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斌  刘玥君 《欧洲研究》2022,(6):108-130+7-8
由于国际生产分工的深化与经济体相对实力的变迁,多边贸易体制中共识、普遍规则与严格执行“三原则”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当前WTO谈判陷入困局。诸边贸易协定通过简化谈判议题、缩小成员范围的方式,为破解全体成员“协商一致”下“一揽子协定”难以达成的僵局创造了新思路。但诸边贸易协定也存在一些弊端,目前封闭式诸边贸易协定的排他性侵蚀了最惠国待遇原则,而开放式诸边贸易协定面临“关键多数”难以达成的困境。WTO改革的关键是平衡好“公平”与“发展”的关系,既要发挥中美欧等贸易大国的引领能力,保障协定公平有效;又要基于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激励更多发展中国家参与。作为WTO核心成员,中国应正确处理中美关系,稳固中欧关系,选择性引领开放式诸边贸易协定,主动加入封闭式诸边贸易协定,积极推动诸边贸易协定多边化进程,赢得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郭小沙 《德国研究》2005,20(1):15-20
2004年德国内政与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互不信任.政党与政党间的不信任、政党内部的不信任、政府与社会的不信任、德意志民族与伊斯兰移民的不信任,从而所造成的复杂矛盾和严重对立,甚至对抗,构成去年德国内政与社会动态的主线.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美国的人口状况有了新的变化。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年轻化趋势明显,结构日益多样化,且人口中心持续向西南部迁移,这些发展态势对于美国而言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如果保持现在的出生率和移民速度,美国将持续享受人口规模所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日趋多样化的人口结构正在使美国变成族裔问题越来越突出的社会,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冲击着盎格鲁—新教文化的主流地位。出于忧虑与恐惧,信奉新教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保守势力大搞"恐惧政治"以维护他们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爱国者法》的通过、"茶党"的兴起等一系列事件都体现了保守主义势力在政治上对多元文化主义兴起的强烈回应。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社会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探索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从“粗糙摆平”到“精致治理”的社会矛盾纠纷治理转型,体现了国家治理理念的深刻变化。本文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阐释新时代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的目标,并通过该机制运行的地方实践,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的总体脉络,为进一步建设成熟和稳定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布朗肖认为,西方哲学史上一切有关死亡的哲学话语事实上都是对死亡的篡改,将死亡简化成积极的那一面,即与主体相关的那一面,而真正的死亡却从未被思考过。在现代哲学的语境之内,死亡更是被纳入了主体性的权利范围之内,尤其是作为死亡的一种极端形式的自杀,成了这种主体性的死亡观膨胀的极致。而布朗肖通过分析自杀中存在的两重悖论,而实现对自杀的解构,从而也使主体性的死亡观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6.
王俊生 《当代亚太》2019,(2):126-154
文章从国家实力、合法性认同、关系互动等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二战后东北亚安全秩序稳定的因素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体现在三个悖论上。其一,美国希望继续主导东北亚安全秩序,但越来越力不从心;其二,尽管近年来中国日益强调要在地区秩序走向上发挥更大作用,但难以撇开美国实现角色提升,遑论单独主导东北亚安全秩序;其三,中美关系的竞争与合作将维持下去,且有滑向竞争加剧的倾向,对东北亚安全秩序而言,意味着维持现状的可能性较大,但又有出现类似冷战格局的可能,这显然违背中美两国与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针对上述悖论,文章基于现实条件、第三方态度、中美两国的意愿等,提出了在东北亚安全秩序构建上应推动"中美双领导体制"的思路。这一思路既符合目前东北亚安全秩序影响因素变化的趋势,也符合中美两国与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在构建上面临的困难包括两国实力差距仍较大、缺乏地区整合机制以及中美秩序观不同。面临的有利条件不仅包括实力变化趋势与利益共享特点,还包括中美两国的重要性对于该地区其他国家而言均不可替代,随着朝鲜与美国关系的改善,中美在该地区将不存在敌对国家。在构建上,中国应继续把注意力聚焦到包括经济发展和国内治理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建设、逐步整合东北亚地区、持之以恒地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以朝核问题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领域,以及加强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8.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对于不少美食家而言,他们要与野味挥手作别了。此去经年,便纵有千种嘴馋.更与何人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不意味着人必然就是蚕食万物的尺蠖.况且这个尺度是随着人类更加文明而不断调整的。我们何妨将野生动物当成乡邻呢?不再挖陷阱、设罗网,不再围剿、猎杀而后快,学会与它们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9.
龚艳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4,19(1):20-24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冲突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的形式展开.这个观点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争论.德国资深批评者之一哈拉尔德·米勒专门出书分析并批驳了亨氏的这一观点.本文从两人观点的"冲突"入手,对两人观点的"共存"进行总结,从而点出米勒眼中的世界秩序,亦即文明的共存.  相似文献   

10.
人的安全是一种将人视作安全主体的全新安全理念。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开始接受人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东盟试图从广义上来理解人的安全并突出其免于匮乏的自由的一面,在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的关系方面东盟强调两者的互补性,在与人权相关的干涉等问题上则固守其传统的东盟方式。东盟之所以能够接受人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因为冷战后地区安全环境的转变、地区已有综合安全观的积淀、非政府组织的推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从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实现国家统一已经20余年的德国广受国际社会的关注、质疑和诟病。"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问题又在困扰德国、欧洲与世界。对此问题,本文认为:"德国的欧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德国处于怎样的状态,其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冲击作用一直存在;二战以后的欧洲一体化致力于"欧洲的德国","接纳德国"同时又"防范德国",已经取得巨大成效,德国开始奉行一种具有"‘文明国家’内核的现实主义的‘贸易国家’外交政策",至今未变;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德国在"欧洲的德国"(原则层次)框架中推行"德国的欧洲"(操作层次),包括发展同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关系,是着眼于国际政治的结构性变化,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势之使然,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缅甸政治转型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不断深入,一股佛教极端主义浪潮随之高涨,成为社会冲突与局势动荡的催化剂。缅甸佛教极端主义是缅甸现代政治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多元主义恐惧症",其作为一种政治修辞成为执政者建构统治合法性的工具。但这一现代性宗教现象并非凭空出世,缅甸佛教悠久的入世传统是其根源与土壤。本文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视角来解读缅甸佛教极端主义,试图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其踪迹,并在现代缅甸政治转型的场域中探讨其发生学的动力与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以一种相悖相成的方式塑造着美国的精神力量,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构成了理解"特朗普现象"的基本视角。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各届政府均未能在追求"机会平等"的基础上平衡"结果平等",导致中产阶级和低收入者成为"输家"。奥巴马的应对政策进一步激化了美国社会的矛盾,酿成白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在这些因素的叠加推动下,美国多呈乱象,反精英、反全球主义、民粹主义狂飙突起。在这些乱象的背后,有一条潜流贯穿其间,这便是"美国梦"的衰弱。特朗普正是迎合了这股潜流,通过疾呼"重塑美国的伟大"等口号暗示了对重建昔日白人特权的渴望,重燃了白人中产阶层和蓝领阶层对"美国梦"的信心,最终实现了"逆袭"。  相似文献   

14.
欧洲文明进步史观是基佐史学思想中最为绚丽的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既有其自身的天才因素在内,但更主要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和自身学术成长历程。“欧洲”观念、“文明”观念的广泛认同,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现实是基佐欧洲文明史观生成的基础和动力;吉本、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赫尔德、圣西门等人的史学思想则为基佐文明史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滋养。基佐将欧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动态性、持续性、和谐性等进步特色,以文明事实的方式陈列了出来,充分展示了欧洲社会文明史的进步过程、趋势和方向。他对欧洲文明的分析充满了哲学的蕴意,既显示了他的史家功力和现实关怀,又使得他的文明史魅力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5.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3,18(1):10-16
"迟到的民族国家"与"超前的民族国家"乍看起来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但对于21世纪初的德国来说却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用这两个概念来探讨"新德国问题"的发展前景,是本文作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的敬语被普遍认为是"尊重他人"的表达形式,通过敬语的使用,可以区分对话双方的上下、亲疏远近、内外关系,也可以表现场面的郑重。现代敬语中已有很多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和研究,但是,敬语所表达的并不仅限于此,它还可以表现说话人自身的"品位"。文章在对有关先行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以近年来播放的日剧中人物的对话为例,通过对不同人物使用敬语情况的考察分析,发现敬语在表现说话人自身较高的品位和良好的涵养或是显示其身份和社会地位上确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冷战,创建和塑造了一个“政治的西方”,同时它也成为1945年建立的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国际宪章体系中最重要的次级秩序之一。1991年冷战结束时,人们认为与之相关的机制、实践和机构(尤其是北约)也会解散,从而产生积极和平的新实践。然而,“政治的西方”却以胜利者自居,其实践和意识形态也变得日益激进和具有扩张性,声称自己具有某种普遍性,从而导致冷战所特有的消极和平卷土重来,引起了2014年“第二次冷战”和后来的乌克兰热战。但是,“政治的西方”只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西方。另有一个根源于古代的“文化的西方”,今天依然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和科学属于这个西方。俄罗斯当然是“文化的西方”的一份子,并且在过去的一千年里为之贡献良多。还有一个形成于过去500年间的“文明的西方”。这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时代,但也可以看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繁荣。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往往有些暧昧,既不断发现自己在现代化模式上落后于西方,又一直在自己的价值观上模棱两可。后共产主义时代的俄罗斯全情投入了“文化的西方”,却与“文明的西方”渐行渐远,与“政治的西方”彻底敌对。俄罗斯引领了大欧亚的构建,也为“政治的东方...  相似文献   

18.
张生 《新民周刊》2012,(50):66-67
尽管在美国的每一枚分币和每一张纸币上都写上了"我们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的"国家格言"(the motto of the United States),可真正调节人们日常生活的却是被打上了这个口号的每一个硬币和每一张钞票。生活在格子里的蜜蜂尽管洛杉矶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城市,但是它的族裔却比...  相似文献   

19.
金姬 《新民周刊》2022,(2):52-53
在上海,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有钱、有闲、有追求,热衷于打卡时尚购物中心,喜欢摸索功能性的社交平台,热爱广场舞和健身,计划着满世界旅游……这群人的生活方式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届老年人太会玩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敞开怀抱,努力吸收各种新鲜事物。这群狂野老人喜欢打卡的地方,往往交通便利、颜值高且购物方便,他们在这些打卡地的消费生活透着积极和精致。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哲学",应该说并不是在一个背离"生命"的、抽象思辨的过程中被捏造出来的学问。倒不如说,它的本质就在于我们的"存在经验的精炼化"。日本一直以来都是站在具体事象的立场,以自身的存在经验所凝练出来的精神活动为核心,由此来展开自身的学术研究。"日本的哲学"这一研究本身应该说带有了双重内涵:第一,应该是一个学术探索,即如今要站在"哲学的"基础上来认真地、客观地重新探索日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历史传承;第二,应该说是一个哲学研究,即不局限于第一个立场,而是要在"现代"这一科学技术极度发达、文明冲突与异文化摩擦频繁发生、充满了冲突与争执的全球化人类社会之中,我们日本人面对世界必须形成一种主体性的自觉,必须提出并树立起一种新的"哲学性"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