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首脑外交是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直接或间接出面参与和处理对外事务的外交方式.中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外交一直比较活跃.近年来,习近平主席积极倡导和实践对非首脑外交,实现了中非关系由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性飞跃.与历史上相比,新时期中国对非首脑外交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创新,如赋予大出访方式以新的时代意义;在“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基础上提出“真、实、亲、诚”的交往原则,全面发展同所有非洲友好国家的关系;既不断扩展合作内容,又将首脑会晤制度化.中国对非首脑外交的大发展在中非之间增进了友谊、深化了互利合作,并且对其他双边首脑外交和双边关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福田主义是日本在中国迅速发展、亚太地区成为新增长中心形势下的外交构想.它继承了福田主义的精神,是对冷战结束以后日本亚洲外交实践的概括,也表明今后的政策取向.中国是日本亚洲外交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日本将努力稳定中日关系,提高两国的合作水平,同时也更关注中国的发展和动向.新福田主义的提出带有福田个人色彩,也是日本转向重视亚洲外交的历史必然.它的一些原则不会因日本政局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形势和国际发展进入新阶段,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任务紧迫而突出,需要在宏扬中国优秀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总结中国外交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内外形势变化、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外思想理论的交流、交汇和交锋,确定未来理论构建的方向.为此,我们需要从渊源条件、总体思想、战略思维和政策原则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体系建设.中国的政界和学界要在构建的方向和重点上达成共识,在相关研究上形成合力,实现中国外交更快和更多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在国际上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5年中国外交以大视野、大思路、大气魄、大格局、大手笔开局,以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为重点,以和平、发展为主线,以强大实力为依托,以密集的首脑外交为手段,谋篇全球,深耕周边.周边外交牢牢置于外交全局之首位,对亚外交、对非外交、对欧外交及对拉美外交取得全线突破,多边外交风起云涌,充分展现大国风采和大国担当,大战略气势恢宏,充分展示大国外交和战略景观,全面推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着力构建中国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外交大拓展、大深化、大丰收之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蓝本,辅以中国新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结合近年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及外交实践,从战略目标、战略环境、战略条件、战略理念、战略布局五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做全景式描述和分析,提出了中国大战略所追求的近、中、远期目标,以“三个自信”为核心的战略条件,以八个“必须坚持”为支撑的战略理念,并将中国大战略概括为内政、外交、国防、对台、党建等五个“五位一体”.本文的结论是: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标志,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文本,对于指导中国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为了树立中国作为新型大国的外交范式,引领新的世界秩序,需要建构中国外交的“和力”.“和力”就是基于“和合”的理念,通过正向运用一国的综合实力,以促进国际社会“和平”、“和谐”、“合作”的能力.本文具体探讨了“和力”的理念和观念支撑,分析其构成要素和运用方式,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凌胜利 《国际问题研究》2022,(2):20-36+153-154
外交能力是主权国家有效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的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外交理论创新能力、外交谋划能力、外交机制建设能力、外交协调能力和外交执行能力等要素。加强中国外交能力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外交能力提出了新考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外交能力提出了新期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交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外交转型对外交能力提出了新课题。中国外交能力建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阶段性等特点,对此要在理论创新、战略运筹、机制建设、统筹协调、政策执行等方面不断加强,促进外交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徐进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1-14,154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由新时代、中国特色和大国外交三部分组成。对于新时代的含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大国外交的研究,历来是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重点,但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学术界似乎着墨极少。所谓中国特色,就是指中国独有而其他国家没有或罕有的某些环境、指导思想、操作原则和具体抓手。本文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之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独特外部环境中展开的,其指导思想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外交思想,采取了结伴不结盟这一独特的外交原则,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这一独特的工作抓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三个独特的理论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传统。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有助于我们总结和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外交总体布局,有助于我们观察和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长期指导了中国的对外政策。近些年,世界局势的大变革给中国的对外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决定了中国外交必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以中国外交的大转型实现中国外交的大发展。中国外交的大转型,是基于国内外历史经验、中国现实发展、国际压力和国际体系变革诉求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推进的。因此,中国外交的大转型契合国家利益,迎合世界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推进和实现中国外交的大转型,需要在国家领导力、国际合作理念、力量平衡、外交内政协调等方面妥善处理,以使中国外交大转型更加主动,更加系统,更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以人为本”外交理念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外交理念是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其实质是"外交为人民".外交应直接服务于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需要,体现人民的意志.这里的"人民"不仅是指作为整体的人民,也是指作为个体的人.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由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式提出来的,但其思想和精神包含在新中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中国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外交战略新思想,正在指导中国外交转型和升级。“中国梦”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同时,带来外交战略思想的发展和创新,连接了中国与世界,指引中国外交胸怀伟大梦想并为其实现而保驾护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应运而生,加强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底线思维策略运筹;强调“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刻铸就“和平发展”加强版;注重与各方联手建设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全面打造“合作共赢”升级版。中国坚持维权与维稳的辩证统一观,力求维权而不引发冲突、维稳而不伤害权利;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亚洲安全观、核安全观、信息主权观与网络空间秩序观、海洋合作观等,为弥补“安全短板”迈出有力步伐。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背景下,缅甸的地缘政治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中缅关系的迅速发展,美国对缅甸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向,突出地表现为美国加强了对缅甸的公共外交,具体表现为:加大对缅甸公共外交的投入和预算;重视与缅甸的人文、教育交流;强调对缅甸输出美国政治价值观.美国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对中国影响较为深远,尤其体现在对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对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三个方面.对此,中国政府在对缅政策中应做到与时俱进,建立两国间的互信机制,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投入,促进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的历史命题.科学发展观不但是新世纪指导中国和平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也是协调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大战略构思,将指引中国外交为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4.
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展开,大幅推进.中国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理念丰富深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全球治理方面精彩纷呈,成效显著,为维护战后秩序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方面也面临新考验.随着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外交正经历着从应对型外交向主动型外交的转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正在为各方所讨论、接受。在此大背景下,2013年7月6日,主题为"中国外交新动向"的年度"中国国际问题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由国内17家国际问题教研单位联合发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协办。来自国内外2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  相似文献   

16.
2016年,中国大国外交攻坚开拓,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国际影响力全面快速提升,为全球经济引航指路,并为全球治理开出新方案.中国与俄罗斯结成“战略联盟”,联手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中美俄战略关系格局形成.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对接,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开辟了中国大国外交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思想, 是建立在对当时中国国 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进入21世纪后, 国内和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 化, 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现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都需要我们 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和谐世界”的主张是对“韬光养晦”外交战略的发展。“韬光养 晦”战略将使中国把握机遇、有所作为, 从而开创我国未来外交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中国外交的核心是创新.新理念、新风格、新力度、新战略、新战术、新倡议、新布局、新突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外交双轮驱动;北联、东弈、南睦、西进.全球拓展既捍卫了国家核心利益,又坚持与世界合作共赢,充分显示了中国气势、大国外交和世界情怀.中国外交已经进入了全面战略外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创建中国的外交哲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正值中国崛起,构建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内在逻辑一致的,并具有外交理念的中国外交哲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本文回顾了国内学者有关外交哲学或中国外交哲学的文献和概念认知,指出外交哲学实质上是国家政治哲学的延伸,即国家政治哲学在外交领域中的体现.文章阐述了中国崛起对于构建外交哲学的三大背景性意义,构建中国外交哲学的理由及方向,以及几大相关性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有学者认为,中国产生于1909年的第一部国籍法是与西方殖民主义者争夺华侨的产物.的确,对后世中国地缘政治外交产生一定影响的"双重国籍"问题即由此而来,但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此说只是揭示了问题的现象,而并未触及其深层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历史发展,并探讨新中国解决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背景,以更好地认识"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对于新中国外交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