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类新型犯罪,具有智能化、团伙化、职业化等特点,往往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跨地域、跨境作案,致使侦查工作比较困难。该类犯罪社会危害性大,对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对于此类犯罪的防控,既要加大刑事处罚力度,也要进行被害预防,强调防范对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电信诈骗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欺骗行为,使受害人陷入或维持错误认识,受骗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遭受财产损失。其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犯罪对象仅限于财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日趋猖獗,呈现集团化、专业化的趋势和特点,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不断翻新,利用电信、网络技术精心设计骗局,面向不特定多数人实施,一旦得手,便会在极短时间内迅速转移赃款,容易使被害人上当受骗,且打击难度大。因此,加强对电信诈骗案件的类型、特点研究,及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打击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信诈骗这类案件在云南省发案呈递增趋势,经济损失逐步上升,破案率较低.电信诈骗犯罪存在的问题是对案件重视不够;刑侦部门侦破此类案件的能力有待提高;与银行和通讯部门的协调不够;案件信息共享程度低,案件串并存在困难;宣传力度不够.对策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合作,共同破案;强化宣传教育;加强电信部门、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的安全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金融事业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载体的电信诈骗犯罪逐渐形成带有地域性特征的职业犯罪,成为一种案发区域广、涉案金额巨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常发性侵财案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鉴于电信诈骗侵财案件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点及公安机关在侦破此类案件中所遇到的瓶颈,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快电信立法、构建全国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平台、提高远程协助办案能力、加强与金融、电信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密切国际和区域间司法互助等,以有效遏制电信诈骗侵财犯罪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犯罪频频发生.本文基于现代治理理论内涵和核心,在阐述电信诈骗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电信诈骗难于治理的原因,并提出公民、公安、银行、电信等电信诈骗的治理主体应当联合加强综合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电信诈骗犯罪是诈骗犯罪新的表现形式,通常分为通信诈骗和交易诈骗两类.电信诈骗具有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犯罪成本低、涉案金额大,涉案人数多、波及范围广,案犯年龄低、文化程度高等特点;电信诈骗犯罪也表现出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作案日益隐蔽,智能化程度日趋增高,跨境作案日渐明显的新趋势.侦破与防范电信诈骗犯罪也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在侦查对策方面,我们应当梳理侦查线索,获取犯罪证据,推断案犯身份,确定作案人,深挖余罪和同案犯;在防控对策方面,我们应当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舆论宣传,强化公安信息化建设,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和加强国际,区际刑事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快速高发态势。由于电信、银行等管理环节的漏洞和相关问题的存在,电信诈骗犯罪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处于一种高发趋势,同时会随着科技进步而手段升级。电信诈骗犯罪的非接触式特点给侦查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传统刑法共同犯罪理论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出现诸多异化,对其共同犯罪认定主观上需具备"明知"或可以推定"明知",依照限制从属说观点,"明知"的内容不要求具体认识到他人实施的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程度;除事先存在共谋外,电信网络诈骗共同犯罪应仅成立于本犯实行既遂前,至于犯罪既遂的认定应当区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采取诈骗模式的不同而准确认定行为人是否实际取得了财物。在平行式和分工式两种典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模式中,帮助犯承担责任范围存在差别,应辨别情形分别认定帮助犯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于平台经营者实施的严重脱逸社会相当性的中立帮助行为应予以限制性处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频发。相较普通诈骗罪,电信诈骗犯罪表现出犯罪场域国际化,法益侵害多样化,犯罪主体低龄化的特点,致使公安、司法机关在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时面临防范难,侦破难,取证难,追赃难等诸多困境。因而构建电信诈骗防控机制,完善立法缺位对于规制电信诈骗犯罪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技术与法律的碰撞是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的话题,作为两类性质不同但却又共同影响社会关系的体系,二者不可避免地发生交叉或融合。以电信诈骗的治理为切入口,可以较为深刻地发现行政权力在面临技术冲击时所进行的回应或者存在的问题。技术的渗入不仅影响着行政权力的行使,也更深层次地反映出行政权力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持有的监管思路或者所秉持的原则,以及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行政处罚权力与刑罚权力的边界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诈骗也开始呈现出科技化、组织化、年轻化、国际化等趋势,新型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对公民财产安全与社会秩序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面对新型电信诈骗,应采取相应的高科技侦查、协作侦查、国际合作侦查等取证手段。防范此类犯罪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扩大宣传教育,揭露最新诈骗手段,提高民众防骗意识;二是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完善实名制度;三是重点关注诈骗之乡,引领社会善良风气。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控电信诈骗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各专项司法解释为该类犯罪的认定提供了细化标准。但总体上看,司法解释强调犯罪认定,而缺乏对刑法社会治理功能的观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刑法治理及社会治理提供了规范依据。新形势下,应充分认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技术与组织特征,分析其治理困境与特性,把握该类犯罪的生态利益格局,以形成社会治理合力。新时代枫桥经验有助于生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社会治理范式,利于网络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改善。  相似文献   

14.
电信诈骗是一种严重危害公民财产安全的新型犯罪类型。十多年来,电信诈骗经历了从无到有、蔓延发展、技术升级等阶段。在电信诈骗的发案特点、侦查对策等方面,学者们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面对电信诈骗复杂多变、翻新升级、不断高发的态势,开展部门协作、地域协作、海峡两岸合作和国际警务合作,建立完善的电信诈骗取证制度已成为专家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迅猛增长,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公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专业性、智能性、隐蔽性强等特点,给侦查取证工作带来困难。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侦查取证存在的问题:沿用传统的侦查渠道,忽略对信息流的追踪;案件线索收集难;侦查协作难;以及非法取证等问题。对此,必须综合应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广辟侦查取证途径:即以手机通信信息为途径,进行侦查取证;以银行账户信息为途径,进行侦查取证;以搜索引擎为途径,进行侦查取证;以视频监控信息为途径,进行侦查取证。  相似文献   

16.
窝点冲击工作是电信诈骗案件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信诈骗案件窝点具有分布范围广、人员、环境情况复杂、留存证据形式多样等特征,侦查人员在开展窝点冲击工作时面临诸多难点,把握窝点冲击工作的要点是应对这些难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法分子打着爱心捐助的旗号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这种蹭热点、吃人血馒头的不法行为,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的方式,不能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蔓延趋势。从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危害和特点出发,构建包括相关政府部门、支付结算渠道提供方、电信运营商和社会公众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模式,通过完善法规、共享信息、堵塞实卡实户不实人漏洞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高管控成效。  相似文献   

18.
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相关司法解释作出了专门规定,但不少问题仍存有争议。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相关疑难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社会各界对相关法律问题达成共识,从而更加有力地打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9.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事关员工群众经济利益和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目前企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对大量诈骗案例分析,结合日常工作实践,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共建同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体系,提高反诈防骗工作实效;加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提升员工防骗意识和能力;认清诈骗本质和要素,源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倾向于通过虚拟、便捷、无纸化的电子交易手段获得自己想要的实体物质和虚拟服务。犯罪分子利用电信业、互联网漏洞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使一些澳大利亚民众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澳大利亚警方在应对电信诈骗犯罪方面采取了多方面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