路法。但是,集成电路法保护的并不是集成电路本身。由于集成电路本...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近年来在半导体芯片上制造的集成电路已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集成电路被广泛应用在诸如计算机、飞机、汽车、洗衣机等众多的产品之中。为了研制和改进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需花费巨大的投资(包括资金方面的投入和专家时间方面的投入).但在实际中却常常出现非法复制布图设计的现象。虽然进行这种复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并耗费一定的投资,但复制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所耗用的投资仅是研制和改进该电路布图设计所需耗费的几分之一或更少一些。因此,对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进行法律保护是很有必要的。对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的  相似文献   

12.
集成电路产业是当今电脑网络技术的基础产业,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集成电路技术成为我国发展最快、最富有活力的技术领域之一,由此会产生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因此,如何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成为近五年来知识产权法律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刘文 《河北法学》2001,19(4):17-19
我国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给予知识产权保护的客观必要性;依据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特性,从分析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现有的知识产权各法律部门不能给予其有效保护的角度,阐明其作为一项新的、独立的知识产权,应当制订单行法规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增强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制定以下政策。 第一章 政策目标 第一条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使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成为世界主要开发和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宗旨为了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以下简称布图设计)专有权,促进我国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根据《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本细则)。  相似文献   

16.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知识产权性质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不同于发明 ,不同于作品 ,不同于技术秘密 ,它是智力劳动的成果 ,是无形的、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以及独立的知识产权客体。我国目前还没有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单行法规 ,只能将其纳入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一俟条件成熟 ,便可制定集成电路保护法。  相似文献   

17.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法律保护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立 《行政与法》2006,(8):105-107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客体,其技术水准关乎一国信息产业的荣辱兴衰。布图设计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非法复制、非法商业利用等,社会危害性很大。各国应当加强立法,依法追究布图设计侵权人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知识产权客体,其保护模式区别于著作权和专利权,但又存在紧密联系,探索出了一条“工业版权”的保护路径。针对布图设计的现有保护机制尚不完善,司法实务中也存在不同裁判观点的现状,在理清布图设计的保护客体、获权要件、保护范围、侵权判断规则和非以“公开换保护”本质的基础上,完善布图设计专有权的确权机制、引入刑事保护措施等强化法律保护,与此同时以利益平衡原则为判断标准,明确反向工程抗辩成立要素、限缩商业使用权的权能范围等权利限制机制,以探索布图设计专有权更优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与循环经济结合的机制来看,高新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是循环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循环经济立法中可持续消费引导制度、扶持科技创新制度、生态工业园区制度的设计又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一、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是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 集成电路的诞生,促进了近几十年来的新技术革命,使世界科技、经济产生了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飞跃。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多功能、低功耗、高可靠性等优点,它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高科技的发展水平。集成电路的生产,需要高精尖的生产设备与复杂、严格的制造工艺,更需要合理、巧妙的电路图设计。而布图设计的好坏,是反映集成电路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