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缩短牛黄培植的生产周期,提高牛黄的产质量,本文探讨了在牛黄形成过程中硫酸化糖蛋白与β—葡萄糖醛酸酶的成石作用。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正常胆汁:取自40例屠宰的健康牛,经解剖证明无肝胆系统疾病。穿刺胆囊吸取胆汁。 2.天然生成胆红素牛黄的胆囊胆汁:取自5例屠宰时发现的天然生成牛黄的胆囊,经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牛胆囊结石(牛黄)形态结构的观察时发现,牛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其断面呈年轮状层叠结构。这一特殊形态结构提示我们:在其形成中必定有一个自身旋转不断层迭的过程。从而,我们提出了胆囊胆汁流体力学的假说:结石核心在胆囊胆汁内不断旋转,将胆红素颗粒、胆固醇结晶及其他成分一层层附着其上,形成胆囊结石。而推动结石核心作旋转运动的作用力,来自胆囊胆汁的涡旋运动。为证实上述假说,我们对牛胆道原位压和胆囊胆汁涡旋运动进行了动态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牛腹腔模拟胆囊内培植牛黄,是解决牛黄药源短缺的新途径。但腹腔内植入模拟胆囊并进行连续性胆汁引流采集,对牛的生理功能有无不良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牛血常规、红细胞压积和血清中钾、钠、钙、镁、铁的含量在术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天然牛黄(牛胆结石)的成因,笔者在采用牛回肠末段切除+胆囊造口置核术培植天然牛黄的实验研究中,对回肠末段切除后的牛胆汁进行成分分析。证实了牛回肠末段切除能够有效地阻断胆盐的肠-肝循环,显著改变胆盐与胆固醇含量比值,使胆汁成石指数增大。 材料来源 笔者在辽宁、内蒙古等地施行本地黄牛回肠末段切除+胆囊造口置核术22例,单纯胆囊造口置核术6例。从上述接受复合手术的22头受试牛中随机选取16头,从接受单纯手术的6例中随机选取4头,均于手术后分期进行胆囊穿刺抽取胆汁标本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5.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是死亡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经过复杂代谢的有机产物。目前天然牛黄甚缺,主要以胆红素代替。为查明猪、牛胆汁胆红素的提取量及其纯度,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猪、牛胆汁:从1989年1~3月在太谷地区采集的80份屠宰猪新鲜胆汁中,随机抽取41份。同年3~5月从3头装有胆囊瘘管的黄牛收取胆汁  相似文献   

6.
为开辟牛黄的药用资源,从50年代起,国内有关部门就根据天然牛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用猪、牛、羊等动物的胆汁人工合成牛黄。80年代初,人工培植牛黄的技术已在国内推广。近年来,一些部门又开始了人工培植羊黄的研究。我们对人工培植羊黄羊的胆囊壁进行了跟观和组织学观察,并测定了胆汁主要成分的变化,旨在探讨羊黄的形成过程和提高羊黄产量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培植牛黄(Cultus calculus bovis)系采用手术的方法,在牛胆囊内植入一牛黄载体(塑料网架),同时接种非致病性耐胆汁大肠杆菌,经一定时间后,在牛黄载体上便沉淀附着结石样物质,即培植牛黄。生产培植牛黄的技术研究,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目前,不少省市正在大面积推广此项技术。培植牛黄能否代替天然牛黄用于中成药生产,其毒理学、药理学及药效学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鉴此,我们于1989年12月至1990年3月,对培植牛黄的急性毒性及主要药理作用与天然牛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牛黄即牛的胆结石,是名贵的中药材,国内货源奇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探索生产牛黄的途径,1974年以来,我国一些单位进行了试验研究。终于试验成功了在活牛体内培育牛黄的新技术。我校1978年开始此课题的研究,于1980年取得初步成果。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动物 利用当地黄牛,不分性别、役用还是肉用,但以壮龄、老龄牛为多。 (二)试验方法 根据自然条件下,牛体内生产牛黄的规律。采用人工手术的方法,在牛胆囊内放置一个核心,并注入牛黄菌,刺激牛胆生成结石——牛黄。具体方法如下: 1.手术部位:确定牛胆囊埋核手术的部位,要依保定方法而定。站立保定时,其手术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羊体培黄模拟试验及牛体人工培黄试验,探讨影响牛体内牛黄形成、增产的有关因素及牛体培黄的成黄机制。培黄羊胆汁部分理化性状及活性成分的动态检测发现,在整个实验期内变化趋势:胆汁pH、粘度升高,胆汁胆固醇含量升高,而胆酸含量降低。培黄牛肝胆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除部分动物肝组织表现为变性、轻度硬化而外,动物胆囊均存在程度不等的粘膜上皮变性、脱落,粘膜下腺体增生或程度不等的腺上皮变性、腺体毁坏,且其病变的性质、程度与牛黄液中菌株的毒力及成黄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适宜载体的植入是牛体人培牛黄技术中牛黄形成的基础;选用弱毒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造成胆囊卡他性炎症是牛黄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动物培黄期间,肝、胆系统的特征病理学改变是胆汁理化性状,成分含量改变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牛双胆囊培植牛黄手术的实验闫青,王春,李建基,朱连德,王振龙(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牛体胆囊内培植牛黄技术已于70年代获得成功,但该法培植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进行了牛双胆囊培植牛黄的研究,即在牛胆囊内的牛黄床和腹...  相似文献   

11.
胆囊内植黄牛胆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李建基,王春,阎青,刘思当,马玉忠(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目前,胆囊内培植牛黄技术成果的推广工作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培植牛黄的形成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胆汁中许多物质可能在牛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胆红素、胆...  相似文献   

12.
牛黄是一种名贵药材,有清心、化痰、利胆、镇惊之功效,是牛黄安宫丸、牛黄散、犀黄丸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所形成的结石。历来靠屠宰时偶然发现而获得,但机遇率很低。为了开辟天然牛黄药源,近年来各地相继开展了牛胆囊内培植牛黄的研究。主要方法是在牛胆囊内填置核心或注入药物,待胆固醇在核心上沉淀附着。此法不但生成速度慢(需一年左右)、数量少(平均10~20克),而且牛黄质量也  相似文献   

13.
以酶病理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胆汁生化分析,研究了石胆酸(LCA)诱发豚鼠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肝胆系统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酸酶(βGCD)、酸性粘多糖及多种胆汁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LCA能造成肝损伤,引起豚鼠增生性胆囊炎病变;肝和胆囊中内源性βGCD活性明显升高;胆汁βGCD含量显著升高,且与UCB/TB比值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进行了多种动物的胆汁引流试验。其中猪胆汁引流术主要采用胆囊插管直接引出体外或在体外连接容器的方法采集胆汁,但此法采集,胆汁和护理动物均较麻烦。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们利用大网膜的生理特性,将植入腹腔的贮存器包裹,可通过贮存器连续引流采集胆汁。(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脆弱艾美尔球虫(E.tenella)卵囊经机械研磨破碎后,将游离出来的孢子囊在试管内用胰酶和胆汁消化,可使子孢子胞囊逸出。 本试验除要寻求胰酶和鸡胆汁的适宜浓度外,鉴于鸡胆汁产量小,不易大量获取。因此用牛羊胆汁代替鸡胆汁加胰酶对球虫孢子囊作了消化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头5岁的役用牦牛,体重80kg,于1987年6月29日手术埋核培育牛黄,1988年11月18日屠宰取黄时,发现其胆囊为双腔。外形如正常胆囊,底部较尖,外壁有脂肪与脂肪带。惟一侧稍突出,呈黑绿色,囊内有胆汁,囊壁软。另侧为黄白色,胆壁较硬。 胆囊剖检 埋核囊腔,比无核囊腔大。两囊之间,是由肌肉和粘膜构成的壁,将两囊隔开。其形状,如心脏的左右心室。有核的囊内无胆汁,粘膜有炎症、粗糙,囊壁增厚(与其他埋核胆囊的病理症状一样)。塑核横位于胆囊上部,靠近胆囊  相似文献   

17.
猪、牛、羊胆囊在农村牧区很容易收集,每到冬季屠宰牲畜的时候,可收集到许多胆囊,天冷胆汁不易腐败便于保存和加工,如有屠宰场的地方更为方便。胆汁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消炎解毒清热药物。十几年来笔者把胆汁加工制成胆粉,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上,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内服或外用,治疗家畜肠炎、脑炎、眼病、创伤等内外科疾病,均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11只恒河猴胆囊胆汁的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并与猪胆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恒河猴胆汁总胆红素(TB)、间接胆红素(CB)和Mg的浓度明显高于猪,粘稠度、总胆汁酸(TCG)、Ca、P和pH值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而胆固醇(CHOL)的值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关脑脊髓丝虫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报道尚少。我们以牛腹腔丝虫成虫冷浸液为抗原,用琼脂凝胶免疫双扩散的方法,对32只山羊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并对其中15只作了6个月的连续检测,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成虫冷浸抗原的制备 在福州市牛羊加工场,从屠宰黄牛和水牛腹腔中获取牛腹腔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培育牛黄牛后期的肝功变化,笔者对培育牛黄后期牛的肝功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健康牛的相应指标作了比较。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从1578头培育牛黄牛中随机选用23头,其育黄月龄为23个月,另选未植核的健康牛27头;作为对照。上午空腹时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待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