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岜沙苗族生活习俗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勇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2):157-161
从江岜沙苗族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至今保持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本文描述了岜沙苗族的食物、建筑、民间工艺等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2.
我一下就被这个叫岂沙的苗族寨子吸引住了。5年前我就从它中间经过。它拥有的那些干栏式的木板壁和茅草顶或杉树皮顶的房屋,像一座座远古时代的遗迹,黑压压地散布在一条山脊两旁的竹林和灌木林里,一点儿都不起眼。321国道就沿山脊修过去,当年我从公路上驶过时,肯定没有注意到这个寨子。现在,几条随意铺垫的石板,几声断断续续的狗吠,引领着我们进入了一片奇异的天地。 岂沙属黔东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从江县管辖,最近几年,这里因为出产 柑而闻名。岜沙有300多户人家,分大寨、小寨、王家寨三个自然村落,公路(山脊)的南边是…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为重庆留下了古钓鱼城、大足石刻等古代遗迹资源,以及红岩村、周公馆、黄山抗战遗迹博物馆、林园抗战遗迹群、史迪威纪念馆等抗战遗迹资源,还拥有长江、嘉陵江环抱,歌乐山、南山依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等独特的山水风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基础。但是,"重庆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30年了,目前除一些相关政府规  相似文献   

4.
魏启扬 《楚天主人》2008,(11):49-49
贵州省从江县有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村塞——岜沙苗寨。岜沙苗寨居住着300多户、2000多人;一片片木结构的房子相依相连,依山而建;挂着玉米、稻谷的禾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男子不论  相似文献   

5.
江文 《福建乡土》2008,(4):12-15
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沉淀最深的一片古老街区,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有一位专家曾尖锐地指出:“三坊七巷”并非单纯的文物建筑遗迹,而是一个沉淀着城市人文、城市性格的文化符号。它是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之一,是现在和将来福州城市文化竞争力、乃至整个城市总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6.
芦笙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文化认同、增强不同父系家族间社区组织的凝聚力、传承乡土知识等社会功能.但由于苗族分布面广、方言土语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不同地域里以芦笙文化为主题的节日活动仪式中呈现出"区域性板块"结构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从江县岜沙社区苗族芦笙节活动仪式的符号系统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研究和分析,从人类文化的视野中初步地揭示了苗族芦笙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中期创立到清朝末年废除.历经唐、宋、元、明、清.有着1300年的历史,曾产生了近800名状元.但保留下来的状元墨迹却只有一张.那就是明代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  相似文献   

8.
孙林 《台声》2010,(9):31-31
在有着“殷商古都”之称的安阳,营员们来到殷墟博物院,第一次看到几千年古老的历史文化遗迹,仿佛将这些台湾青年学子带回到3300多年前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有中国出土的最大的古青铜器——司母戊鼎、最早的车马遗迹——殷墟车马坑、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马社忠 《人大论坛》2010,(11):16-17
近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岜沙小学传出了清脆嘹亮的声音,特别悦耳,特别吸引人。走近一看,是老师正在给一群身着苗族盛装的男女老少上课,“如何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品牌、推介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如何展现岜沙苗寨的独特魅力”等句子在教室里回荡。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吸引着在座的各位同学,  相似文献   

10.
永靖县 ,位于甘肃中部西南 ,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 ,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 ,距省会兰州 5 4公里。全县辖 19个乡镇 ,总人口 2 0万 ,总面积 186 3.6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 35万亩。永靖 ,曾是中华民族黄河古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丰富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辛甸文化、齐家文化等古文化遗迹 ,享誉海内外的“彩陶王”便是永靖辉煌历史的见证。这里有与敦煌莫高窟齐名的“艺术宝库”炳灵寺石窟。这里有距今一亿七千万年世界罕见的恐龙足印群化石。永靖 ,更是新中国水利电力事业的摇篮 ,闻名于世的刘家峡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均…  相似文献   

11.
在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西北端,有一块大漠深处的绿洲,甘肃省金塔县就位于这块绿洲之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金塔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之一,大漠驼铃从古响彻至今,千年遗迹默默堆积在这片古老却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塞上明珠金塔,优美的自然风光在千年历史的涤荡之下,显得更加沉静厚重,无际的胡杨林静默无晤,散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样的金塔不愧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名县、原生态中国知名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由青州市政协编纂的《青州历史人物志(古近代部分)》作为青州政协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出版发行。该书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金元、明代、清代九个部分,计31万字,主要收录从先秦时期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前,青州地区古近代2302位历史人物简介。此书的出版,展现了一幅青州古近代历史人物的长卷,再现了青  相似文献   

13.
状元卷拾零     
《状元卷》作为稀世珍宝,早已蜚声海内外,回想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作为接待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多次陪同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客人参观青州博物馆,曾数十次有幸欣赏到状元卷。通过探秘状元卷文化,深深地感受到了它在政治思想、文化、艺术方面的魅力,断断续续地听到了一些背后的传奇,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古倭人稻作文化滥觞于中国古吴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古倭人的稻作文化,与中国古代存在于从东南沿海到云贵高原的越文化,有深刻的同源关系。而其中之古吴越区,则为日本古倭人稻作文化源头。 一、古倭人稻作之源在中国吴越 日本九州2300年前绳纹文化之末的夜臼·板付1式时期遗存中,有多处发现稻痕,被认为是日本稻作之肇始。在熊本县、长崎县的一些文化遗址及佐贺县宇木汲田、福冈县板付遗址里,有炭化稻米,一些陶器上也有稻壳压痕,甚至有稻田及水沟等灌溉设施遗迹。其后在约当公元前后3个世纪的弥生时期,种植稻谷极为普遍。它迅速成为最兴旺的经济活动,是关系人们生存繁衍的最重要的物质生产。中国古代史籍自《后汉书·东夷列传》、《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起,多载日本列岛古倭人以种禾稻为业。 种植水稻,是古倭人最主要的文化特征。稻作在日本列岛的出现,实际比夜臼·板付1式时期稍早。而由于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桐乡罗家角等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使举世认识到  相似文献   

15.
<正>7月7日,为期7天的2019年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小学生"行读三国"夏令营在武汉开营,来自武汉、台湾两岸各38名中小学生走进三国遗址遗迹,了解三国历史文化。湖北曾是三国激烈争夺之地。据统计,《三国演义》120回中,有70多回发生在湖北或与湖北密切相关,古  相似文献   

16.
瀚海明珠     
绿洲,是荒漠中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它不仅孕育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还保留了古老文化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吐鲁番就是它历史文化的缩影和典范。它位于古丝路东西大道和南北大道的交汇点上,集东西方文化于一身,几乎所有伟大的古代文明增曾经在这块绿洲上迤逦而过,留下了丰富的遗迹、无数稀世珍品,使得今天的吐鲁番声名赫赫,象一串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7.
一、甘肃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概况  甘肃历史文化悠久 ,是华夏民族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汉唐以来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贯穿全境 ,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考古发现的属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有10 0 0多处 ,遍布全省各地。战国、秦、汉、明等中国历史上各时代长城在甘肃境内均有遗存 ,保存比较完整 ,在甘肃境内绵延 16 0 0多公里 ;天下雄关嘉峪关雄踞戈壁 ,巍峨雄伟 ;泾、渭河流域 ,孕育了可与半坡文化相媲美的秦安大地湾、马家窑等史前文化 ;甘肃彩陶 ,以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类型和精美的饰纹而著…  相似文献   

18.
相传,2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为求得长生不老仙丹,派遣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从中国东海出发至日本国。其时的起泊地,便是今天的宁波。宁波历史文化丰富,遗迹甚多,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遗址,证实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上林湖古越窑遗址,是中国青瓷器发源地之一。建于北宋(公元960-1127年 )的保国寺大殿,虽为木结构,但历千年而坚固如初。明代(1368-1644年)建的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此外还有众多的寺塔庙祠,楼馆第宅,桥坊井亭,碑刻藏品等。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宁波,实在…  相似文献   

19.
座落在山东省曲阜市的“中国状元文化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展示和诠释中国古代状元文化、科举制度的专题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收藏、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主题.被知识界称为“研究中国古代状元文化和科举制度的资料库”,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丰富了曲阜的旅游内容.成为这座文化历史名城旅游文化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状元籍贯的时空变化,在历史上有自北向南推移的趋势。唐中期以前状元主要出身于北方,南方籍状元很少。唐中期以后,南方籍状元数额逐渐增加,至明清时期形成绝对优势。状元籍贯地的时空变化主要受经济发展影响,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决定教育文化中心也由北向南转移。此外首都的位置、考试制度的沿革对状元分布也有影响。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反映我国文化与人才的历史地理特征,对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深远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