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问题的根子在政治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苏联改革政治体制的核心是解决公民与政权分离的问题,消除经济改革的障碍机制,为此,戈尔巴乔夫以列宁提出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为目标,试图通过全民选举苏维埃代表来实现公民与政权的结合,但实践的结果证明此路不通。本文分析了"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行不通的原因和造成的严重后果,总结了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苏联《政治自修》杂志1987年第4期刊载了法学博士Г·马里采夫写的《劳动集体的社会主义自治》一文。该文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发展基层民主自治有一定借鉴意义。现摘译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在吸取苏联政治体制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总结思考建国三十年来政治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对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还需要在新世纪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吸取苏联东欧等国社会主义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科学定位中国政治发展历史方位,加强民主建设,着力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公民政治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较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渐进发展道路,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民主政治的进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我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以改革为鲜明特点的历史时期。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会全以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改革的市场取向。此后,我国的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并在各个领域展开。这样,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从科技体制改革到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19…  相似文献   

6.
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是在苏联经济改革转入实施阶段,困难和阻力愈益严重,党内争论激烈的关键时刻召开的。这是一次被称之为“决定改革命运”的大会,中心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并提出了一个进行“根本改革”的总体方案。现将会议反映出来的政治体制改革新动向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举办了《苏共十九次代表会议及其政治体制改革》专题学术讨论会。与会者认为,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1)在一党制原则下铸造新体制;(2)在苏维埃体制下实行权力相对分立与制衡;(3)在国家管理上实现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比较有弹性的机制;建造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巨大政治平衡器;(4)实现苏联权力重心的转移,即将这一重心由党的系统转到国家权力机关系统;(5)建设法治国家,使法律取代行政命令成为调节社会生活的第一准则;(6)建立保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苏联共产党执政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已到晚年,列宁依然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从列宁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深入分析和阐述了列宁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列宁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的积极的评价,希望以此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些许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创办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杂志,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最近即将创刊。 一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历史性的重大课题提上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不论是从我国30多年来所走的曲折道路的角度,还是从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来看,这一抉择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苏联共产党执政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已到晚年,列宁依然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从列宁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深入分析和阐述了列宁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列宁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的积极的评价,希望以此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些许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理清思路是进行选择的前提。政治体制改革较之经济体制改革其难度和风险更大。文章提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着三重选择,即改革的模式选择、改革的时机选择和改革的突破口选择,并在具体展开上述分析的过程中较深入地讨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问题,最终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三重选择提供了一个明晰的解说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鲜有从党代会报告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而作为改革两大主体工程之一,十二大以来,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历届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报告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挥棒和指南针。本文拟从党代会报告的角度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着重谈了党政关系改革、选举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由中央党校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和有关单位发起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已经国家体改委批准,现正在积极筹备中。预计近几期内即可正式成立。 党的十三大以后,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一个重大历史课题进入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从小平同志1980年8月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到十三大政治报告,历时七年零两个月。这个事实表明,一方面,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从理论思想到实践,需要有一个宣传过程,理解过程。而在理论付之实践以后,由于实践引发的新问题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界不少人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并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发展的“瓶颈”。这次四中全会《决定》,虽然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专门决定,但这个决定却包含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内容,它体现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着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大大向前发展了。第一,理顺党政关系,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既适度分权,又形成合力。社会主义国家传统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邓小平说过,它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总病根。这次全会《决定》对党政职能分开问题作出新的规定。例如在领导经…  相似文献   

15.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进行50多年了。这50多年中,特别是近30年来,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虽然有过反复,但是总体上说,已经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进展。其中尤其可贵的是,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和研究这些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重要价值。王贵秀教授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一书,就是对我国长期政治体制改革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一个可贵尝试。在该书中,王贵秀教授通过总结政治体制改革经验教训所提出的几个问题,以及他对这几个问题所阐述的理论见解,突出表明了这样几个重要观念,即政治体制改革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改革正向纵深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先行的改革模式造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政治体制对经济的不适应逐渐凸显,政治改革势在必行。行政体制作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结合部,是大规模启动政治改革的前奏,行政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是政治改革的基础。将行政体制改革纳入法治化是行政体制对建设法治化国家的有力回应,也是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尽管邓小平没有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但毫无疑问,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性的历史基础。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既是启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的标志性文献,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的一个历史起点。1986年至1987年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设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想的雏型。1992年"南方谈话",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针,更是将实际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正式将"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和制度化发展"的要求。联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甚至是对中国改革全局的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实际上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重要路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苏联经济体制的研究一直较为重视。当前,我国的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阶段,要解决的问题甚多。在此背景下回顾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其经验教训,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的问题有:对苏联剧变根本原因的看法;苏联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历次改革失败产生的严重后果;改革的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香港《文汇报》上发表了文森荣写的一篇题为《李光耀推崇中国改革》的文章。文章谈到苏联哈萨克加盟共和国聘请李光耀担任它的经济改革总顾问,并邀请他在哈萨克最高苏维埃演讲。李光耀在演讲中赞扬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道路。现将这篇文章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