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化自信"在当下是一个高频词,同时也是一个值得人们同情的词,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声音"这个地方要重塑文化自信""这支队伍缺乏文化自信""这个作品缺乏精神诉求""这个人缺乏文化自信"云云。有的甚至八竿子打不到一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都会归结于缺乏"文化自信",看来"文化自信"还真是一个"冤大头",这在我们作家、评论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地方官员"不甘寂寞",热衷于报纸上有字、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各种会议、庆典、仪式、宴请上频频露面,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不仅如此,而且还昨天一个"新经验",今天一个"新思路",明天一个"新口号",后天一个"新举措".动辄就大张旗鼓地搞"×大工程"、"×大会战"、"×大标志性建筑"之类的"大手笔".总之,在他那个地方一片政务喧嚣声.这样的辛苦之状,这样的繁忙景象,就一定是勤政为民,就一定好吗?未必.如果搞的是"政务噪音"和"政务泡沫",整天虚张声势,不干正事,不干实事,就不仅不是勤政为民,而是拙政扰民了.  相似文献   

3.
党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2,(16):66
善于倾听交流是"一把手"的基本功各级党政机关的"一把手"位高权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和事业的发展。有一些地方和单位的"一把手",只顾着自己在台上滔滔不绝、发号施令,缺乏在台下的真诚倾听与交流。一个人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离不开众人的帮助。"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只有静下心来倾听  相似文献   

4.
白静 《理论建设》2017,(5):76-79
文化囊括了人类创造出来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自信是基于文化主体、文化客体和文化主客体关系基础之上的深度自信,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崛起和发展的行动指南。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落实文化之"责",增强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坚守文化之"本",培育稳定的文化价值系统;延续文化之"根",搭建通达的文化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说落后于其他地方、一个说还没到一流,这瓢冷水当然不是要来一场"小确丧",而是以自我发问的方式自省。这类"城市自省""地方自省",西安和杭州不是第一个。上个月,两座城市分别给自己浇了一瓢冷水,一个是西安、一个是杭州。先说发生在月尾、舆论讨论比较多的西安。8月24日至25日,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市委全会上,指出西安的"十个短板",又被社会各界称之为"西安十问"。"十问"归结为一个问,就是西安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地方各级党委集中换届之年,如何克服个别地方容易出现的"一个领导一个思路,一届班子一个频道,一个政府  相似文献   

7.
研究曾国藩,他的人才观有其独特的地方,那就是与中国文化的精神紧密相连.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研究曾国藩如何"重人"、"用人"、"识人"、"育人"、"训人"、"律人"、"管人"、"为人",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屯州小记     
他们把那寨子叫作屯州. 初听之下,以为那是一个很大的地方--"州"嘛,苏州、杭州、徐州、泉州、柳州、广州……反正在我的印象中,但凡可以叫作"州"的地方,必定是很大的城市或地方.  相似文献   

9.
"文化扶贫"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中部贫困地区农村由于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制约,以致"文化扶贫"逐渐被"边缘化",加强"文化扶贫"已成为中部贫困地区农村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一、我国中部地区农村"文化扶贫"的现状第一,"文化扶贫"观念落后,文化建设严重不足。一是高达51.7%的领导干部认为""文化扶贫"是个"花架子",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花",对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是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方,而林县人民修建的"红旗渠",则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红旗渠建成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它是"人工天河",是中国农  相似文献   

11.
张文雄 《求是》2013,(12):35-36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务实推进城镇化,必须把提升城镇化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当前,一些地方城镇化盲目扩张,一哄而上,贪大求洋,城市迅猛"长大",导致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有的"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重硬件轻软件"、"重短期轻长远",缺乏产业支撑,有城无市;有的"化地不化人",重物轻人,忽视人的城镇化,城镇建设品位  相似文献   

12.
丁华乾 《红岩春秋》2014,(10):79-79
正现今,杂文很不景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原因很复杂。一些地方的官员,把杂文当"杂音",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悖论?我以为,这要从杂文的历史和功能两方面来找原因。从历史上看,以鲁迅杂文为典型,尽与政府唱反调、发"杂音",不是冷嘲,便是热讽,甚至于掷"匕首""投枪",搞得政府恨之入骨。好在这位旗手解放前就走了,解了国民党一大忧。到了解放后,共产党成了执政党,当然得吸取教训,引导和管控好舆论。首当其冲的就是写杂文的吴晗、邓拓、廖沫沙,还有一大批  相似文献   

13.
正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内容的民主生活会在各地如火如荼展开。批评终归是批评,不管是"避重就轻",还是"似曾相识",总还是能听到一些平时听不到的实话。比如,有人提出"当了一把手,脾气也大了",对于地方官员而言,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据说,这句话来自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关口",干部动议是干部调整的"总开关",也是选人用人的"总闸门"。调整动议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用人导向,进而影响到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2014年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动议"这一环节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既为党组织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领导和把关提供了依据,也强化了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上的责任,把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  相似文献   

15.
贺艳芬 《实践》2007,(10):32-3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的讲话中强调:"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规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不同于一般老百姓的地方就在于他有一些"权力",而老百姓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一个"好官",最  相似文献   

16.
近来有些地方楼市趋冷、房价趋降,房价"拐点"一时成为一个热议话题。房价"拐点"是否到来?各方吵来吵去,莫衷一是。百姓急盼房价"拐点",其实是急盼赶快摆脱眼下  相似文献   

17.
王旦的气度     
时下,一些地方领导口中经常说的词就是"惠民",对于老百姓来说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讲完之后,个别地方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有时干脆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相似文献   

18.
宋斌  闵军 《求实》2008,(Z2)
一、五个GDP的内涵[1] (一)所谓经济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外来投资占GDP的比重.过去,GDP一直是地方政府政绩评估的核心指标,并导致下列结果:有的为追求任内政绩,获取政治资本,往往不顾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计划和"形象工程",不但劳民伤财.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企业的文化认同和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一、文化认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20.
1944年3月,周恩来在延安、王云五在重庆公开演讲,不谋而合地提出了同一个概念——"宪政的先决条件",异口同声地强调"人民的民主自由"、"地方自治",共产党领袖与知识界精英的共识反映了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走向和中华民族的热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