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根据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设计出我国的改革之路,即:从改革农业和经济体制开始;改革是以稳定为前提;改革必然由经济体制进入政治体制;改革必然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红利"是一种增量价值,是一种隐藏于经济体制背后的潜在红利,只有通过积极的改革才能将这些红利有效地释放出来。进一步释放我国潜在经济体制改革红利,必须坚持"五个相结合"的基本思路,继续深化所有制、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进一步释放潜在经济体制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3.
作为对我国社会和国家生活的一切方面进行革命变革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对外经济体制的根本改革已成倍地提高了对其进行法律调整的要求。这一领域苏联立法的不完备性,例如它的规定分散在很多单独的规范性文件中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一系列最重要问题的疏漏早已引起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担心与忧虑。这种状况在目前特别不能容忍。正如苏联的专门论著中越益坚定地所断言,完善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4.
在斯大林时代形成的苏联模式反映了战争与革命时代的特征,其经济发展的粗放性、经济结构的超重性、经济体制的集中计划性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封闭性越来越不适应和平与发展时代的要求,苏联没有因应时代的变化进行模式转换,结果在60年代后由盛转衰,终于被时代所抛弃。本文认为,战后苏联模式由盛至衰和苏联剧变的发生,只有从世界历史进程的总背景和时代主题转换的角度,作深层次的经济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它的经济结构和行为在实际推进中孕育着内在的危机。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始终处于不振状态;存在原材料和燃料瓶颈;产业内部结构失调,工资结构和价格结构不相适应;出口企业和国内企业裂痕加深;工业企业垄断程度高,难以形成充分的竞争。特别是苏联领导人将经济体制模式化,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混为一谈,不敢改革或改革不彻底。结果是经济结构的失衡和决策失误导致苏联的全面危机,并最后垮台。  相似文献   

6.
社会良序更多依靠社会自治与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重心将转向社会政治领域。如果说过去30年我国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那么未来30年改革的重心将逐渐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政治领域,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任务将变得更加突出,受到更多的重视。为什么这样?因为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最严重挑战和最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始于 1 998年的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的轰轰烈烈 ,便归于沉寂。实际上 ,这一改革并没有停步 ,而是以一种悄然的方式进行着修正、完善乃至孕育着新一轮的变革。时下 ,冷静地审视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框架、过程与效应 ,对进一步深化这一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效率问题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逻辑起点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 ,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与计划经济不同的经济体制 ,经过世界许多国家的长期实行 ,被证明较之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8.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了解社会保障的历史进程 ,揭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规律 ,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方法 ,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伟 《理论前沿》2001,(19):15-16
对于我国的电力改革 ,在一些大的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基本一致 ,但也有不少问题上看法不一致。本文就三个问题作了探讨 ,即 :外国经验和中国特点 ;中国当前是否已具备改革的条件 ;中国电力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何伟 《理论前沿》2001,(20):15-16
对于我国的电力改革 ,在一些大的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基本一致 ,但也有不少问题上看法不一致。本文就三个问题作了探讨 ,即 :外国经验和中国特点 ;中国当前是否已具备改革的条件 ;中国电力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改革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地伟大成就。随着改革地深入,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出目前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发展动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在经济改革深化方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途径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谐目标下的乡镇政权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政权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基层政权机构,在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地位不可动摇。推进乡镇改革,必须以现实为依据,以适应社会为发展目的,加强乡镇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实现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过渡的宏伟蓝图和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不失时机地加快改革的行动纲领。《决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么,现代企业制度属于什么范畴呢?现在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过去进行的企业改革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还有,这种企业制度是否可以一蹴而就轻而易举建立起来呢?本文试就这些当前企业改革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行政管理由经济事务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组成。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我国政府经济事务管理改革在历次机构改革中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社会事务管理改革一直滞后,到目前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社会事务扩张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在弄清现行社会事务管理体制弊端的基础上,从转变管理者的指导思想、精简管理层次、转移政府职能、优化资源配置、引入竞争机制等方面加快社会事务管理改革步伐是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关于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剧变发生在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仔细研究起来,使苏联走到这种结局的关键领导人是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是苏联的掘墓人。在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中止了已经开始的改革事业。在政治、经济体制、思想观念等方面向斯大林时代回归。特别是锁定终身制,使苏联政治体制从骨子里腐败起来。在这同时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向全球扩张,把苏联引上穷兵黩武的极端道路。在人类社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代,勃列日涅夫却逆时代潮流而动,铸定了苏联体制的结局。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相比,我国政府改革有其特殊性。从历史背景看,我国长期封建专制政府的行政文化影响深远;从社会背景看,政府改革的直接对象是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全能政府;从政治体制看,政府改革应处理好特定的党政关系问题;从内部矛盾看,政府既是改革最强大的推动力,又是改革最难于克服的阻力。认清这些特性,从我国具体的国情出发,采取符合实际的改革措施,才能推进改革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下一步的重点和难点是做好“多予少取放活”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8.
国内学界一直将苏联的官僚特权集团作为导致其亡党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形成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苏联改革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成为研究特权演变、国家体制解构、国家治理失效、政治社会经济体制转轨失败等问题的内在逻辑极为典型的样本,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国别经验和历史教训。通过对近十五年来国内外对于苏联特权集团(阶层)的研究情况和文本进行分析,梳理了对于官僚特权集团形成与演变的三种研究进路:以历史主体和个人主体两种视角为代表的历史逻辑下的研究进路;包含结构主义视角、政治能动者视角、制度主义视角、非制度性视角的政治逻辑的研究进路;以引入公共选择理论、经济结构分析、新制度主义分析、隐形经济维度为代表的经济逻辑视阈内的研究进路。从研究内容、表达形式、研究视角、论据材料、研究方法等角度系统分析和反思了已有研究文本的价值,探析了可以进一步挖掘的研究维度和创新点,从而发现造成苏共改革失败的重大内生因素和国家转型中至关重要的制度逻辑,以为我国国家治理提供经验支持,不断丰富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转型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是我国股票市场的特有现象,反映了传统经济体制在新体制的胚胎中的延续。由于股权分置中国股票市场投机盛行,中小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上市公司治理混乱,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一年半以来,在恢复投资者信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股改还存在信息披露不够透明,部分上市公司股改停滞,股权稀释带来内外资“控制权”之争等问题。后股权分置改革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中国股市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要完成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纲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全民所有制有效的发挥职能,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被认为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刻的认识,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的合乎实际的答案。这样就提出了对历史上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经济——法律规律进行真正科学认识及实际运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