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绿色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经济,或者说是以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政报》2008,(1):23-24
我区是国家畜牧业基地,拥有天然草原面积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3/4。近年来,我区有60%的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沙化,乱采滥挖、乱开滥垦、违法违规占用草地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可利用面积逐年缩小,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严重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影响到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为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有效保护草场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自治区生态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秋华 《今日广西》2008,(14):14-16
林业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项公益事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承担着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满足林产品供给、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林业具有三大功能和三大效益。即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刘晓莉  邢福 《长白学刊》2005,(6):103-103
生态省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1](P7)生态省建设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也是一个全球的目标.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障经济发展,还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同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生态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新选择,即以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全新发展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可见,生态省建设是实践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形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则是构建生态省的前提与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森林锐减50%,使人类生存的地球出现了比任何问题都要难以应付、又亟待解决的严重生态危机。保护森林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地球的前途。以森林资源为经营对象的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林业既是以生态服务为主,向社会提供多种服务的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林业的核心问题是森林资源问题。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说明,依法…  相似文献   

6.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作出如下决定。一、加强林业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孔垂柱 《创造》2004,(6):16-18
在新的历史时期,林业建设必须把保护生态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为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必须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任务,通过植树造林,努力营造山川秀美、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良好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程度;必须把提供丰富的林产品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建立技术领先、设备先进、功能完备、品种齐全和永续利用的绿色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林业生态损害赔偿问题也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的更多关注。然而,目前我国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中仍存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损害价值评估不准确、环境侵害责任难认定等问题。对此展开探索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召开听证会、建立损害赔偿协作机制、咨询专家学者、通过走访办案部门了解实际问题等方法,力求解决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办案中遇见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生态道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建方 《湖湘论坛》2003,16(1):66-67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开展环境教育 ,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是解决环境问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福斯特和著名环境思想家布朗分别提出了组织生态革命和发动环境革命的主张,将他们两人的"革命"思想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尽快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向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跨越.这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生态消费激励机制既能满足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也能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从完善价格激励机制、培育生态消费族群激励机制、形成生态消费环境激励机制以及发展生态金融机制等入手,构建生态消费激励机制,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的内涵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君 《求索》2007,(9):88-89
生态文化概念自20世纪末诞生以来,随着近年来对该领域研究和探讨的不断深入,“生态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在拷问生态环境环境问题。“生态文化”也赫然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何构建生态文化的研究,无疑也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本文以生态环境为剖析点,试探究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建设的理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文章从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机理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了长期以来对农业资源环境的过渡开发所导致“公有地悲剧”下的农业生态失衡,并且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农业生态失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方略。  相似文献   

14.
秦诗立 《今日浙江》2013,(10):50-51
浙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居全国第二位。以"美丽浙江"建设为契机和统领,重估生态价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发展新优势,应成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路径。从战略高度重估生态价值随着优质生态资源稀缺性的凸显、居民对生态品需求的增加,区域生态共建共享的探索实践也取得一定成效,以  相似文献   

15.
叶学明 《今日浙江》2008,(16):48-48
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是促进城市林业和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于文化厚重、生态优美、独具魅力的龙泉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率先实现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镕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经济特别是绿色食品的发展。今年,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的目标,即以生态资  相似文献   

17.
杨威  周松  李雪莲 《前沿》2010,(10):192-194
农村节约型生态经济是解决农村现存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的一种新兴经济学科,针对江西省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新农村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了以农村节约型生态经济解决农村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是生态经济在农村领域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直接威胁着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安全。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已越来越成为全人类普遍关心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 ,不仅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政策和法律的完善 ,而且要依靠人们生态道德素养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们生态道德素养的普遍提高 ,特别是领导干部生态道德素养的提高 ,对改变“先污染 ,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就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一、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最基础的生态文明制度,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生态补偿机制科学与否.不仅事关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且事关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把一江清水送下游,  相似文献   

20.
张伟 《求索》2012,(11):44-46
高效生态经济区以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特征,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以提高区域经济的总体竞争力。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力测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问题。作为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经济发展区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具有典型性。本文以此生态经济区为考察对象,通过模糊聚类研究方法,对其可持续发展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差异,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