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互相作用和反作用。如何搞好和谐家庭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我试图从社会现代化的视角观察与研究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建设,从中揭示当代中国广泛开展的和谐家庭建设对和谐社会构建、社会文明、社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莹 《新长征》2006,(12):52-5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的和谐是构成社会和谐的基本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家政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以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中国家政学自创建以来的一个持续的目标和使命。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发展、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和机制,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则是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做好"家"字大文章,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立足家庭和谐,带动社区和谐,服务于社会和谐,是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2007年,农五师妇联以家庭为基础开展了系列活动:一、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发挥妇联工作优势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和谐、清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通过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充分发挥廉内助的作用,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企业经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农一师电力公司工会、纪委前不久联合举办了下基层、受教育、强素质、促廉洁为主题的家庭助廉活动。组织公司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家属  相似文献   

6.
县市区域建设和谐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基础。本文通过和谐理论研究和县市的实际调查分析,得出社会的和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复杂社会过程。借鉴小康社会指标框架,初步构建了基于县市的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某海岛县进行评价应用,指出构建和谐海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身的和谐的社会,而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其它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人自身的和谐,即和谐人的培养和建设应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为社会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可见,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背景下培养和谐的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区域信用体系与和谐社会构建路径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阮德信 《求实》2005,(6):43-45
自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和谐社会的构建思路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是在法制基础上的经济和谐发展;市场经济和谐运行的核心是建立信用体系的制度安排并使其健康运行;信用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和切入点,并主要体现在信用道德、信用契约和信用体系三个层面。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决定了信用体系建设的区域性,区域信用体系是当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路径的现实选择,即: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济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敦化的美好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好道德的社会功能,伦理道德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之间相互和谐的精神基础,当前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创新道德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和谐企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不同社会因子的充分和谐,而各类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和微观基础,毫无疑问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之一,和谐社会与和谐企业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和互为存在的关系。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去探讨和谐企业的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登潮 《探索》2007,(1):31-3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逐步清除各种不和谐现象,克服各种诱发社会朝失衡甚至动荡方向发展的因素。其治本之策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设和谐文化,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协调性发展等,以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群众基础和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伦理的内涵与和谐的构建是道德与实践的关系,对伦理内涵的正确理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生活的实践、利益的调整、社会的和谐需要伦理学的学理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伦理的支持。构建和谐伦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对于如何构建和谐农村,学者们大多从宏观的层面研究,而很少从具体的层面,即农民个体自身的和谐来深入分析。可以说,个体和谐建设是和谐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起点。因此,强化个体和谐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主体发展对于建设和谐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家诚信思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支撑社会和谐的基础保证,是社会和谐秩序的道德基础、是和谐社会赖以确立的人格基础、是和谐秩序的社会制度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汲取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加强道德建设,并把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贯彻到政府、企业、公民的互动诚信实践中去,促成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幅员辽阔,农民有八亿之多。因此,和谐社会建设,首先是和谐农村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推进和谐村镇建设,对构建和谐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一、和谐农村建设的基础在村镇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得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难题。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民利益能否实现,农村社会能否稳定,将直接影响我们建设和谐…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传感器。和谐的社会心理向社会释放的是向心力,不和谐的社会心理带给社会的是离心力。心理和谐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刻,由于贫富分化、公平正义、价值多元化、社会突发危机事件等因素引发了普遍的社会心理失衡,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和谐的社会心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中国(庐山)论坛”的与会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实现党内和谐,必须致力构建以和谐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党内文化;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和谐离不开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人的内心和谐四大和谐的有机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根本在于文化崛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核心;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一种理想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前提是建设法治社会,但法治社会存在众多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高于法治社会的人类理想。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和谐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精神支撑作用,和谐文化理念蕴含着时代内涵,建设和谐文化要倡导社会和谐的正确价值取向。培养和谐精神,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立足于现实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20.
人的精神生活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理论上,二者反映着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在一致性:和谐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社会和谐则为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在实践方面,二者具有生成的同构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解决精神生活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中实现社会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