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论断表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们国家体制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是民族自治地方增多了。全国共建立了159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4个,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已有45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已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左…  相似文献   

2.
李正洪 《今日民族》2004,(12):49-51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举,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经过广泛推行、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实行的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不单纯以人口比例为依据,也不是只有一个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地方才能实行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往往包含几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因此,民族区域自治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既要处理好少数民族同汉族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才…  相似文献   

3.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逢十周年举行庆祝活动,对于宣传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总结经验,维护祖国统~和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自治地方的发展与各地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举办逢十周年庆祝活动时,也存在着对经济和社会效益重视不够,规模越来越大,而为各民族群众办实事不多的情况。为此,云南省民委把围绕建十庆祝活动为自治地方办实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成效,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自治地方各族干部群众的好评。一、牢固树立办实事的指导思想1995…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孙中山先生“地方自治”思想与毛泽东同志“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分析,指出地方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自治,但前者对于后者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二者的相通反映了两代伟人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思考具有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形成具有符合中国现实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政治要以经济为基础。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得到实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具有坚实的基础,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否则,就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上去,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些好处,一系列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167页)因此,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在政治上实现了平等,少数民族获得了当家作主、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就应当把…  相似文献   

6.
王萍 《新疆人大》2010,(2):44-46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  相似文献   

7.
论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视同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和中国民族构成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的历史发展,为我国各族人民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中实行团结合作创造了条件,近代的革命战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又为各民族人民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中实行团结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革命实践作出的必然抉择。自1947年5月1日,我们内蒙古自治区这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创立以来,四十多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把政  相似文献   

9.
黄秋斌 《人民论坛》2013,(12):65-67
我们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立在民族自决、地方自治和大一统中央集权这三种理论之上的.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国情和民族问题的实际,在充分考虑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和实践,开创性地选择了在单一制国家结构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普遍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中国共产党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这是一项长期的,带有战略意义的政策。各个时期的民族问题均可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框架内获得解决。这种自治,不同于脱离一定地域的“民族自治”,更不同于同祖国分离的“独立自治”。它是民族和区域的结合,政治和经济的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受制于民族构成与分布的影响,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经历了《共同纲领》确定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向1954年《宪法》确定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变革。虽然二者均强调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但前者是在否定民族文化自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在其聚居区实施的自治,而后者则是在民族构成与分布无法满足实施"民族的区域自治"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强调的是民族自治地方内部各民族的联合自治。现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受到了"民族的区域自治"和"各民族的联合自治"的双重影响。为有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以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的论断为基础,以民族区域自治法确定的协商民主决策机制为核心,构建实现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有机结合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模式,我国则采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即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选择。5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民族关系与民族权利的区域自治--权利与少数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力更 《前沿》2003,20(11):161-164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产物,它是民族关系的区域自治,中国历史和民族国情奠定了它的基础.中国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地区上相互交叉,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政治和人口上相互渗透,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又是民族权利的区域自治,马克思主义者的主张和我们党和国家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口最多的是汉族。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後,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历史情况和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分布情况,制定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它的基本精神是国内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在一九五二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纲要,後来,民族区域自治又作为国家的重要制度,载入了宪法。三十多年来,在实践民族区域自治中,虽然经过一些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在我国确立。为了保障宪法中关於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的实施,在今年五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二次会议中,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法律形式,把这些原则加以具体化。在这次大会期间,本刊邀请了几位少数民族代表,从不同角度谈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的变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给他们带来哪些新的自治权利。  相似文献   

15.
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是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条件。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对于保证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法律法规在自治地方的遵守和执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地方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40多年来我国民族地方的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制建设还远远赶不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多空白点。民族地方立法、执法工作还相当薄弱。为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为了全面而有效地行使自治权,为了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加强民族地方法制建设。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地方法制建设的核心、基础。该文重点论述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必要性、重大意义,及制定自治条例中存在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达赖集团提出的所谓"中间道路",核心内容是通过鼓吹"大藏区"、"高度自治"恢复其农奴主集团的特权,恢复其对西藏的政教统治权力.但是,从行政区划、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上,"大藏区"的说法是没有历史依据的,而且不尊重中国民族历史发展特点,不符合体现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不利于西藏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不利于西藏地区各民族间的团结.达赖提出"大藏区",是用来欺骗国际社会、维系流亡集团并以此和我国政府讨价还价."高度自治"本质上是达赖集团企图恢复对西藏的政教合一统治.事实上,西藏早已实现了政教分离,完成了民主改革,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8.
1982年以来,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力,积极慎重地开展民族立法工作,相继制定了许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对于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利,进一步发挥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祖国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指出:“又如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不能放弃。”①因此,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弄清和摆布好自治机关双重职权。在这里,我们应首先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双重职权是由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所决定的,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至少可包括以下几点:(一)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在《中华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模式,我国则采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即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