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丽平 《学理论》2013,(9):195-196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在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服务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实施以"学分制"改革为抓手的教学改革,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才能真正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求知》2015,(1)
<正>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称中国共产党为"完全新式的"的政党,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以往从未有过的建党原则和组织方式——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方式。把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架构形式,正是这种组织架构形式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思想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学理论》2011,(9):1-4
9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特有的政党文化。追根溯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的内在源泉;近代西方思想的冲击和洗礼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的外来流源;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传播和传承,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走出了东西"两种文化"的困境,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思想精神新支点和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为实现共产主义价值理想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无数共产党人以鲜血和生命熔铸出爱国、牺牲、奉献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阶段分别形成了独具时代感的价值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价值体系的发展与演变中,能准确窥见其价值观"变"与"不变"的演进逻辑。"变"是现实赋予价值体系以新思想和新内涵的客观要求,"不变"是中国共产党对立党初心与历史使命的执着坚守。作为中国共产党价值体系百年变迁的现实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革命理想主义价值体系在"正-反-合"辩证逻辑发展中的价值传承与思想创新,也是革命理想主义价值体系在新时代的升级版本。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1)
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力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力的价值品性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力的内涵体系为逻辑起点,从历史发展脉络中进一步挖掘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力的多维价值意蕴。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力是党和人民取得革命建设胜利的压舱石、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南针、党和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重要时间节点,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再次印证了党的领导的重要作用,在传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在百年沧桑巨变中科学阐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百年砥砺奋进中开拓出了人类文明发展新格局,在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的"两个百年"交汇之际绘就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更加璀璨、光明未来的新华章。  相似文献   

7.
马晶 《学理论》2011,(24):43-44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在治理国家时就非常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努力探索和总结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以德治国"战略是我们党经历了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以德治国"战略探索历程启示我们"以德治国"关键要加强"以德治官";搞好道德建设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道德原则建设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1,(5)
中国共产党防控执政风险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表明,中国共产党以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作为防控执政风险的指导思想,以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防控执政风险的执政起点、目标和归宿,以依靠人民作为防控执政风险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是对于中国共产党防控执政风险指导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实现了对于中国共产党防控执政风险的现实构建。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1,(9)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其领导力不断增强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征程中创造了伟大的历史性选择、历史性转变、历史性变革、历史性转折和历史性成就,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领导力,贯穿其中的一个主旋律就是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亟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为着力点、以自我革命的魄力培育与时俱进的创新力量以及弘扬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概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领导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彭真称井冈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为什么说井冈山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呢?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  相似文献   

11.
程金蛟 《理论探讨》2005,(3):113-115
党的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日缺乏历史根据.一大前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党的全国组织,上海的中国共产党对其他地方党组织发布<党纲>和<中国共产党宣言>以发挥领导和影响作用;从"南陈北李"对一大认识看,一大并不是党的成立大会.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  相似文献   

12.
站在"两个一百年"辉煌的历史交汇点,抚今追昔: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从政治上"站起来"了;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经济上"富起来"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团结带领下,中华民族从强党、强国、强军的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军队治理的实践中"强起来"了。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社会发展进行美学审思,认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未来发展路向将是从"强起来"到"美起来",展现出中华民族美好发展的全新图景。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之所以创造了"中国奇迹",主要是因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为主线,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价值旨归。新时代,要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就必须从四十年的历史经验中准确把握改革开放的基本规律,坚持抓紧"主线"不放松,围绕"主题"不跑调,坚守"价值旨归"不变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阶段。研究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历程得出的主要启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这既是目前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和主要启示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21,(9)
正百年党史,熠熠生辉。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独特的经验和启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三个一百年"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集中到一点,就是为践行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彻底改变近代中华民族苦难命运的百年,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是根本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命运的百年。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21,(10)
正中共中央宣传部近期发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文献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纲领,通过大量史实和详实数据,回望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伟大征程,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生动实践和辉煌成就,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依靠谁、为了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大命题。这一重大命题,吸收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是对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只有彻底把握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关键内涵——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享有,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一、"三个代表"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建党学说的基础上,以时代发展为依据,以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为目标,以新的思维方式构思的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纲领 首先,在对共产党的认识上,由过去从本体上定义共产党,转为从本体与功能相结合上概述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黄秋菊 《学理论》2013,(18):146-147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经历了从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简称"二为"方向)的转变,这一转变打破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形成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一元文化格局,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新局面。通过"二为"方向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的分析,说明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观,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21,(10)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令人倍感振奋和鼓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创造了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伟大的奇迹,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为全人类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