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因为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有共同的价值,即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每一项都离不开法治,没有法治就没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立法、执法、司法、法治监督、法治文化的职能作用。构  相似文献   

2.
以法治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审视和优化警察执法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自由秩序原则和民主法治精神构建警察执法和谐的关键所在。以自由秩序原则和民主法治精神构建警察执法和谐是法治理性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是警察执法和谐的真谛;体现法治理性的宽容精神是警察执法和谐的需要。警察执法和谐呼唤体现法治理性的积极守法精神。培养积极守法精神对于促进公民理性守法,警察理性执法,实现警察执法效益的最大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宏伟蓝图, 尽管涉及诸多方面,但公平公正是其主旋律。如何公正执法, 保持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公安工作面对的新课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新型公安执法观念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首先应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实现法治的关键环节又在于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目前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政府转变执法观念、健全行政法制、规范行政执法、加强监督、坚持依法行政,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韶华 《中国司法》2005,(12):82-8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总书记对“和谐社会”内涵的阐述表明“民主”与“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而与法治紧密相关的司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本文就是对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司法是法治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实行法治,必须强化司法能力建设进行了探讨。一、和谐社会必…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它是公安司法工作的重要指针,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具有重要的影响。侦查讯问程序中必须自觉贯彻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努力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必须深刻认识公正执法的极端重要性,树立新型的公安执法观念公正执法是社会和谐的大前提,是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公安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形势需要还不相适应,内部违法违纪、执法犯法屡有发生,对公安执法非议依然不少;以公正执法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改革公安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当前要正确理解、贯彻双重领导体制下的公安执法范畴,通过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严防冤案错案,坚决走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之路,落实执法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必须深刻认识公正执法的极端重要性,树立新型的公安执法观念:公正执法是社会和谐的大前提,是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公安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形势需要还不相适应,内部违法违纪、执法犯法屡有发生,对公安执法非议依然不少;以公正执法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改革公安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当前要正确理解、贯彻双重领导体制下的公安执法范畴,通过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严防冤案错案,坚决走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之路,落实执法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9.
赵阳 《法制与社会》2012,(15):149-150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正在经历一个全方位的突破原有模式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复杂进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由利益冲突引发的治安问题增多,公安机关作为执法的重要部门,怎样实现法律直接关系到法治的实现状况、人权能否得到保障以及社会的稳定。用公平正义理念进一步规范公安执法工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信仰以及实现公安执法规范化、树立公安队伍的形象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安机关如何联系公平正义理念重新理解其角色定位、转变其功能,是当前社会转型期公安工作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指导我国刑事司法工作开展的基本政策,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公安工作的实际情况看,要全面、有效地贯彻、执行好"宽严相济"的政策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认真研究并准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我们公安刑事执法理念的转变和升华、对于有效预防控制犯罪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新祥 《政法学刊》2005,22(4):83-84
在计划经济时期公安行政执法取得了很大成效。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在转型,政治体制在完善,政府职能在转型,为此公安行政执法必须加快转型,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赵远 《政法学刊》2005,22(5):88-91
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理 应成为人民警察执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警察必须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法治的支撑,丽法治系统本身就应保持和谐.行政法治作为法治的一个子系统,不仅应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外部系统保持和谐,而且在其系统内部亦应保持和谐统一.在行政法治系统中,以行政执法为中心,首先应实现行政执法系统内的和谐.同时应保持行政执法与行政立法、行政司法和行政审判之问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执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社会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而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是实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要求,本文从行政执法的角度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执法的影响,以期待完善行政执法质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安全国内法保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乔兴旺 《河北法学》2008,26(1):42-48
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发展国民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物质基础。为维护粮食安全,中国必须采取、完善包括技术、经济、行政、法律等多方面的保障手段和措施。基于此,中国必须针对粮食安全国内法保障目前所存缺陷,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国内法保障。第一,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及粮食安全国内法保障工作,加强粮食安全国内法保障理论研究,切实把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国内法保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来抓;第二,重新定位粮食安全国内法保障指导思想,将科学发展观与粮食安全观彻底贯彻于粮食安全国内法保障中;第三,恰当确定粮食安全国内法保障目标,合理界定粮食安全国内法保障原则,优化粮食安全国内法保障框架;第四,抓紧制定与完善粮食安全立法规划,集合中央与地方力量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国内法保障;第五,严格粮食安全行政执法,加强粮食安全行政执法监督,确保粮食安全法律制度得以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6.
行政执法在我国法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深层次问题。仅从行政执法自身来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难以治本。应当从公民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关系出发,以公法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行政执法,大力推进立法民主化、科学化,发扬公民自觉自治,合理配置国家权力,健全纠纷解决机制,重构行政执法,加强法律实施,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王龙天 《政法学刊》2005,22(1):19-21
作为具有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职能的公安机关,其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是执法。公安工作有没有进步,公安机关控制社会面和遏制犯罪的整体作战能力有没有增强,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作风形象有没有明显提高,最终都要通过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的高低体现出来。公安执法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民警的素质。主办警官制就是探索出的一种有利于规范执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法的合作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乐民  高全 《法律科学》2008,26(4):59-65
行政合作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共同行动的实践理性活动,是对传统公私法划分理论和管制行政法的超越,是一种新的行政法理念和模式。行政合作是行政法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行政合作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价值,对建立和谐、信任的官民关系和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加强对行政合作的法理研究,创新行政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霖 《政治与法律》2020,(5):105-115
环境行政执法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以威慑式执法为主,执法实践陷入执法者与违法者对立冲突之困境,需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契机,向新的执法方式转变和发展。随着环境立法的发展,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经历了从政府管制到政府与社会二元合作模式,再到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元互动模式的转变,形成了新时期社会共治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社会共治理论相契合。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构建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系统提供了互动前提与理论支撑。以此为基础,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的实现需要生态环境行政机关让渡权力空间,以吸纳企业协商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