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浴血长征     
正在长征队伍中,有近3万名福建子弟兵。他们担负着前锋或后卫、政工或后勤、侦察或救护等重要任务,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长征到达陕北时,福建子弟兵仅存2000余人。牺牲的福建英雄儿女之中能留下姓名的仅仅数千人,大部分则成为了无名英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6,(11)
正"一道道那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深秋时节,陕北高原依旧满目苍翠。走进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胜利纪念馆广场,一个正激情地吹着冲锋号的红军战士雕像映入眼帘,仿佛正在播放的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就是他吹唱出来的。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登上象征长征走过二万五千里的250级台阶,站在高高耸立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前,听着讲解员深情讲述曾  相似文献   

3.
1934年下半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严重危害及其军事上的战略错误,红军苦战不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准备,并于1 934年7月23日电令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部队首先退出湘赣苏区,转战湘黔边,一则牵制敌人,策应中央红军突围,再则进抵湘西,与黔东特区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与红六军团会合后改为红二军团)会合,创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长征是我党、我军在第二次国内大革命时期最为艰辛的阶段,红军为保存有生力量,不断打开革命新局面,与围追堵截的100多万国民党武装进行了近600次战役战斗,许多后人对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取泸定桥等著名战役有所了解,但对1935年8月红四方面军通过草地后,在包座地区进行的一次胜利的进攻战——包座战斗却了解甚少。这次战斗不仅歼敌胡宗南第四十九师和包座一线之敌,在红军战斗史上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红军北上扫清了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通道,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值得记述。  相似文献   

5.
湘江血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打得最激烈,也是损失最大的一仗。当年,作为红三军团政治部保卫局侦察部的一员,我亲历了这一场让我终生难忘的战斗。离别苏区1934年10月,我所在的军委训练五团驻于都城内,当时我任团特派员,直属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领导。我的任务是做好部队纯洁工作,了解部队的政治思想和部队人员成分,并在每个连队的班内发展优秀青年的网员(每班2到3人)。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调我到中革军委工作 1932年11月上旬,我和沈邦翰、邱秀山率连城县游击大队攻克四堡乡之后,又回到了我们原来驻的山上.不久,我接到团省委转来团中央的通知,要我立即到团中央报到,准备到中央团校学习.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6,(10)
正参加长征的红军共有四路,分别是: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这是长征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路,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期间,四路红军共进行各种战役战斗600余次,其中师以上规模120多次。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这里,选取四路红军的几个典型战役战斗,从中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相似文献   

8.
9.
《湘潮》2016,(2)
正湘江默默地流淌,流向远方,岸上的灌木密集葱郁。原本波澜不惊的江流里,几十条小船散乱而随意地停泊着,水田里一些居民漫不经心地耕作……在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前厅,一幅油画展现了兴安县界首镇1934年前的景象。这里,因80年前发生了一场惨烈战斗而闻名于世。"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1934年,中央红军在这里打响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大战役——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中央第一、第二野战纵队8.6万人  相似文献   

10.
浴血战湘江──回忆长征中突破蒋介石第四道封锁线时红十团的战斗情况张震第五次反"围剿"后期,1934年8月,我身患疟疾,在驿前防御战中右手又负伤,身体十分虚弱,不得已住进了红军后方医院。整个第五次反"围剿",仗打得很不痛快,感到有劲无法使的滋味。从广昌...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6,(9):87-87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这时,蒋介石才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调集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150公里的湘江两岸放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红军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26日,红一、三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二、四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30公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就这样白白丧失了。  相似文献   

12.
刘宁 《求是》2022,(1):54-59
1934年,在广西桂北一带发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在这场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战役中,数万红军将士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以损失过半的沉重代价,掩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为红军保存了骨干力量和珍贵火种,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而又极其悲壮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正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遭到严重失败,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党中央领导人博古和李德被迫放弃抵御敌人的计划,决定撤出中央苏区。10月11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项英签署发布了关于将中央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实行战略转移的命令,这个战略转移后来被称为长征。10月上旬开始,由中革军委、红军总部各直属机关组成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过广西突破湘江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八十年后深情纪念,缅怀先烈,让历史告诉今天和未来,同时引发思考,如何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高校有"科学研究"与"文化传承"的使命,长征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如果上升到"红军学"对其进行研究与传承,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注重内涵发展,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5.
拉法位于吉林省蛟河市以北9公里,解放以前,拉法是一个仅有180户人家的小村庄。新站在拉法以北6公里,是一个拥有900多户人家的小镇。它们是长图(长春至图们)和拉滨(拉法至哈尔滨)线上的一个铁路枢纽,四通八达的公路也从这两地穿越。 拉法、新站战斗是指1946年6月7日,我东北民主联军一师和二师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挥下,在  相似文献   

16.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史上最惨重的一场生死决战,惨败的主要原因:客观上是敌我力量的悬殊,主观上是左倾中央领导人政治上的错误领导。其历史意义是促成了红军的历史转折和战略转兵,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准备了条件,铸造了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同时具有激发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强大团结和廉政建设等现代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征之歌     
当一个人读一本书,这样的过程我们一般把它当作一次知识或智慧之旅。我们愈来愈发现:投入这一旅途的真正的读书人排斥热闹。拒绝集体起哄。真正的读书人是孤独而沉默的,起码在他手捧书本埋头而读以及心有所得而执笔为文的时候是这样。古时的人只要条件许可,他们会在深山筑屋,在竹林中架巢,总之是将读书作为个体的行为来进行的。只有在不读书的时候,他们才在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8.
粟裕大将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著名军事家之一。在他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代名将的漫长征途中,他曾六度负伤。这种为了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敬仰。  相似文献   

19.
<正>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红军在广西桂北湘江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战役,史称湘江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经过一番苦战,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湘江像一条翠绿的缎带,从岳麓山下缓缓流过。与岳麓书院隔江相望,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这里,既是我军综合大学的最高学府,又是国防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国防科大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系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手段,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不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1项,为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